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芝 許軍
摘 要:本文就對外工程承包企業企業報告的若干特點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企業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外匯管理制度;貨物貿易;對外工程承包企業;應對策略
一、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
此次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建立主體管理新制度。首先,通過非現場總量核查,全面采集進出口和收付匯數據。其中,總量核查不是簡單匯總數據,而是對企業外貿經營“算總賬”,對企業的進口和出口、資產和負債、貨物和資金進行全面和綜合的整體評估。其次,根據企業報告、剔除干擾因素、篩選異常主體,通過動態監測,鎖定排查范圍,通過現場核查,核實可疑情況。最后通過確定企業分類,實行分類監管,絕大多數企業貿易獲得便利,極少數企業適用嚴格政策,受到重點監管。
二、對外工程承包企業的收匯特點
工程承包項下外匯資金的回籠和貿易項下有所不同,工程承包合同資金是根據工程進度分期分批收回。對外承包工程合同簽訂后不一定當年就開工,竣工后還有保修期,之后才可能獲得剩余的工程款。
對外承包合同一般工期較長,施工進度受項目所在國政治、經濟、氣候及地理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通常具有風險大、不確定因素多、周期長等特點。
我國工程承包項目大多位于遙遠的中亞、非洲、南美等發展中國家,正常情況下,從中國境內的貨源地運輸到項目所在國需要2-3個月左右的時間,到達現場后,根據現場生產進度安排,進入生產耗用,最后業主方需對施工項目驗收合格后才能辦理項目結算手續。總體來看,從物資報關出口開始計算,該類物資收匯的正常時間應在90天以上。
部分物資收匯時間還會更長,且無法確定:一是現場施工必須的儲備物資,我國工程承包項目大多處于發展中國家,所在國普遍存在工業基礎薄弱和物資匱乏的現象,幾乎所有施工設備和物資材料都依賴從中國進口,為保證生產進度,現場必須按生產計劃儲備適當物資,無法及時耗用,相應也會延長收匯時間,二是大型施工機具,其單臺(套)設備出口金額一般達數百萬美元至上千萬美元不等。作為施工設備,其價值需通過多次施工,以設備折舊的方式多次收匯,按照各國會計和稅務規定,設備折舊時間一般為8-10年,也就是說主要施工設備需要8-10年分次收回其價值,以實現完全收匯。并且在項目結束后,這些大型施工機具有可能退運回國。
三、改革后對外工程承包企業報告的特點分析
(一)工程承包項下的出口必須及時做好延期收款申報。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新規規定,A類企業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B、C類企業在分類監管有效期內發生的3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企業應當在貨物出口之日起30天內,通過監測系統向所在地外匯局報送對應的預計收匯日期。由于工程承包企業在收匯上普遍存在不確定性及周期長的特點,因此,工程承包企業對工程承包項下非預收貨款業務出口的每一筆報關單,只要30天內未收到貨款的話,必須在規定的時間窗口內在系統中進行延期收款的申報,否則就會違反新規中企業報告要求。企業未按規定進行義務性報告的,外匯局可按規定移交外匯檢查部門或將其列為B類企業。對已報告且未到預計收付匯日期的業務,企業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相關報告內容。
(二)做好臺賬,以臺賬為基礎對出口收匯進行匹配。改革后上線運行“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 ”,取代改革前貿易外匯管理相關的出口收匯核報系統等9個系統,實現了系統整合。改革簡化了銀行操作,不用查詢過多的系統及審核過多的單證,“菜單成本”大大降低。但就企業操作來說,改革前在出口收匯核報系統進行出口和收匯的匹配相比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來說要簡單得多。出口收匯核報系統直接顯示尚未匹配的核銷單和收匯水單,收匯和出口進行匹配后系統會自動扣減水單金額。改革后,外匯監測系統不同于出口收匯核報系統,要實現收匯和出口的匹配,企業必須事前做好臺賬的基礎管理工作,通過臺賬實現出口與收匯的一一匹配,從而才能在監測系統報告預計收匯日期。
(三)退運設備進口也要做好企業報告。改革前,工程承包企業對設備退運進口一般無需處理,改革后外匯局監管由逐筆核銷向總量核查轉變。總量核查不是簡單匯總數據,而是對企業外貿經營“算總賬”,即對企業的進口和出口、資產和負債、貨物和資金進行全面和綜合的整體評估。改革后,進口金額也影響到總量指標,所以退運設備進口要做好企業報告。對于工程承包企業,退運進口的設備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在出口時并不明確要退回,且出口后已收匯的,那么在退運進口時如何處理必須向當地外匯局匯報情況,向外匯局征求意見后進行相應處理,避免重復計入總量指標。一種是在出口時即明確要退回,并且進行了延期收款申報,那么將該延期收款申報的預計收匯日期調整到設備退運進口的日期即可。
四、改革后工程承包企業的應對措施
(一)配備具備相關素質的崗位工作人員。企業報告管理制度要求企業自身精確、及時地完成貿易外匯收支與進出口的匹配。由于收匯的不確定性導致工程承包企業出關物資延期收款申報和調整成為常態。改革不但加大企業報告相關崗位的工作量,并且對企業報告崗位從業素養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崗位人員對數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更多要求具備財務從業人員的素養。企業需配備具備上述素質的員工以滿足該項工作要求。
(二)增強報告時效性。企業報告管理對企業通過監測系統向外匯局進行報告規定了很嚴格的時限,例如延期收款申報必須在出口日期30日內在監測系統完成,對已經申報了延期收款的報關單如需變更收匯日期則必須在預計收匯日期之前完成等,改革后的新系統對企業時效性要求大大增強。企業需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流程,強化財務與業務部門溝通聯系,加強對貿易收付匯的精細化與統籌管理。財務部和相關業務部門應緊密配合,事前溝通,信息共享,加強對各節點的控制,及時跟蹤工程項目外匯收支情況,加強貨物流與資金流的對接。
(三)提高報告精確性。企業報告管理要求企業對每一個報關單何時收匯有一個比較精確的預期,并且要有真實、合法的交易基礎作為依據。對于企業頻繁到外匯局現場進行已報告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且涉及金額較大的,外匯局要加大對其數據修改或刪除操作的審核力度,并可根據報告數據變動對總量核查結果的影響程度,將存在異常的列為重點監測企業。根據改革后的業務變化,企業應積極探索崗位流程再造。按照外匯改革新規確定相應的工作流程,完善臺賬管理,務求通過臺賬反映每筆報關單的收匯匹配情況,臺賬和外匯監測系統同步更新,且臺賬之間互相印證、互相檢驗。
(四)加強與外匯局的溝通。鑒于對外工程承包企業的經營特點以及貿易外匯收支規律,對外工程承包企業可向外匯局申請設置特殊標識,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專項監測。同時企業要加強和外匯局的溝通,對于生產經營中影響外匯收支的特殊情況要及時向外匯局報告,避免降級影響經營。
參考文獻:
[1]中國外匯管理雜志社. 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政策與實務. 中國工商出版社. 2012
[2]吳松格 汪文紅. 關于對現行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若干問題的思考. 金融與經濟. 2013, (7):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