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秋
摘 要:二十一世紀是全面創新的時代,創新教育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旋律。中職專業課教學創新必將聚焦"創新教育"這一熱點,以時代為背景,實踐為基礎。結合創新理論探析“創新教育”更是一個創新的課題。
關鍵詞:專業課;教學創新;創新教育
目前,中職課程改革在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廣大教育者不斷探索和實踐已取得廣泛共識:“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是理念的一次革命,它使專業課教學煥發生機,促進了學生就業素質的提高。然而知識經濟突飛猛進,創新氣息沁人心脾,我們不禁頓生緊迫感:創新已被提到民族生存的高度,民族生存靠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是新形勢下中職教育的創新使命。創新教育已刻不容緩,探析創新教育迫切性,可行性,研究其應用策略的號角已經吹響!
1 創新教育是時代的召喚,民族生存的要求
簡單回顧民族企業的發展歷程:以頗具代表性的家電行業為例,家電品牌從無到有,從進口再到“made in China”,我們的民族品牌中無一不滲透著創新的元素,閃動著創新的光芒。我們的民族企業用創新和拼搏順應了時代的召喚,新世紀產業工人創新素質的培養直接關系到民族經濟的騰飛,如何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這一民族跨越與我們中職創新教育成敗息息相關。
2 中職創新教育是可行的,也勢在必行
中職創新教育是中職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時代的“迫切”要求,也是中職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雖然以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為主的創新教育存在誤區,但已到可行、必行之時。
有人認為:創新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任務;創新素質是高素質人才具備的;中職教育對象不具備創新教育條件等等。其實,據科學調查和研究早已發現,創新不分年齡、學歷、行業、地位、層次,人人具有創新潛力,創新具有普遍性、普及性、隨機性、永恒性。創新能力有大小之分,但完全可以通過創新素質的培養再提高,而營造創新的社會和教學環境是關鍵。從創新角度講,天生我才必有用。2005年江蘇省舉辦了首屆職業教育創新大賽,使得“創新”在職業學校正式拉開了序幕,誰說中職學生是“無用之輩”呢?事實證明,中職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具有大量潛在的創新意識。我們應以未來和發展看問題,通過創新教育來幫助學生走出世俗的偏見,走出情感的誤區,使職業教育教學煥發生機。
3 兩大思維優勢互補,突出創新思維培養,打造中職創新教育
⑴傳統思維主要包括分類比較,推理判斷,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它是人們最熟悉,最流行,最活躍,應用最廣泛的思維形式。這種思維方式在以往的教學中應用非常普遍,因為每一門課程,尤其是理工類的課程,都有一套完整的邏輯規則,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很強,思考時都必須按照這套規則提供的思路思考下去,其分析之周密,推理之嚴謹,早已為大家所共識,這是其優勢。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會經常感受到:傳統思維會讓我們的思維活動無意中進入一種思維定勢,使我們對跳躍式內容的分析方法難以理解和接收,比如在《電工基礎》、《電路分析》等課程內容時這一現象就比較明顯,有時章節之間的內容跳躍較大,這就需要創新思維,因為創新思維沒有嚴格的清規戒律,它提倡自由暢想,也不象邏輯思維那么按部就班,層次分明,完全可以不受順序、層次、方向的約束,可從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問題,因此創新思維具有新、奇、快以及形象,直觀等特點,在創新活動中占主導地位,起決定性作用。因此我們要善用兩種思維的互補性,突出創新思維的培養,為創新教育服務。
⑵乘創新思維之舟,破教學創新之浪。
1)作為教師要積極專研一些創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方法創新,以思維訓練為主線,引導學生在主體活動中發展創新個性。在《電工基礎》教學實踐中,教師在作教學設計時,對教學內容安排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強化教學內容的可研究性,注重充實教學內容的信息量,增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豐富學生的直觀感受。把教學的著重點放在啟發、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嘗試探究解決問題,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繼承性學習為主動探索、發現現象、總結規律的開拓性學習。
2)進行教學管理創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激活創新思維。要破除“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相互學習,從思維辨別中感悟學習。允許學生采取逆向學習法,從質疑中學習,從體驗中學習,從辯論中學習。
3)進行教學評價創新,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非智力因素的評價,走出單一以分數評價的誤區,用發展的眼光多角度評價學生。更新傳統的以掌握知識量的多少及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學生學習質量好差的絕對靜態評價標準,代之以學生的學習態度、進取精神、課堂協作、學習行為表現、自主探索能力、成績上升幅度等發展過程的多角度、多層次的相對動態評價標準。力求全面地、客觀地、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
創新教育是一種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品格塑造的過程,教師應從教科書思維、功利思維、管制思維、知識傳授思維、線性思維、封閉思維中解脫出來,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著力構建創新型教學觀,提高個人創新素養。要具備敏銳的創新意識,靈活的創新思維,飽滿的創新熱情,較強的創新能力,豐富的創新實踐,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專業能力的成長,又兼顧其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跳躍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