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章飛+++李群生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清華附小“健身大課間”的由來及發展,抓住體育課程改革“1+X課程”的契機,圍繞健康、陽光、樂學的育人目標,體現學生的自主、興趣、個性化、多樣化發展。
關鍵詞:清華附小;健身大課間;自主;興趣;個性化;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7-0028-01
一、“課間操”到“健身大課間”質的改變
健身大課間:我校體育團隊的教師認為,既然是體育課程改革,我們就要從根本上進行大幅度的改變。首先從名字改起。在竇校長的帶領下,我校體育團隊大膽改革,大膽創新,凸顯我校“1+X課程”理念。“健身大課間”成為了上午活動時間的代名詞,我們擺脫了以往集中做大型廣播操的傳統,改變機械化的運動,讓學生們充分的活動起來,在運動中體驗樂趣,讓學生們覺得有趣,能出汗,并且學到技能,這也和我校的課程理念不謀而合。那么,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呢?首先是項目的多樣化,讓學生們有選擇的空間,其次是做他們喜歡的活動,玩他們喜歡的游戲,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于是,體育團隊的教師對我校全體學生進行“你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的調查,通過整理、分析數據,我們體育教師總結了學生最喜歡的一些項目,有:足球、籃球、跳繩、健身球、踢毽子、攀巖等。同時健美操、棒球、板球、輪滑社團也會進行訓練。由于場地有限,我們針對場地進行了規劃,不同的項目在不同的地點進行活動,瞬間操場上“活”起來了,更“熱鬧”起來了;每一個學生都在體驗著運動的快樂,處處都是歡呼聲、加油聲。
二、“健身大課間”成為孩子們的健身樂園
在健身大課間開始前,我們的主席臺上都會進行“我行,我秀”的水木秀場。教師退到幕后,把舞臺讓給學生,在秀場中,學生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絕活,大秀體育才藝。為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我們每兩周進行一次大的輪換,項目場地是固定的,學生是靈活的。操場的西側是足球場地,在這里學生可以圍成圓圈進行“溜猴”的小游戲,或是幾個學生一起踢小比賽;操場的東側是健身球場地,學生們可以在這里大網顛球比高或者比多,還可以進行一網拍球比快的小游戲;操場東西側的籃球場是我們的籃球活動區域,學生可以進行投籃比準以及運球比多或者幾人一隊進行比賽;輪滑場中央是踢毽子場地,在這里學生們可以進行各式各樣的踢毽子比賽,有單人比多,圍圈傳毽子等等;操場四周的墻壁是攀巖墻,攀巖墻主要練習學生的攀爬與協調能力,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上肢能力,學生可以縱向攀爬,也可以橫向攀爬;操場的跑道上是跳長繩和短繩的場地,跳長繩是一項團體性的項目,分為單8和雙8兩種,如果想要跳的好就需要學生配合的很默契。另外,學校還有板球、棒球的擊球籠可以供社團的學生練習;網球場是健美操社團活動的地點;輪滑場的跑道是輪滑社團練習的地方,每天健身大課間的時間,輪滑社團的學生都會在這里進行訓練,或是單人,或是雙人配合。
健身大課間已經成為學校的一種常態,成為體育團隊甚至學校的代名詞。我們認為,健身大課間就是我校的X課程,也是學生個性化體育鍛煉的自主構建平臺。我們要把健身大課間上升到課程,改變的不只是一個詞語,更多的是終身鍛煉意識的宣傳、陽光體育計劃的全面開展、教師課程意識的提高、學校資源的深度開發。“我的項目我做主”,是我們健身大課間的口號,通過這樣的平臺,學生們實現了自主鍛煉、自主選擇、自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