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康
摘 要: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必須科學、恰當、合理地運用新課標的先進教學理念,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進而切實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效果的顯著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標;生活化教學;現代信息技術
筆者將自身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新課標先進理念的粗淺感悟總結、歸納如下。
一、結合學生社會生活背景,展開數學知識點講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須從學生的社會生活背景出發,借助其已有的社會生活經驗展開具體知識點的教學。
例如,“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內容相對抽象,學生在初接觸時難以對其形成足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為此,我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經驗出發,為其創設了以下學習情境:電影院是方便大家集體觀看影片的公共場所,為了便于人們快速、正確地找到自身的觀影位置,每個人的電影票上都印有不同的排與號,像“4排2號”表示的是“第4排的2號位置”、“6排8號”表示的是“第6排的8號位置”……如果我們把整個電影院看做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那么每個人在其中所處的位置就相當于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唯一可對應的具體點。像“8排11號”記作(8,11)、“11排8號”記作(11,8),這兩個在電影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內表示不同的位置……
在電影院找位置是學生極為熟悉的生活場景,大多數學生更是對此有著非常深刻的親身經驗,因此,通過創設這一熟悉、親切的生活場景,既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數學知識與自身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也為輕松突破學習重點與難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真正起到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靈活地踐行了新課標的這一先進指示。如,“一次函數”這節內容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在于:引導學生對“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這一抽象化的數學概念形成直觀、立體的認識。在教學這節內容時,我就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生動、靈活、形象的特征,為學生依次播放了出租車收費標準圖、天氣晝夜變化圖、數學平方表、立方表等幻燈片,以這些幻燈片為契機,使學生得以直觀地感受到“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這些都使得學生切實加深了對這一具體知識點的透徹理解與靈活掌握。再如,學習“旋轉”時,我利用Flash動畫功能,為學生演示了電風扇、小風車以及手表表針的運動過程,以此作為課堂導入讓學生得以率先對“旋轉”這一數學概念形成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再進行詳細的定義闡述:“像上述物體的運動軌跡那樣,將一個平面圖形F上的每一個點,繞這個平面內一定點旋轉同一個角α,得到圖形F′,圖形的這種變換就叫做旋轉。”如此,有利于學生對“旋轉”這一概念形成足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新課標理念的廣泛普及對初中數學教與學的方式方法產生了深刻而廣遠的影響。對此,我們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對其進行科學、恰當、合理的使用,以此作為切實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謝漢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J].學周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