摘要:研究以假設提出了優秀教練員的核心競爭力問題,在回顧核心競爭力理論及其應用的基礎上,分析了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內涵及構成要素,提出了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研究展望。研究認為:優秀教練員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征是獨特性、整體性、動態性和持久性,構成要素是專業知識結構、執教能力和領導能力。
關鍵詞: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
中圖分類號:G811.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840(2014)02-0056-05
收稿日期:2013-08-28
基金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編號:2013BTY002);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3YD22005)。
作者簡介:夏書宇(1975-),男,河南正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競技體育成績的取得和良性發展的關鍵之一就是擁有一批優質的、高水平的教練員隊伍,一名具有世界水準的教練員可以造就出一批高水平的運動員,現代競技場上運動員之間的較量在很大程度上實則是教練員的競爭[1]。可以說,優秀教練員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運動項目能否具有競技優勢或持續保持競技優勢,直接關系到競技體育項目核心競爭力的形成。由此不免產生疑問,優秀教練員是一個項目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要素,那么,優秀教練員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里或由哪些要素構成?事實上,優秀教練員的核心競爭力反映的是一個訓練管理團隊、一個體育項目的核心競爭力的真實水平,反映出一個國家競技體育在國際體壇的地位以及該國教練員在國際體育界的影響程度。優秀教練員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強調的是一個國家競技體育的核心競爭力,強調的是國家競技體育的最大利益。因此,對優秀教練員群體的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對提升當前我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具有特定的價值及現實意義,也是加強我國教練員隊伍建設的重要課題
1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內涵
1.1優秀教練員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由現象引發的思考
現象一:金牌教練。建國以來,中國競技體育的迅速發展不僅催生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奪得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同時也塑造了諸如高健、黃玉斌、李永波、蔡振華等一批“金牌教練”, 這些教練員也形成了各自“圈內”的持續競爭優勢。這些教練員似乎有一種“點石成金”的能量,吸引著、凝聚著國內的優秀運動員,對運動員來講拜這些“金牌教練”為師成為他們的榮幸或向往。
現象二:外籍足球教練的“引進”與“下課”。2013年6月21日,中國足協決定解聘屢戰屢敗的國足第26任主帥卡馬喬,由此預示著一名外籍教練在中國足壇的終結。實際上,這種終結在中國足球界已是司空見慣。1991年,中國足壇采取了競選產生國家隊主教練的舉措,原國家二隊主教練徐根寶在未遇到激烈競爭的情況下當選。同年底,徐根寶率國奧隊赴吉隆坡參加奧運會預選賽亞洲六強戰,結果淚灑吉隆坡,為此徐根寶于1992年“泰王杯”之后下課。1992年,中國從德國請來了施拉普納擔任中國足球隊主教練,同年,施拉普納率中國隊奪得第10屆亞洲杯季軍,然而1992年世界杯預選賽小組賽沒能成功出線,施拉普納為之而退出中國足壇。1994年戚務生接任國足主教練,而其后糟糕的成績于1997年“下課”。繼戚務生之后英國人霍頓在1998年接手中國隊,但因國奧隊在悉尼奧運會亞洲區預選賽中的失利直接導致其放棄國足主教練一職。2000年中國足球隊又聘請米盧蒂諾維奇(前南斯拉夫)執掌國家隊,并于2001年世界杯預選賽十強賽上率中國隊出線,實現幾代中國球迷的夢想,而其又在2002年韓日世界杯出現糟糕的成績后退出中國足壇。2002年阿里·哈恩(荷蘭)擔任中國隊主教練,因2004年的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中小組賽未能出線被迫下課。在中國國足走向強盛的過程中,這種“引進”與“下課”仍在繼續上演。
當我們細細品味中國競技體育發展中的教練員問題時,便會想到是這些“金牌教練”為什么具有競相追捧的“魔力”(競爭優勢)?是什么要素構成了這些教練員的競爭優勢?在研究“金牌教練”所從事的運動項目優勢結構要素問題的時候,雖然我們難以擺脫體育項目管理體制、制度等環境差別所帶來的影響,但總是存在具有共性的能促使教練員形成競爭優勢的核心要素,這些要素是形成教練員“圈內”項目競爭優勢的關鍵,而對此問題的探討對于認識優秀教練員競爭力或項目競爭優勢具有重要價值。
1.2已有核心競爭力理論的回顧及應用
1.2.1已有理論簡要回顧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文(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2](Core Competence,有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之常見譯法與理解,兩者表達的涵義應無實質性區別,本文選用核心競爭力這一譯法),引發了國內外學者對核心競爭力的探討,該文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持續競爭優勢之源”觀點被眾多學者所接受,由此確立了核心競爭力在當今管理理論的價值與地位。該文認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尤其是關于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的積累性學識,是經驗規范和價值觀的傳遞”,“來自于企業組織的集體學習”,是“交流、介入和跨越組織邊界的深入工作,它涉及許多層次上的人員和所有的職能”。