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紅
摘 要:教育教學資源是實施學科教學的基本素材。新課標實施以來,如何實現地理學科的高效教學已經成為廣大地理學科教師廣泛探討的話題之一。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培養出符合時代和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需要將地理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和創新利用。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資源;整合策略
地理教學資源是指有助于實現地理學科教學目標的一切條件和手段的總稱。我們常見的地理教材、地理教學儀器、相關地理讀物都可以成為教學資源;除此以外,社會生活時事、自然現象、互聯網上的地理資源、教師的地理思維和學生的反饋信息也被包括在地理教學資源的范圍內。對地理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地挖掘和整合,有利于提高對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的回報率;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最終幫助他們形成地理素養。整合地理教學資源講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作為一名一線的地理教師,筆者有一些相關的經驗之談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網絡資源的整合利用
說如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一點都不為過。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迅速普及,互聯網上的海量信息已經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信息的重要來源。一網連世界,對于地理學科也是如此,互聯網極大地豐富了地理教學資源。利用網絡資源,不僅能夠將課本的知識鮮活化,方便同學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為他們營造一種真實的地理氛圍。比如,我在講美國的地形與其典型氣候的成因時,為了讓同學們動態地感受到美國國土的地形,我便利用了Google Earth這款軟件。這是我在一次無意的網絡瀏覽中發現的這款軟件,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地球上任意一個地區的衛星圖片。當時就在想,若將它運用到世界地理的教學中,肯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果不出其然,同學們通過這款軟件,看到了真實的美國的地形,分析得出了聳立于西部的高大山脈對于來自海面的水汽的阻擋是形成其西部干燥氣候的主要成因,也知道了美國中部的大平原貫通了南北,因而在冬半年時,對于來自北部的冷空氣缺乏阻擋,因而能夠讓冷空氣長驅直入,也就造就了美國冬季的寒冷天氣。充分挖掘和利用網絡資源,讓地理的教學變得更加便捷。
二、地理源于現實生活
地理是一門描述我們身邊的世界的狀況的學科,它本身就來源于現實的世界。因而,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建立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每人都有自己的旅游經歷,我在講旅游景觀的欣賞時,就從學生的旅游實際出發,通過在課前布置作業,讓他們整理自己的旅游照片,回顧自己的旅游經歷,然后在課上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同學們都講出了自己旅游的所見所聞所感,有了這樣的鋪墊,課程很容易就進行下去了。
三、教師自身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
教師是重要的教學資源,這不僅是因為教師是專科出身,能夠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很好地把握課程進度和知識的要點,在不斷地教書中積累豐富的教學資源,還因為教師能夠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觀察、思考和總結,在傳授給學生的時候,是自己學習的精華和思維的結果。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能夠形成學生的地理學習習慣,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也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了學生,這會伴隨著學生終身的地理學習,也會影響著他們的地理素養。因此,教師是最重要、最靈活和最有特點的教學資源。我在地理教學中,十分注重規范化教學,講課會使用準確的地理用語,畫圖也十分注意細節。除此以外,教師還要通過進修來不斷地完善自己,因為知識是在變化的,教師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修養,來教育和影響學生。
四、學生的反饋信息也是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不只是來源于教師、書本和學校,學生的教學反饋也是很重要的教學資源。通過這些反饋信息,教師能夠知曉學生對當節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合理地調節自己的教學安排和教學進度。學生的反饋信息包括聽課時的表情、動作和眼神,也包括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考試情況等等。課后作業是最常見的反饋信息。教師在進行作業批改時,不能僅僅關注對錯與否,更應該關注在作業中透露出的有關學生的學習態度、思考思路等信息。比如,我在批改有關地球儀相關的作業時,十分注重學生的作圖痕跡,這可以反映出他們的解答思路,透過這些痕跡,能看到哪里是他們掌握得不扎實的地方,這就是自己應該進行教學改進的地方。
總之,合理地挖掘和利用地理教學資源對于實現高效教學有重要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并不是知識的復讀機,只有主動地挖掘教學資源,創造性地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才能享受到教學的成果和樂趣;也只有充分認識到教學資源的不唯一性,放眼于生活和現實,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兼顧學生的反饋,才能讓地理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王今殊,王進欣.海量網絡信息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以地理學為例.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0.
[2]王小琪.淺談地理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