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專業碩士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僅僅通過導師的科研項目或者工程項目進行實踐訓練,不僅知識覆蓋面有限,而且難以形成可持續的培養模式。借鑒商學院中廣泛使用的案例教學,精心組織案例,在模擬真實情境下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完成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實踐性案例和科研項目之間是相互補充關系。
關鍵詞:專業碩士 實踐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048-02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Case Teaching for Training Professional Master
Qu Zhenxi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430073 China)
Abstract:Practical ability is very import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If practical training is carried on only relying on research project of supervisor or engineering project, some negative effects will appear, such as limited coverage of knowledge, unsustainable training mode. Case teaching often used by commercial college can be referenced. With careful organized cases, students can be trained under simulated environment. Practical case and science project ar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Key Words:Professional Master;Practical;Case Teaching
目前很多國家的高等教育學位體系都包含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專業學位是為了滿足社會特定職業領域的需要,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而設置的一種學位類型[1]。
專業學位和學術性學位所處層次相同,只不過培養的規格有側重,相互聯系,又有區別。它們建立在相同的學科基礎之上,但是培養目標、知識結構、培養模式及人才質量標準有差別。學術性學位以學術研究為導向,主要培養研究型人才,沒有過多考慮職業能力。專業學位教育把學術性和職業性密切結合,培養各行業具有較高專業能力和素養的專門人才。它以專業實踐為導向,強調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求所培養學生具備從業基本條件,能夠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專業問題。
這就對專業碩士的培養提出一個問題,如何培養、強化專業碩士的實踐能力?如果僅僅依靠導師的科研項目,或者有限參與企業實踐,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局限性。借鑒商學院中常常使用的案例教學法,精心設計實踐性案例,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情境下學會解決問題,也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效果。實踐性案例和科研項目并不對立,是一種相互補充關系。
1 現狀
專業學位碩士和學術學位碩士一樣,都接受了共同的學科基礎教育,需要掌握本領域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術。碩士階段的學習,是本科階段的延伸和深化。
國內高校對于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大體是相似的,前面兩到三學期進行課程學習,后面時間進行專門的實踐訓練。專門的實踐訓練主要有兩種形式:參與特定科研課題的研究,參與企事業單位實際的工程項目。
在這種模式下,課題(項目)的工程化管理比較突出,每個學生往往承擔課題(項目)中的部分任務,參與的任務比較單一,所涉及的知識面和思考范圍都比較窄,限制了學習的廣度,對學生的訓練效果有限。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課題(項目)做支撐,這種培養模式很難有持續性。
這就對課程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課程教學既要對領域知識做較全面的講解,又要強化實踐技能的培養。但是在國內很多高校,專業碩士和學術性碩士的培養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式上差別并不大,甚至出現了專業碩士和學術性碩士同堂上課的現象。有的課程教學還是和學術性碩士一樣,側重理論知識的講解,無法有效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專業碩士學術化,培養模式同質化,這對專業碩士的培養不利。
2 實踐性案例教學
如何改變現狀,培養、強化專業碩士的實踐能力?實踐性案例教學就是方法之一。
案例教學是通過對教學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定情景進行分析、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哈佛大學法學院在19世紀末開創性地使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到了20世紀初,哈佛商學院也開始使用這種教學方法[2],如今這種教學方法仍在廣泛使用。
教育性實踐不同于企事業單位生產過程中的實踐,它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中心,根據所學理論知識,在模擬真實情境中認識與體驗客觀世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體驗問題解決過程,體驗問題解決方法,在校園中達到實踐訓練的效果。
實踐性案例教學就是通過設計一系列實踐性問題,模擬真實情境,讓學生理解情境,積極參與、體驗實踐過程,熟悉所用工具,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環境下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實踐屬于教育性實踐。
如果能夠精心、合理組織實踐性教學案例,既可以達到實踐訓練的目的,又不受科研項目多少的限制,也不會出現科研項目內容過于單一的問題,教學的可持續性和知識的完整性都可以得到保障。
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本科階段就掌握了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具備從事科研實踐的基本條件。在完成碩士階段理論知識的提高后,或者同時,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性案例學習,可以實現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實踐性案例教學的成功實施離不開教、學雙方的努力。教師應該根據課程內容,編寫教案,設計合理的實踐性案例,制作PPT。教案質量影響著教學質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再是被動學習,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實踐過程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也很重要。具體來講,要應用好實踐性案例教學方法,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2.1 課程設計