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需要企業內部獨特資源、知識和技術的積累與整合,通過有效的積累與整合過程,企業由此具備了獨特、持久的競爭力。由此可見,“核心競爭力是組織內部一系列互補的技能和知識的集合體,而不是單一或分散的技能或技術,是組織對各種技術、知識學習的總和,核心競爭力能使企業一項或多項業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3]。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以企業核心資源為基礎,具體表現為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企業通過主動學習及核心競爭力的不斷積累就可能較其它企業更早的發現市場機會。可見,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是與核心競爭力密不可分的,企業也必須不斷地提高其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的核心競爭力理論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對該理論的關注,國外學者對核心競爭力內涵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了研究,并且形成了諸多核心競爭力的學術流派與觀點,以Rrahalad and Hamel(1990)為代表的“整合觀”流派更加關注“不同技能與技術流的整合”,強調能力整合;以Prahalad(1993)為代表的“組合觀”關注了各種能力的組合,強調了“戰略管理能力、核心制造能力、核心技術能力、核心營銷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國內,中國社會科學院金碚研究員是對競爭力、核心競爭力研究較早的一位專家,該學者認為核心競爭力“通常是指企業所具有的不可交易(不可競爭)和不可模仿的獨特的優勢因素,核心競爭力往往是難以直接比較和難以進行直接計量的[4]”。如同國外學者的研究,國內學者對核心競爭力的研究也形成了資源觀、資產與機制融合觀、消費者剩余觀、體制與制度觀、能力觀、創新觀、組合觀、文化與價值觀等不同流派或觀點[5]。如“資源觀”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無形資產,它在本質上是企業通過對各種技術、技能和知識進行整合而獲得的能力,強調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維度是“技術、技能、知識”;“資產、機制融合觀”強調了“多方面技能、互補性資產和運行機制的有機融合”,將企業核心競爭力界定為“由核心產品、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等核心資產構成的,是核心資產的綜合運用和反映,是企業多方面技能、互補性資產和運行機制的有機融合”。
1.2.2核心競爭力的應用
新理論的產生勢必以應用作為終端,而應用即實踐則是推動理論成熟的重要過程。核心競爭力理論產生后,對該理論應用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這些研究除了關乎企業核心競爭力外,更多集中在組織(如普通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個體(如教師、學生)核心競爭力研究層面。
在體育領域較早研究核心競爭力的學者當屬南昌大學黃卓教授,該學者于2001年撰寫的“對競技體育事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設計”一文論述了競技體育事業核心競爭的概念、基本特征并闡述了確定核心競爭力的必備條件,同時對競技體育事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設計。繼此研究之后,有關體育領域核心競爭力的研究逐步展開,研究數量逐漸增多,研究客體涉及高等體育院校[6]、體育用品企業等[7]、體育賽事商業圈[8]、競技體育項目[9-10]、職業體育俱樂部[11]等等,上述核心競爭力理論和體育領域相關研究成果對本文所提出的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命題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對于深化認識本研究提出的問題具有重要價值。
1.2.3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概念及特征
目前,本課題并未發現學術界對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亦即未有此概念的界定。基于核心競爭力理論及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本研究認為:優秀教練員的核心競爭力是教練員所具有的外界認可的、其他教練員難以模仿的、能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是教練員在長期的運動訓練實踐過程中積累形成的,經過教練員整合、內化的知識與能力。優秀教練員的核心競爭力具有以下特征:
1.2.3.1獨特性。獨特性即其他教練員所沒有的或很難企及的,這種獨特性是教練員在長期的運動訓練競賽過程中積累、沉淀的結果。優秀教練員的核心競爭力形成過程與教練員專業訓練、執教過程有著密切關系,是教練員在長期的訓練實踐中對自己專業訓練與執教中的經歷、經驗、知識、理念等方面的積累與沉淀。因此,教練員運動訓練實踐所處或所經歷的社會環境、訓練環境、項目管理體制等的不同,其形成的核心競爭力也具有較大差別,一旦形成就具有鮮明的個性。
1.2.3.2整合性。優秀教練員的核心競爭力并非來源于一種因素,而是多因素的綜合結果。教練員在長期的運動訓練過程中勢必要經歷選材、訓練、管理、競賽等多個環節,由此形成了上述環節的知識、技術和技能等,并得以不斷豐富和創新,而這些知識、技術、技能等經過長期的相互協調、融合,并內化為教練員個體內部整體的能力,實現了各種單一、分散知識、技能等所不具備的“1+1>2”的效果。
