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錫和
【摘要】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多花點心思、多想點辦法,多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就一定能提高教學效率,就一定能讓學生在學習上取得豐碩的成果。
【關鍵詞】情感 以情育情 語言含情 創設情境
在農村的日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不乏以下現象:講臺上,教師照本宣科,枯燥無味地唱著“獨角戲”;講臺下,學生或昏昏欲睡,或神游物外,或自導自演“鬧劇”……對于這一切,很多學生有牢騷,甚至是產生了抵觸情緒,教師也有不滿和失望,使得在教學過程中甚至生活中,師生關系緊張、教學效果甚微。而導致這一切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因此,本文中筆者根據十幾年的農村英語教學經驗分析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實現情感溝通。
一、“以情育情”,感染學生的情感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的功能。情感的這一功能用到教學上,就為我們通過情感來影響、改變、塑造學生的情感開辟了一條“以情育情”的途徑。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投入情感,采取與學生情感相融的態度和方法,形成與學生和諧共振的情感基調,實現與學生的思想交流與心靈溝通,最終實現我們的英語教學目的。
由于學科的特點,英語課程常被安排在下午。而對于少數要上上午課程的教師來說,上起課來就有點不適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低。盡管教師們能按時上課,但往往少了上午時的那種上課激情,而教師的上課情緒會像瘟疫一樣感染學生,導致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師生們均暈暈欲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課前喝杯濃茶或咖啡,提提神,讓自己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以教師的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盡量安排含有幽默內容的口語課于下午的課時內,或用英語講幽默故事或笑話等導入新課,讓學生從“你一言我一言”發展到“暢所欲言”。伴著學生的歡聲笑語,教師就能把課堂的氣氛和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精神相融相通,引起心靈的共鳴,實現教學目的。
二、語言含情、幽默,打動學生的情感
情動于衷而溢于言。語言是傳遞知識、表達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富有感染力的有聲語言也好,形象生動的肢體語言也好,都能成為表達真情實感的心聲。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調要抑揚頓挫、情真意切;節奏要緩急有致、張弛有度;風格要幽默詼諧;內容要嚴謹精練、悠遠意深;肢體語言要應景而生,偶爾來點夸張的動作。但不管是肢體語言也好,有聲語言也好,在表達時更要盡量形象生動、繪聲繪色、恰當合理。
例如,在英語單詞的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就是喜歡用中文來給單詞注音,導致發音不準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既形象生動,又教育了學生,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如,英語單詞“friend”,讀音是/frend/,意思是“朋友”。有些學生用中文注音成“夫人”。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以英國或美國人特有的夸張的聳肩動作和別扭的國語反問學生:“夫人”可以成為朋友,但是“朋友”都能成為我們的“夫人”嗎?同學們聽后,都會哄堂大笑。在學生的大笑后,教師再適當地分析單詞。在這種快樂氛圍中,學生記住了單詞的讀音和詞義,同時也讓用中文注英語發音的學生把“錯”銘記于心,避免了重蹈覆轍。
三、創設情境,陶冶學生的情感
寓義于情,而義愈至;寓情于境,而情愈深。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設計教學情境,以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感,實現教學與育人的目的。
在仁愛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8Topic3SectionD中,主要內容是談論有關中國的主要節日。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分成三組,每組分別標上日期和節日——“May 1st,International Day”“Lunar May 5th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tober 1st,National Day”,讓各個小組分別對這三個節日的來源、風俗習慣和主要活動進行討論。有的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不時地向其他同學問這個怎么說、那個怎么表述,其他同學都會熱情地給予幫助。在這種熱烈的氣氛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學會了所有的單詞、句型,而且還會運用所學的知識,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學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學生對祖國主要的節日和文化傳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培養了他們的愛國情感,實現了我們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目的。
總之,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有積極的情感溝通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既定的目的。只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個有心人,多花點心思、多想點辦法,多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一定能提高教學效率,就一定能讓學生在學習上取得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唐云.情感教學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2]洪明.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滲透與情緒調節模式的理據探析[J].文史博覽.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