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妹
摘 要: 基礎實驗是指簡單研究對象的未知性質,了解它具有怎樣的組成,有哪些屬性和變化特征,以及與其他對象或現象的聯系。簡單理解為運用一些已經知道的外部因素,研究一些未知的東西,然后得到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就是探索的結果。
關鍵詞: 初中化學 基礎實驗 操作技能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科學興趣、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現階段學生課業負擔日漸沉重,考試競爭激化。教師教學中忽略實驗教學,對實驗功能認識不足,講實驗、畫實驗、用實驗習題、多媒體代替學生實驗的現象依然很多。學生實驗目的不明確,大部分學生只重視實驗操作而不重視實驗理論,實驗技能差,存在依賴、敷衍、恐懼、厭倦等思想。以上問題嚴重影響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形成,直接影響化學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科學素養和化學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改變教師觀念,加強初中化學基礎實驗中學生的操作技能,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下面我就如何加強初中化學基礎實驗操作技能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是提高基礎實驗操作技能的基石
初三是學生初次接觸化學的學期,不僅是化學這門功課,化學老師也是學生初次認識的對象,因此第一節化學課尤為重要。教師用化學實驗將學生帶入化學世界,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帶來的視覺沖擊,將學生的眼球牢牢鎖住,奇妙的化學現象讓學生想要了解其中奧妙,不僅如此,學生還想跟老師一樣做實驗,探究奧秘,所以,讓學生對做實驗感興趣是加強學生基礎實驗操作技能的一塊基石。
我的第一堂課通常以“燒不壞的手絹”開場,當我將浸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棉布手絹擰干,用坩堝鉗夾持在酒精燈上點燃的時候,火一下子往上躥,看的學生全體“哦”地倒吸一口氣,有的學生睜大眼睛屏住呼吸看著我接下來怎么做,有的學生則緊張地跟我說:“老師小心啊,火好大。”當我輕輕晃動手帕,火熄滅后,用手展開手帕給大家看的時候,同學們驚奇的眼神投過來的時候,我知道,我的學生已經喜歡上了我的化學課。
當然,除了“燒不壞的手絹”這個經典開場白外,還可以設計很多化學實驗吸引學生的眼球。如上教版九上的第一章就是介紹儀器及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儀器的操作,我們可以設計溶液酸堿性的實驗作為開場白,里面涉及的試管、滴管都是我們需要介紹給學生的基本儀器。如我們將無色酚酞滴入無色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本來兩種都是無色透明的溶液,遇到一起馬上變成亮亮的紅色,這一變化一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對化學的無限興趣。
二、教師扎實的基本功是教授實驗的必備條件
在有興趣的基礎上,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做實驗,因此,老師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顯得尤為重要,精準地將實驗操作技能傳授給學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從最初的儀器使用一一介紹給學生,初三化學老師演示實驗操作就如家長給牙牙學語的孩子做示范教說話一樣,媽媽說什么,孩子學什么。所以教師在演示實驗的時候,操作必須規范,我在上演示實驗之前,必須先做一遍實驗,注意操作是否規范,當然還要思考實驗是否會出現意外導致不成功,若不成功必須找出原因,諸如這些都是教師應具備的能力。當然,除了這些平時的點滴積累外,積極參加教育局組織的初中化學教師實驗操作能力競賽也是我提高自身實驗技能的方法,在競賽中,我發現任何實驗都離不開最基礎的操作,一點點都馬虎不得,最細微到取過高錳酸鉀的藥匙應用濾紙擦干凈。小小的動作,大大的影響,因此,教師的實驗操作技能必須到位。
三、充足的實驗課是學生提高基本操作技能的鋪路石
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的必需,但僅僅靠實驗演示中學生上臺協助這一途徑,提高空間很小,所以進實驗室是加強學生基本演示操作技能的關鍵。可是由于時間緊、學校資源限制等原因,學生進實驗室的機會非常少,顯而易見,這成為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最大的絆腳石。所謂熟能生巧,我們要加強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就要帶學生進實驗室,因此,實驗課是我們提高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最好方法。