1.2.3.3延展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所提出的判斷核心競爭力的標準之一就是“核心競爭力能夠提供進入相關潛在市場的機會”,這也就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的延展性特點。優秀教練員的核心競爭力的影響不僅局限于教練員自身,而是能夠將競爭優勢輻射、擴散到項目團隊其他教練員、同一體育項目的其他教練員乃至其他體育項目的教練員,能促進競爭主體的發展與競爭力的提升。“金牌教練員”成功的訓練管理經驗經過傳播可以被其他教練員所學習,這也是我國優秀教練員作為教師參與教練員崗位培訓的主要原因所在,這恰是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延展性的具體體現。
1.2.3.4持久性。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是在長期的運動訓練實踐中發展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會產生長期的競爭優勢,實現強者越強的“馬太效應”,實現了教練員的可持續性發展。優秀教練員所具有的知識結構、選材經驗、訓練理念、競賽方法、學習能力、創新思維等都是成為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1.2.3.5動態性。優秀教練員的核心競爭力具有持久性但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能力,而是一種發展變化的、不斷創新的能力。這種動態性產生的原因源于當今運動訓練理論的快速發展以及新技術、新成果在競技體育領域的應用等方面。另外,競技體育項目管理體制、社會環境等方面的變化也是引起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動態性表現的主要原因。
2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2.1專業知識及其結構
知識,《辭海》中將其定義為“人類認識的成果或結晶,包括經驗知識與理論知識”。 知識結構是指個體經過專門學習、培訓后所具有的知識體系構成情況與結合方式,而寶塔型知識結構、蜘蛛網型知識結構和幕簾型知識結構是當今學術界對人才知識結構提出了三種主要模式。
優秀教練員作為競技體育領域的專門性人才,其知識結構亦即教練員所具有專業知識的構成狀況與結合方式。優秀教練員的專業知識包括實踐經驗性知識(如教練員的專業訓練、比賽經歷以及執教中的積累性經驗)和系統化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經驗性知識是教練員在運動訓練實踐中使用和表現出來的、對所從事運動項目的認識。可以說,這種知識是教練員在運動訓練實踐中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個人經驗綜合而形成的,是在運動訓練實踐中得以檢驗的知識。優秀教練員能力或競爭優勢的高低,不僅取決于他們是否具有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尤其是專項理論知識),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訓練經驗(實踐經驗知識),“金牌教練員”之所以成功就是在于他們所從事項目的訓練、比賽理論有深刻的領悟,而且還對訓練實踐有著獨到的見解[12]。
優秀教練員的知識結構并沒有絕對統一的模式,但會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一,知識結構具有整體性。從系統論角度看,優秀教練員的知識結構是一個系統(有機整體),整體的各部分相互依賴、聯系、作用與制約。如果教練員知識結構只存在數量優勢,而無相互間的協調、配合、融通,也就難以產生知識結構的整體優勢效應。其二,知識結構的動態性。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個體的知識結構也會隨之產生變化,這就要求優秀教練員的知識結構必須要基于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科技發展等方面的變化,及時調整、充實、優化知識結構。再者,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優秀教練員的知識結構具有層次性,即具有核心知識和基礎知識之區別,優秀教練員合理的知識結構勢必有從基礎知識到專業技術知識再到前沿科技知識的由淺入深的過程。這就要在確立教練員核心知識的基礎上,將那些與核心知識有關的知識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突出核心知識的中心作用。優秀教練員所具有的專業知識結構的廣度、深度、知識的連接方式與合理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2.2執教能力
優秀教練員的執教能力是指教練員通過各種方法、手段解決訓練、比賽活動中所出現問題的能力,執教能力的高低直接體現在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升程度或比賽成績上,這也是衡量教練員核心競爭力水平的關鍵。
2.2.1項目發展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與他物的關系、發展的動力、發展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優秀教練員要想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或者體現出優異的執教能力就勢必要具備所從事專項發展的認知能力,也就要求能夠充分掌握專項的國內外發展新形勢、新環境,及時掌握項目出現的新技術、新器材,以及運動員訓練的新模式、新經驗、新教訓,深刻把握項目訓練、競賽、管理、制勝等規律,積極引導項目發展。
2.2.2專項訓練與比賽能力。專項訓練能力最能反映出優秀教練員的核心能力,專項訓練能力是建立在掌握專業知識和對項目發展有清晰認知等基礎上的綜合運用能力或實踐操作技能。專項訓練能力可以分為計劃能力、技術診斷能力、訓練負荷監控能力、訓練方法與手段的創新能力等,這些能力在優秀教練員的整體能力結構中具有核心作用[13]。比賽能力亦即比賽指揮能力,是優秀教練員戰術謀略的綜合反映,它取決于教練員的觀察、分析、判斷與決策能力,亦取決于教練員的知識、閱歷與勇氣,同時還取決于教練員比賽行為的調控技能。優秀教練員比賽指揮能力決定著比賽指導思想、戰略、戰術運用及運動員比賽行為的控制等,由此意味著運動員比賽的成敗。競技體育比賽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在比賽中獲勝或取得好的名次,優秀教練員也必須具備這種能力才能達到上述目的,才能塑造成為“金牌教練”。
