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雙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適宜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隨著情境的推進,于自然中進入角色,體驗情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一定的學習活動中去,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欲望,同時讓學生在有意無意間感受情境之美。
關鍵詞:快樂學習;創設情境;課堂教學
一、研究目的
對于美術課堂,情境美尤為重要,試想,讓學生處在一大堆書本的包圍之中,他們還有什么快樂的心情去描繪繽紛的生活,去完成“斷臂的維納斯”的豐富聯想呢?用智慧創設情境,給學生一片快樂學習的天空,從而促進學生審美意識的發展,激勵、喚醒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時時想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課本的框框里,不要讓教室的四堵墻把他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生活是繪畫創作的源泉,為此,我們要充分結合美術教材的特點,努力促進教學內容生活化,促進教學過程生活化,引導學生充分感受生活,大膽創造,從而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1)引著學生走進自然,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自然,接受自然的陶冶,探究自然的奧秘,感受自然的美麗。在自然中,學生能夠自由呼吸、自由嬉戲、自由想象。如,在教學《樹葉貼畫》時,課前我動員學生廣泛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有大有小,形狀色彩多樣的。在收集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各種樹葉的特點和名稱,還欣賞到它那富有美感的形狀和紋理。課堂教學中先向學生提問與設計制作內容有關問題,如,“同學們,你們注意過我們身邊的每一片樹葉嗎?”“看到這些樹葉的外形你會聯想到什么?”當學生被這些問題所吸引,正在互相議論討論的時候,我又出示了范畫和同齡孩子的優秀作品。在師生共同欣賞這些小制作的同時,學生的制作欲望油然而生。“那么,我們這節課也試著用樹葉來貼畫,同學們喜歡嗎?”由此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向高潮。學生通過想想、剪剪、拼拼、貼貼等制作方法,拼貼出生動有趣的畫面。如,靈動的小金魚、調皮的小老鼠、青蛙過河、帆船遠航等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2)領著學生走進課堂,創設情境。布置課堂教學的環境,營造濃郁的教學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美術室是學生學習美術的重要場所,美術室布置得既美觀又充滿美術氣息,往往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情境創設,別出新意地擺放學習材料和范作展示,激發了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2.創設趣味情境——讓學生常常樂學
要吸引學生的興趣就要注重教學形式的趣味性,教師應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技術和輔助手段,在導入新課時采用小游戲、小故事、謎語、音樂等,抓住學生的眼球。比如,一段悅耳的音樂、一首激昂的詩,都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用兒歌、猜謎的形式,創設情境。在教學環節的首要開頭——導入中用兒歌猜謎激趣,在如此輕松的情境中,學生更易接受。例如,在《我心中的太陽》一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了猜謎激趣:“早晨跳出東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夏天我們躲著它,冬天人人都喜歡。”學生踴躍發言,積極舉手,學習氛圍輕松快樂,同時也使學生增長了見識。
(2)用渲染的形式,創設情境。美術教學將幾門息息相通的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可以創設優良的教學情境,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①有音樂的渲染,學習是快樂的。繪畫是用線條、色彩、等元素的空間藝術,作用于人的眼睛,觸動觀者的心靈。而音樂則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聽者的情操。如,在教學《小紙船的夢》中,我以《小白船》的歌曲導入,讓學生感受船在飄蕩的情境,在學生作畫時,我將這首歡快的歌曲貫穿始終,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舒心地創作出了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作品。②加上語言的描繪則更加生動形象,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可以吸引學生并將其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
3.創設實踐情境——讓學生漸漸會學
(1)以課外活動的形式,創設情境。著名教育家盧布姆認為,一個人成功的次數越多,他的學習自信心就越強。在課堂40分鐘以外,我也盡量給學生創設情境。如開展了兒童畫、線描、手工等美術興趣小組活動,在班級里組織學生設計板報手抄報,開展各種板報比賽,參加“心理漫畫”“情系開發區”等各類書畫展比賽,甚至讓學生為運動會設計班徽等。還有不少學生在各級各類的繪畫比賽中獲獎。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用所學知識漸漸地應用到活動中,這種快樂的獲得,促使人們追求美、創造美,進而讓學生的情感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2)以表演的形式,創設情境。表演是直觀的、視覺的,通過表演傳達信息、反映情感、增強體驗,有利于學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現。如,在《穿出我們的風采》這一課中,我設計了表演游戲。先讓兩個學生戴上漂亮的飾品走模特步,這極大地激發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評比表演這一環節中設置最佳表演獎,小組之間評比,組成“模特隊”,教師播放音樂,學生排隊表演,并由學生自己當評委給每組打分,看哪一組表演得最好。通過這場表演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發展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想象、創造能力。
三、結果與分析
由此可見,學生想學是興趣,樂學是關鍵,會學是目的。變“學生苦學”為想學、樂學、會學。我們要盡可能了解學生的需要,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巧設情境,激發興趣,打破以往條條框框的束縛,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和自由發展。
四、結論與建議
作為學生走上美術創作之路的啟蒙者,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誠和智慧去點亮學生心靈的蒼穹。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中,教師需用智慧不斷創設情境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挖掘其創造潛能,使他們在人生的這段行程中,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展現自己的能力和藝術才華。
參考文獻:
樓慧珍.對美術造型基礎教學的思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