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英
摘 要: 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漢字結構規律,讓學生像做數學中的加、減法一樣,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在充滿趣味的加加減減中,將一個個漢字變成一道道有趣的、特別的“算術題”,學會生字。
關鍵詞: 識字教學 探究性學習 數學思維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我們理解任何東西,都不是用空白的頭腦被動地接受,而是用活動的意識積極地參與,創造性地思考。”只有讓學生在主動識字情感的支配下,自主識字、合作交流、積極探究,才能感受到識字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后的喜悅。
低段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的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直觀形象頗感興趣,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漢字規律,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空間,充分激發學生的識記興趣。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利用漢字結構規律,讓學生像做數學中的加、減法一樣,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在充滿趣味的加加減減中,將一個個漢字變成一道道有趣的、特別的“算術題”,學會生字。教學中滲透數學方法和思維,幫助學生快樂地掌握識字方法,提高學生自覺識字的興趣,也讓課堂充滿新意。
一、加一加
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用“加一加”的方法,主要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學習生字,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學生以前學過的生字加偏旁就可以變成生字,這樣記起來比較簡單。比如:口+十=( ),口+員=( ),禾+火=( ),月+土=( ),引導學生填一填“葉、圓、秋、肚”,并記一記。
另外,在運用“加一加”方法時,有時候也可以加上某些筆畫,讓學生更好地識記生字。比如:出示“口”,引導學生給“口”加一筆會是什么字呢?加兩筆呢?……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雖然學生學過的生字并不多,但總能說出幾個沒學過的生字,我知道他們產生了探究心理,他們想比一比誰找得多。這樣,孩子們的識字興趣提高了,不僅認識了新字,而且學到了識字方法。
二、減一減
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減一減”的方法主要指用熟字減偏旁的方法學習生字,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生字。如學習“也”字,可以讓學生做一做減法,他—亻=( );學習“先”,引導學生算一算,洗-氵=( );同樣的方法學習“巴”,爸—父=( )等。和“加一加”方法一樣,語文識字中“減一減”的方法有時可以是減去某些筆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引導同學之間互相出題考一考,既讓學生學得快樂、記得輕松,又讓學生體驗到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三、換一換
在數學教學中有一種運算叫“加減混合運算”,這一方法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同樣適用,我把它稱為“換一換”,即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識字。把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再換上另一部分就變成新字。如清—氵+日=晴,清—氵+忄=情,抱—扌+氵=泡,抱—扌+足=跑……通過這個方法,學生可以記住一連串同一主體系列的字。這時,通過不同偏旁的變化,字的讀音和意義也跟著變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漢字是形音意的統一體。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字的偏旁起著重要作用,字的意思與偏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讓學生了解“讠”和說話有關,“日”和天氣有關等。這樣,學生既認識了生字的形,又記住了生字的音和意。
四、歸一歸
“歸類”是數學教學中比較難把握的知識點之一。在我看來,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碰到多種問題,需要多種思路加以分類,有條理地記憶。為此,我們需要對生字進行分類。漢字偏旁很多時候起著提示漢字意思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同一偏旁的字進行歸類,比如:帶“扌”的字往往和手部動作有關,如“拍”、“打”、“推”、“拉”、“捉”等;帶“氵”的字往往和水有關,如“湖”、“江”、“河”、“海”等。這樣學生即使沒學過這個字,也能大概了解這個字的字義。此外,低段語文識字中還有很多形聲字,通過形聲字的歸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準字音,如“青”、“清”、“請”、“晴”、“情”等,這一系列形聲字的聲母都是“q”,韻母都是“ing”,它們都是后鼻韻母,只是聲調不一樣,因此引導學生看到此類帶有“青”的生字時,猜測它的韻母也是“ing”。對形聲字的歸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生字。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識字效率,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五、做一做
“做一做”是新課程倡導的實踐性練習,同樣是數學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實際測量等方式,讓答案更明晰、更準確。識字教學中,我嘗試用這個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教授《在家里》這一課時,讓學生自己做一做家里家電、家具的卡片,鼓勵學生做得美觀,貼在家電、家具上面。學生很樂意做這樣的作業,而且快速有效地記住了生字。
識字教學僅停留在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注重課外的時間與空間,利用多渠道發展個人興趣愛好,增加信息獲得的途徑,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機會。識字教學富含滲透因子,教師更應想方設法地運用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打破語文學科的常規教學,讓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親密接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漢字并非是孤立的、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個形象生動、活潑可愛的小生靈。讓學生感受到識字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一種體驗、一種樂趣、一種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關金生.新課程理念下的識字教學[N].伊犁日報(漢),2010.
[2]竇嬌穎.如何提高識字教學質量[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5.
[3]王春玉.新課改識字教學芻議[J].青海教育,2007,7.
[4]慕牧.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數學思維.
[5]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