2.2.3學習能力。學習能力一般是指人們在正式學習或非正式學習環境下,自我求知、做事、發展的能力。在當今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高度分化、綜合趨勢之下,新技術、新知識與新方法不斷地滲透到運動訓練領域,從而使訓練效益不斷提高。教練員要想在其所從事的項目中有所作為,形成自己的競爭力,就要積極順應這一發展趨勢,主動利用各種條件、機會加強學習,從而在學習中不斷獲得專業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求知、做事與發展。教練員的學習是執教過程中不斷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是把握項目特征與訓練規律,獲取先進訓練理念與方法,提高個體思維判斷能力的重要途徑,直接影響著優秀教練員競爭力的形成。
2.2.4創造性思維能力。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系。創造性思維,亦即有創見的思維,是通過思維不僅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建樹性的設想和意見。創造性思維強調開拓性和突破性,在解決問題時帶有鮮明的主動性,這種思維與創造活動聯系在一起,體現著新穎性和獨特性的社會價值。創造性思維是創新人才的智力結構的核心,優秀教練員的訓練思維是教練員對運動訓練主客體、訓練內容及訓練方法與手段等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內在理性活動,這種理性活動反映了教練員對所從事項目運動訓練規律的認識與把握,更多的體現出教練員的一般性訓練思維能力。實際上,優秀教練員要想在訓練中尋求突破,求得發展,取得優異成績,就需要具備創造性訓練思維,這樣才能更好的從特定的時空條件去思辨、定位以及采取行動,發現新的訓練方法與措施,改進或突破陳規,開辟運動訓練的新途徑。
2.3領導能力
領導能力是把握組織的使命及動員人們圍繞這個使命奮斗的一種能力。領導能力是一種特殊的影響力,它是以被領導者的自愿追隨和服從為前提的,是運用組織與個人的影響力來激勵員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實現組織目標。優秀教練員領導能力的高低決定著能否在訓練管理工作中有成效的與運動員建立合作關系,以及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達成相互間的信任、理解與尊重。教練員優秀的領導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3.1溝通能力。英國管理顧問研究院研究員朗·西韋爾在其所著的《核心競爭力》一書中認為溝通是領導者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溝通能取得非凡的績效”[15]。在運動訓練領域,“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共容性關系是影響訓練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14],而“共容性”關系的基礎則是雙方的溝通,可以說,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優秀教練員執教的基礎,確保項目團隊凝聚力的產生,更是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重要能力。教練員與運動員通過良好的溝通與交流,一方面教練員可以把自己訓練管理的“遠景”、“愿景”傳遞給運動員,或向運動員施加訓練因子,讓其順利接受;另一方面,教練員可以充分了解運動員的真實想法,從而做出客觀、富有建設性意見,促成運動員積極主動改變態度與行為,激發出運動員追求進步的意愿,從而提高訓練管理的成效。
2.3.2激勵能力。在組織行為學中,激勵是指“激發人的動機,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目標的心理活動”。“控制運動員訓練行為的直接手段就是激勵”,“由于運動員尤其是高水平運動員在體力上承受超負荷的訓練量和強度,而且在心理上經常承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教練員就必須采取激勵措施使運動員以飽滿的精神、積極的態度和樂觀的情緒對待訓練,這也是教練員控制運動員訓練行為成敗的關鍵”[16]。可見,激勵是優秀教練員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執教藝術,是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必備條件。
2.3.3影響力。影響力是指教練員用一種為運動隊團隊尤其是運動員所樂于接受的方式,改變團隊成員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優秀教練員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對所執教隊員的影響,以及受其他運動員的關注、歡迎程度,在某種意義可以理解為教練員在團隊中所具有的威懾力、感召力、人格魅力和他人的信賴,是教練員地位、品格、才能、知識、情感以及對運動員發展的責任心的綜合體現,這也是教練員素質的核心和精髓。良好的、強力的影響力是優秀教練員成為運動隊靈魂人物及塑造具有凝聚力、戰斗力隊伍的關鍵,同時也是影響教練員的“追隨者”(如運動員)與“傳教士”(宣傳教練員運動訓練戰略、計劃等方面的人物)多寡以及教練員可持續發展動力的核心因素。
3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研究展望
3.1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的理論研究
一個新的命題的提出勢必要有“基石”作用的理論,這些理論不僅對競技體育人才資源管理理論體系的完善有著價值,而且對優秀教練員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對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要在經濟學、企業管理學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嚴密的由概念、命題和定理組成的理論體系,以指導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工作的有序開展。要在對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科學界定的基礎上,把核心競爭力作為一種現代競技體育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應用于更為廣闊的體育管理領域中。
