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在現代教學中,越來越看重也越來越強調素質教育。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看重的都是人才素質能力而不是考試能力,這一要求也反映到了初中地理教學。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貫徹素質教育,而不是一味地針對考試進行授課,授課方法也需要不斷創新,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學生也應該主動提出自己的需求,以便自己更好地學習,以及教師具有針對性地教學。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方法;興趣;情境
一、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歌德曾經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可見,在學習領悟中,興趣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深遠持久的,這也就告訴我們廣大地理教學者以及地理學科的學習者,在學習地理理論知識前,一定要培養起自己對地理知識本學科的興趣愛好,以興趣愛好為支撐,不斷探索。這也是現在的教育新理念所強調的“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初中地理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方面條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比如,在地理備課中,教師可以準備一段視頻,多問學生一些為什么,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是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地理知識不僅能夠增強知識,也能夠在生活中為很多問題提供解決的方法。
在學習七年級地理第一章節“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方向”時,大部分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自轉和公轉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東,中考不會深究這個問題,會寫就行。可是,學生經常寫錯,他們分不清自西向東,是從右邊開始轉還是從左邊開始轉。地球運動是一個圓周,從哪里開始才算是自西向東呢?于是,我讓學生邊轉自己的小地球儀邊思考,原來地球的運動從南北極上空俯瞰,有規律可循,從北極看為逆時針旋轉,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旋轉,這樣方為“自西向東”,學生頓時明白了,再加上,我告訴他們逆時針,用拼音來讀,nì,正巧表示北極的字母是N,順時針shùn,表示南極的字母是S,北逆南順就記住了,有意思,記得牢。把自己降到一個孩子的高度,用他們的視角去發現問題。通過類似這樣的問題,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教學
創設情境教學在現代教學中是一種頗為新穎的教學方法,也在很多學科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創設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很好地融入課堂,同時,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聯系與溝通,教師能夠全面細致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學生也能夠與教師得到很好的交流,并且在交流中培養起自己的興趣,增強探索欲。還能夠實現“在學習中玩,在玩中學習”的特征,因為人的本質還是更喜歡處于輕松娛樂的環境中,所以創設情境教學能夠在地理教學中很好地實現這些優點。創設情境的主導權不一定都要掌握在地理教師手中,也可以由學生來創設,初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將創設情境的權利放到學生手中,不能緊握不放,這樣不利于學生更好地自主探究。例如,在《大中國》這首歌曲中,教師可以先將歌曲播放給學生聽,感受一下氛圍,再將歌詞放映出來,讓學生自己探索有哪些跟地理有關的地名在歌詞中,比如,“長江與黃河”“珠穆朗瑪峰”“青藏高原”等,然后問學生這些地方都在哪里?都是什么氣候?地形特點有哪些?這樣就能將學生在帶入情境與帶出情境之間游刃有余地轉換,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三、培養空間概念
地理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科學,還是綜合性的。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空間概念的培養更加重要。所以,地理教學知識都要建立在地圖的基礎上,絕大部分知識的理解、記憶都要借助地圖,沒有空間概念和地圖感,是學不好地理的。所以,不能死板地硬套教學重難點,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注重學情分析,在不同的年齡段滲透空間概念,這才是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才是順應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
例如,剛上初中的學生,頭腦中很難把立體的高山、峽谷和紙上的等高線相聯系起來,教師千萬不能著急,最難的知識都集中在七年級上冊,所以不能死背概念、硬記圖形,要以理解為主,以培養空間感為主,允許學生使用上下左右來描述,不要死板地要求東南西北這些方位詞,熟悉之后會自然轉換過來的。還有,課外活動,比如,春游的時候,可以順便告訴他們山勢的走向、土層變化等等,要潤物細無聲,不要棍棒加機械記憶。空間感的建立不僅僅為地理教學打了基礎,更為學生今后的自我發展打了基礎。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吸收有著很大的影響,如何將知識更好地灌輸到學生的思維中,培養學生的素質,鞏固地理學科知識,將應試地理教學轉化為素質教學,這一跨越,需要所有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玲.多媒體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2).
[2]鄭繼輝.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效率[J].考試周刊, 2012(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