專業碩士既不能夠是完全的理論教學,也不能夠是完全的實踐教學。應該是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在課程設計上,既要有理論教學,也要有實踐教學,二者不可偏廢。如果只有理論沒有實踐,就違背了專業碩士設置的初衷;如果沒有理論只有實踐,那就成了純粹的職業教育,和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層次不相符。
2.2 案例設計
案例應該包含這樣一些基本內容:背景資料,問題的分析,實踐任務介紹,過程、方法介紹等內容。通過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問題的真實情境或者模擬真實情境,感受問題產生的背景或者環境,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如有可能,把多種解決思路進行列舉、比較和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去發現問題并逐漸形成最終的解決思路;確定一個解決思路,介紹實踐任務的目的、要求,大致介紹解決問題的過程,要使用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去體驗和驗證。
案例的選取最好要有一定的真實性,這樣有利于學生感受問題的背景。案例可以有多個答案或者求解方案,但是不要太多,允許思維的多樣性但不能太發散。案例應給出相應的參考材料,讓學生在一個大概的框架內學習、思考和實踐,適當收縮范圍,效率要高一些。
2.3 過程控制
在商學院的案例教學中,一般采用如下步驟:學生預習案例材料、單獨思考;分組討論、形成共識;發言、交流,總結、點評。第一步是案例教學的必要條件,如果學生事先不了解案例,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后面就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第二步是開闊思路的過程,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思想、調整自己的思路,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第三步是學習成果的展示和共享,并由教師進行歸納、點評。[3]
實踐性案例教學顯然和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有差別,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實踐環節。教學過程大致可以采取如下步驟:學生預習案例材料、單獨思考;教師介紹實踐任務的目的、要求,大致介紹解決問題的過程,要使用的方法;學生完成實踐任務;發言、交流,總結、點評。教學過程不是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形成共識,而是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實踐任務,在實踐中完成知識到能力的轉化。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強調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間是經驗交流,教師對學生是引導。教師主要進行方向性引導,如果缺乏這一項工作,學生有可能陷入困境無法完成任務。
2.4 交流、溝通
課堂教學學時有限,絕大部分實踐內容都是學生在課堂外完成,且持續時間較長。學生之間需要溝通的渠道,相互交流經驗,教師也需要渠道對實踐過程進行指導。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建立交流渠道。QQ等工具可用來進行實時討論,但討論內容不便于未參與的同學學習。BBS、MailList等工具不僅方便交流,也方便未參與的同學后期學習,更方便教師插話指導。博客等工具可以展示實踐經驗和成果。
3 教學實踐
作者為本校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開設了《高級操作系統》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就使用了實踐性案例教學法。
學生在本科階段已經系統地學習了操作系統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基礎理論知識。因為工程碩士的培養定位不是做科學研究,而是培養具有較好專業能力和素養的人才,他們應該能夠運用專業領域已有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有效地從事專業工作,解決專業問題。但是也不能只關注實踐不關注理論,淪為職業培訓。所以在課程內容上,分為兩部分:理論基礎和實踐訓練。實踐訓練不是簡單的放鴨子,而是根據當前的主流、典型應用,設計了系列實踐性教學案例,展開教學。
設計的案例有:具有Cache和反向代理功能的Web服務器架設,IP網絡存儲系統,分布式文件系統,LVS集群,MySQL數據庫集群,Linux性能分析及優化。都是目前的典型應用。
案例設計都包含以下內容:問題引入,解決方法,基本工作原理,常用解決技術及軟件,實驗設計,參考資源。
教學組織采用3分課堂講授,5分課后實踐,2分交流及在線指導的形式。課堂上講授每個案例涉及的問題,解決的基本方法,用到的技術原理,能夠解決這類問題的軟件及優劣分析,設計的實驗及要求。在國內某云服務廠商租用云主機,作為學生的實驗環境,每個實驗要求在兩周內完成。在實驗過程中,通過QQ群讓學生相互交流,作者也適當參與其中進行指導,多數是方向性指導,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實驗中發現的問題。最后教師做總結。
從前兩屆學生的教學情況看,效果還是很好的。和本院類似專業的學術性碩士相比,專業碩士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明顯要好。
4 結語
培養專業碩士的實踐能力單靠課堂教學是不可行的,科研項目、工程項目涉及的知識面又比較窄,而且難以形成可持續的培養模式。實踐性案例教學兼顧了兩者的優點,既有基本理論的講解,又能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實踐中體會、反思,實現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實踐性案例教學并非否定科研項目、工程項目的訓練作用,而是希望通過傳統教學也能夠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兩者互為補充。
參考文獻
[1] 靳培培,論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基本導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48-52.
[2] 劉剛,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作用機制及其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8(5):89-91.
[3] 屈振新,運用案例教學培養碩士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0(1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