3.2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機制研究
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由不同的要素構成,如果我們能夠提煉出具有共性的能促進教練員形成項目競爭優勢的核心要素,那么,這些核心要素是以怎樣的相互關系或作用方式形成優秀教練員的核心競爭力?基于系統理論,系統中的結構要素客觀的存在相互關聯,系統結構要素決定了系統功能的大小,而功能水平的高低取決于結構要素的關聯或相互作用的耦合程度。另外,系統結構要素的耦合不僅體現在要素的結構完整性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現在要素間信息流、能量流等在傳導方式契合性和交換過程的勢能等方面[17]。當我們考察優秀教練員項目競爭優勢的內部系統問題時,是難以擺脫系統外環境變化對系統內要素的變動以及系統要素各種“流”所產生熵的正、負作用而造成的影響,這些問題的討論將加深對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形成機制的認識。
3.3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識別與評價體系研究
隨著核心競爭力在競技體育領域研究的展開,優秀教練員培養過程中如何識別核心競爭力勢必成為研究的新課題。在核心競爭力理論的應用過程中,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培養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確定哪些競爭能力是其核心競爭力,以及核心競爭力強弱程度,即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的識別問題。通過建立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的評價與識別體系,不僅讓教練員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核心專長與劣勢,規劃著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更是可以讓有關部門在管理、培訓教練員時做到有的放矢,有意識地調整、配置資源,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到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培育最需要的方面,指導教練員培養工作系統、科學地運作。
3.4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操作層面的研究
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理論勢必要付諸實踐層次,在分析優秀教練員核心競爭力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逐步把研究的重點轉移到更具現實意義的核心競爭力的可操作層面,要在識別、培育、管理教練員等方面提出現實可操作的方法與路徑,提出具有操作價值的方案,以指導教練員增強競爭優勢,提高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朱佩蘭,鐘秉樞,左瓊.教練員——中國體育騰飛的關鍵[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2]C. K. Prahalad,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79-91.
[3]劉瑞波.核心競爭力理論研究綜述及其展望[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9,100(2):63-67.
[4]金碚.競爭力經濟學[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26-39.
[5]王曉萍.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生產力研究,2005,(6):227-230.
[6]閔健.體育院校的核心能力與多樣化發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29(1):5-9.
[7]胡淑賢,楊思瞳.我國體育用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6):45-48.
[8]叢湖平,羅建英.體育商業賽事區域核心競爭力[J].體育科學,2007,29(1):75-80.
[9]鄧萬金,張雪芹.我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7(2):31-35.
[10]吳勁松,鄧萬金,張雪芹.中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的定義、構成及特征[J].體育學刊,2012,19(3):50-54.
[11]趙廣濤.職業體育俱樂部核心競爭力動力模型的構建[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2,29(4):439-443.
[12]許登云,喬玉成.我國10位成功教練員素質特征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12):36-39.
[13]尹軍.對我國部分項目優秀教練員能力結構的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J].2001,37(10):45-46.
[14]尹碧昌.我國田徑教練員勝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81-82.
[15][英]朗·西韋爾著,姜法奎譯.核心競爭力[M].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205.
[16]黃玉斌.體操新概念[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17]烏杰.系統辯證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