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不斷發展推行的今天,如何建設高效課堂,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為當下中學教育的主要研究課題。以高中生物為例,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學習情況大不相同,因材施教就顯得極為重要。以此為出發點,簡單探討了因材施教教學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影響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明確地提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則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自身能力的目的,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之前存在個體差異,不論在接受新知識還是對于知識的運用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應彌補這種差距使之不會進一步擴大,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
一、教學方式:對學生分層
實行因材施教教學策略,首先要對學生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個體差異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能力的差距使得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出現了知識記憶不牢固,運用困難的現象。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尤其是針對高中生物這種抽象性學科,更應如此。
二、教學內容:實事求是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盲目進行教學,要根據各班學生實際學習的能力制定學習內容,對于比較深澀難懂的知識,要適當地進行放棄,著重加強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對于遺傳一章,只強調基因顯性、隱性、遺傳等基礎知識,實事求是地開展教學。
三、教學評價:優化改革
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依然是當下教育教學的主要評價方式,但是這種僅僅通過成績來評價學生能力的評價方式既不科學,也不合理。因此,優化改革教學評價平時,要從根本入手,針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課堂活躍程度以及成績的綜合表現作為評價基礎,實現合理科學評價的同時,也是對學生自身的一種肯定。
因材施教教學策略是根據新課程教學改革而實行的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縮短學生個體差距,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因材施教,能夠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并加以解決,真正實現高效的教學,達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永青.初中生物學課后作業有效設計的思考[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
[2]陳建蘭.淺談生命科學課程的作業設計[J].生物學教學,2010(01).
作者簡介:李巧玲,女,1983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新疆博州實驗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