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就高中數學中有效提問具體策略的探討做出詳細的論述,為高中數學教育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提問;具體策略
課堂提問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所必不可少的環節。課堂提問將教師所要講授的知識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圖層進行相互碰撞。通過提問教師可以很自然的將新知識體系引入學生的大腦,輔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同時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圖層,進一步深化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體系,加強其對知識的理解力和掌握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參與度是衡量高中數學中有效提問方式及內容成功設置的一項主要指標。問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自身的問題分析能力、解決能力、小組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在對高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創建的過程中,教師需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應結合本章節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以及學生近期的學習狀況對所提問題進行合理的設置,確保所提問題能夠引發學生內心疑點的產生,從而將課堂知識點順利的貫通下去。第二,采用小組合作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并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合作小組的交流和探討中去。第三,因課堂學習時間和探討時間較為有限,學生就問題所得出的結論具備不完整性,因此,教師應為學生留有充足的課下思考時間,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的建立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大幅提升。筆者在對某一高中學校的某一班級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調研中發現,該教師的問題情境創設較為成功,取得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講授平均變化率一課時,為學生例舉了兩個通俗簡單生活實例。A市2014年4.23號的最高溫度為34度,而4.22號和4.21號的最高溫分別為25度和19度,溫度差的較大懸殊使得當地居民感嘆氣溫升高速度之快。B市2014年4.20號的最高氣溫與5.20號的最高氣溫的差值較之A市來說要其幅度要大很多。但當地居民卻未感受到氣溫變化速度的猛烈。教師就兩市溫度變化的現象設置了相應問題“為什么前者明顯感受到溫度變化之快,而后者卻未曾由此感受呢?”這一淺顯的道理便將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平均變化率很好的引發出來。問題情境的創設將理論化、抽象性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化復雜為簡單,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充分調動。
二、教師需把控好提問時機,確保課堂提問的張弛有度
在開展高中數學的課堂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在參照預設的課堂提問內容并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應當根據課堂教學活動的進程,合理安排發問時間,確保提問的有效性。在進行新知識教授的過程中,教師需鼓勵學生積極且充分的參與到課堂問題的探討中來,使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就對問題的認識達成一致;引導學生就教材中的具體范例和課堂實訓內容進行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嘗試,在已有圖式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起新的圖層,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找到方法的共同點和規律;教師應輔助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圖層中概括和提煉出知識結構,使之得到進一步深化;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并通過有效提問,激發其數學學習的情趣,使其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喜愛;教師在拋出課堂問題后,應引導學生結合問題,迅速的在頭腦中找到與問題相關的知識點,從而達到激活其“反思點”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需注重語言組織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使得數學語言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師在開展課堂提問活動的過程中,需注重提問的數量和質量,采用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確保問題能夠為全班級學生所接受。通過設置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問題來滿足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各異的學生的需求。把學生作為課堂教育教學的主體,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在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基礎上,建立友好融洽的師生關系。盡可能多的為每位同學制造和預留課堂發言和討論的機會,并通過表揚鼓勵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其內心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三、問題設置難度需適中,確保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問題的設置需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班級整體學生的學習水平,確保預設問題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倘若課堂問題設置的難度較大,一方面不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打壓,其對新知識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消失殆盡,課堂教育教學的價值和意義無法得以真正凸顯。所以,教師在問題設置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課堂提問能夠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實質性提升,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此外,教師應加強所設問題的營養價值,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高中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化,部分知識點與現實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怎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實現對知識的牢固掌握成為高中教育者應當重點考慮的問題。現階段,在我國眾多中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育者對有效提問的把握還遠遠不夠。因此,教育者需要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積累經驗,總結教訓,從實際出發,確保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實質性提升。
【參考文獻】
[1]盧正芝,洪松舟.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J].教育研究.2010(04)
[2] 沈建紅, 酈群.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 中學數學研究.2007(07)
[3](美)MarylouDantonio,(美)PaulC.Beisenherz著,宋玲譯.課堂提問的藝術[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黎明彥,女,1984年4月,籍貫:河南省清豐縣,工作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鐵路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鐵路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