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些有條件做實驗卻很少進實驗室的理由,因為進入實驗室以后,學生對于各種儀器的好奇心,驅使他們迫不及待地嘗試,對于教師維持課堂紀律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因此很多教師寧愿選擇課堂演示實驗或者視頻播放代替,讓學生記下知識點即可。其實,我認為,事情未必有想象得那么糟糕,學生好奇正是化學實驗需要的精神,進實驗室活躍因為進的少才會這樣,如果我們能夠開足實驗課,學生能經常進實驗室實驗,那么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我覺得應該先要改變教師覺得進實驗室是件苦差事的觀念,這樣我們才可能在愉悅的心境下進行實驗,將探索精神在實驗室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只有在實驗室中嘗到化學的奇妙,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后,化學理論的學習才不再是一件難事。比如《基礎實驗2 —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在做二氧化碳性質實驗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瓶可樂,讓他們進實驗室之前先喝掉幾口,這對于學生而言是一件非常新鮮的事,可以喝又可以做實驗,從心理上講學生已經進入了一個興奮狀態。接下去進入實驗室將可樂瓶塞上單孔膠塞,導管伸入預先放好紫色石蕊試液的小試管中,輕輕晃動可樂瓶,當紫色石蕊試液由紫色變為紅色那刻,學生的注意力瞬間被吸引,如此強的視覺沖擊是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換來的,我想接下去的實驗學生一定會饒有興趣地跟著老師進行的,其中的奧秘他們自然不會放過不探索。
四、家庭小實驗是學生基礎實驗操作技能的最佳體現
化學緊密聯系生活,家庭小實驗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又可以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上海教育出版社 九年級下冊 第七章中的廣泛應用的酸堿鹽中的家庭小實驗:醋雞蛋。這個家庭小實驗雖然非常簡單,但考查了學生很多知識,如雞蛋和醋放入杯子的先后順序應遵循先固后液的原則,所以應先放雞蛋后倒醋,現象中的雞蛋上下沉浮可以請學生利用化學及物理知識總結原因,再深入討論,這個氣泡是什么?或者我們可以繼續設計一個家庭小實驗探究氣體的成分。那么我們就要想辦法將產生的氣體導出,所以學生可以參照之前學過的實驗室氣體制取方法,顯然是一個固液常溫型的制備裝置,那么我們應該選取什么物品替代實驗室中制取少量氣體的小試管呢?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材料替代導管呢?又要用什么替代檢驗二氧化碳的澄清石灰水這種試劑呢?
學生的腦海中要先有這樣一些想法,然后才可以進行家庭小實驗,這些想法的出現正是學生平時熟悉化學基本操作的體現。口服液是家庭里經常出現的,所以口服液的瓶子可以代替帶著膠塞的小試管,在膠塞上打個孔,吸管則可以代替導管,唯一的難事是澄清石灰水。我們回想第七章第一節溶液的酸堿性中有介紹酸堿指示劑的內容,知道一些花可以做酸堿指示劑,其實我們經常吃的蔬菜沙拉中的紫甘藍就是一種很好的指示劑,紫甘藍汁遇酸變紅色,遇堿變綠色,所以我們可以用紫甘藍水替代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
只要我們心系化學,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是化學,利用手上的材料很容易制作簡單有趣的家庭實驗,不僅提高學生的化學基礎實驗技能,還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這就是學生基礎實驗技能提升的最佳表現。
綜上,在化學實驗中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有利于揭示化學現象的本質,有利于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對實驗的改進和創新,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研究過程,有利于學生學科方法的形成和運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在化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基礎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參加知識的獲取過程,通過形式多樣的實驗課堂和家庭小實驗,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過程。通過基礎實驗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化學的能力,形成一套切實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探究方法。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上海教育出版社.
[2]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