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禮坤
摘 要:新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教育教學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體育教學活動必須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促使學生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要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那么教師怎樣運用體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思想行為,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言行舉止呢?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時有很多細節行為是影響著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的起點。在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盡情享受運動快樂的同時又能養成遵規守紀的好習慣。
關鍵詞:運動會;滲透;引導;傳承
一、做好賽前動員,滲透體育參與對學生自我發展的影響
學校舉辦一次運動會是為了全面提高全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發現更多的體育優秀人才,然而要在每個班級中去做好動員工作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做好了學生的動員工作,那么我們的運動會就必定能成功,而且很有質量地完成。在對學生進行動員時要講明參與體育鍛煉能影響身體體型發展、智力開發、性格活潑開朗、養成文明的習慣。例如:我校2010年考上北大的任永歡同學,在我校就讀期間每年都要參加我校的田徑運動會,在400米、800米上每次都能拿到理想的成績,平時他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為自己打開了智慧的大門,也為自己培養了良好的行為品德習慣。2012年考上北京體育大學的劉石同學,經常參加課余體育訓練,多次參加校運會并拿到了好成績,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完美的體型。總之要動員學生參加體育訓練,為強身健體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訓練中嚴格要求,滲透行為規范、言行舉止
體育訓練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在訓練中我們要合理利用周圍的環境、人物來調教學生,使其能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專心訓練。訓練中首先要嚴抓訓練常規,引領學生嚴守紀律、服從規則、尊重他人,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其次,在枯燥的體能、技術訓練中,利用學生羨慕軍人的心理,抓住軍人不怕苦、不怕累這一教材,讓學生在訓練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刻苦訓練、規范自我。再次要做好學生的心理開導工作,如: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成功是經過努力獲得的;失敗并不代表終結;要總結失敗的教訓等等。
三、比賽中努力拼搏,引導做到遵紀守法
訓練結束,即將開始的是比賽,隊員訓練了幾個月終于有了展示的機會,準備好了!準備好了!準備到賽場上拼搏一番,拼個魚死網破,拿到最好的成績回報班級、回報教練。然而拼搏是好事,但遵守比賽規則更重要。在我們的學生當中往往有一些學生經過了努力并但仍達不到自己預想的目的,他們總是想著怎樣去投機取巧、違規取勝顛倒成績,這樣的學生是不行的,我們知道后必須去阻止并給他們解釋,讓他們不要走極端,引領他們回到公平比賽的隊伍中來,讓他們做到遵紀守法、公平競爭,讓他們堅持不懈、爆發出驚人的能力、讓他們理解勝利是拼搏、是努力、是奮斗。讓他們知道終點就在前方,自己要永不言棄。
四、做好賽后安撫,傳承良好品德
比賽結束了,在一片歡呼聲中。有人拿到了第一高興,有人失敗了放聲大哭。運動會落幕了,然而我們的工作還沒完,我們還要對勝利者表揚,鼓勵他們向更好的成績發起沖刺,挑戰運動極限,讓他們不驕傲,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傳承良好的道德品德。我們要安慰好失敗者,讓他知道自己的不足,要對自己不拋棄、不放棄,勇往直前,努力、努力再努力,爭取來年取得好成績。總結時,我們要總結在訓練中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將良好的行為習慣運用到生活、學習中去,讓它在各班發揚光大。
學校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學校體育活動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體活動之中,它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有機地結合起來,并要求學生在活動中學到并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當前,在體育新課程改革的熱潮中,對學校體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習慣問題進行重新探討,深入挖掘學校體育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