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
摘 要:在日常的體育課堂教學中,理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積極地去引導和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當今社會潮流中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程度是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在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又將側重點放在學生的體育教學當中,著重培養學生的體育基本素養和健康的強健體魄。以學生主體性教學為目標,以課堂教學實踐為依據,側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基本的體育素養,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關鍵詞:初中體育;主體參與;教學實踐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注重的問題,健康問題已經涉及千家萬戶甚至更廣的地方,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而家長在工作中將孩子的健康問題作為首要問題,因此,學校在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學生基本的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這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要有意識地將科學意義和教學實踐傳達給學生,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使用全新的教學方式,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體育教學中要極力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積極地參與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文章針對怎樣提高學生課堂的主體性問題提出了幾點看法。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體育教師在課堂備課前與課中的教學實踐與點撥中,一切都是以服務學生為宗旨的,學習與發展都是每個學生最基本的能力。可是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相同,學生中每個學生之間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想方設法使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在學習中學以致用,學有所得,學習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作用,這樣的教學實踐才是有意義的。例如,體育教師在教授學生基本的鍛煉技巧時可以附加地介紹腿抽筋時自己該怎樣自救、怎樣處理傷口不會導致傷口發炎、怎樣去鍛煉可以強健體魄等,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滲透的東西,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創設全新的情境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主體性教學理論發展的要求,要不斷建立多渠道、多種素質培養學生主體性的教學體系,創設獨特的有實踐教學意義的教學目標,教學工作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對學生不斷地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例如,在乒乓球、籃球等球類項目比賽中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學習小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緒高漲,教學效果明顯,彰顯了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征。在練習長跑運動時,讓學生自己創設長跑的路線、方法和情景模式,將原來單純地繞操場跑變成情境式跑步、自由式奔跑等。這樣一來,不僅發揚了有氧跑運動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其中,在課堂上還可以實現小組長制度,讓小組長輪流代課(如,廣播體操、太極、籃球自由操等),或選擇一些操作性很小但容易實施的游戲進行練習,這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個人展示環節,學生不僅可以認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學生的實踐性和積極性大大地提高,為今后體育學科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實踐,勇于創新
初中體育課設立的主要目的不完全是培養學生強健的身體素質,同時還培養學生基本的體育素養。在新的教學理念背景下,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能僅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要不斷創新,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對初中體育未來的中考走向進行剖析和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同時要注意不同省份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并對其內容、方法和手段等進行交流和創新,研究中要把學生為主體作為重中之重,既要考慮學生如何自學、自練及自主能力的培養,又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大膽地創新,不斷提高和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總之,在新的教學理念的背景下,體育教師要順應新的教學目標的發展要求,大膽創新,勇于實踐,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打造高效課堂,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參考文獻:
徐林川.主體性體育教學:創編體育游戲的意義及原則[J].牡丹江師范學院報:自然科學版,201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