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華富 沈悅悅
摘 要: 當今社會,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知識的應用都需要學習策略,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也不例外,尤其在新的教學形勢下,地理考試與地理素質教育都越發離不開學習策略,地理教師在教學和教研過程中對自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文章就什么是地理學習策略,為何要進行地理學習策略研究和培養,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策略等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
關鍵詞: 高中地理 學習策略 背景 方法內容
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尤其進入高中之后,各種課業壓力紛至沓來,各種問題堆積使自己和家人身心俱疲,其中一個主要問題不是課業壓力太重而是找不到適合的學習方法、策略。
什么是學習策略,對于這個問題,不同學者的理解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1.學習策略是學習加工的具體方法或技能。2.學習策略是對信息加工過程的調控技能。3.學習策略是信息加工與對信息加工過程進行調控的統一體。
為什么要進行學習策略研究,尤其是地理學習策略研究?很多人認為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學習的理解不同,更何況作為常識的地理,更沒有對其進行學習策略的研究,其實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不然。首先,在地理課堂上教師要傳遞地理教學信息。(如下圖)
這種關系下支配地理教師、地理教學信息和學生三者之間關系的是地理策略。因為在此過程中既要注重發揮地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需要發揮地理策略的作用,也就是在地理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和地理教學信息建立聯系,使其相互作用并構建三者關系。其次,地理學習策略可以為地理教育心理學提供學科實踐性材料。之前對于教學策略的研究范圍比較窄,大都集中在英語、語文和數學,對地理的學習策略研究很少,大多只停留在學習方法的探討上,要么就是偏向通用的地理學習策略研究,大都缺乏對地理學科的學科性研究,對于地理教學的幫助有限。若想對以后地理教學有更廣泛的研究和幫助,就要專門對地理教學的學習策略進行研究,建立相關教學體系。第三,在研究地理學習策略過程中發現學習策略教學具有資源價值,因為對策略型學習者的培養為國家人力資源再培養節約了大量時間資源。第四,在地理學習策略研究過程中為今后課程改革提供重要的價值,實現新階段新教育改革形勢的要求,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明確提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當今世界在飛速發展,新情況和新問題層出不窮,只是在推陳出新、更新換代中,如何應對這種形勢的發展,把對知識的吸取和學習變成一種生活方式,這就需要學習策略發揮作用,逐漸變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為師生相努力、相結合的學習策略,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教學方式,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真正掌握適合的學習策略并靈活運用,這是一線高中地理教師的努力方向。最后,地理學習策略為學生學習個體真正學會學習、形成終身學習能力提供策略型知識奠定方法基礎,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供思維訓練的素材,實現學生的個體價值。知識具有時效性、增長無限性和擴充空間廣泛性等特點,特別在知識大爆發的今天,更加快知識的傳遞和革新速度,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和被教育主體的學生如何適應這個時代,如何把學生的學習時段延長,不僅限制在校專業學習階段而是終生,如何把教學不僅限制在課堂上而是無處不在隨時隨地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研究學習策略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確定地理學習策略內容前還要遵循一些原則:1.地理科學性原則。地理中的“地”和“理”是相互統一的,“地”包含豐富的地理事實材料和地理基本原理,“理”包括地理特征、地理事物的演變、分布規律和形成原因,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把地理事實和其反映的基本原理是統一的,基本事實統帥地理基本事實,以地理事實印證地理基本規律,實現在有限的時間解釋兩者之間的結合關系。2.學生主體性原則。無論在什么時代,在教學過程中都為了實現知識的傳遞和延伸,但在知識爆發時代,在知識傳遞過程中強調知識傳遞的有效性更需要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地理的活學活用,學習終生有用的地理,并且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經驗、聯系地理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聯系中國地理國情、聯系人與地理環境關系重大問題等方式,使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協調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3.地理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地理學習策略具有邏輯性。地理知識的構成是“點、線、面”結合的邏輯體系,按順序、分層次展開知識結構,使教學內容具有嚴謹性和有序性。嚴謹的邏輯性訓練學生的學習和應用的邏輯性、有序性,有助于學生學習和記憶,培養學生歸納、綜合、條理化、整體性等思維方式。不僅對學習有有利影響,更對今后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使學生受益終生。
建立高中地理學習策略內容體系,要運用以下策略:1.基礎性策略。現在高中地理教師普遍存在這樣一種觀點,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和策略,并且能夠解決實際問題。2.復述策略。簡而言之就是在記憶中保持對信息的簡單重復識記策略。在學習地理過程中對基礎知識進行復述,對于復雜些的地理學習要依據“遺忘規律”組織學生復述,達到簡單長時間的記憶作用。3.精加工策略。所謂精加工策略就是對基礎知識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整理,是一種更高水平、更精細的加工。常見的策略有:(1)筆記策略。記筆記是閱讀和聽講中經常用的方法。這樣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控制學習認知加工過程,有助于新舊知識建立聯系。(2)標記-注釋法策略。就是在新知識或不熟悉還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上或附近注標記以提醒自己的同時完成對這一要點的進一步研究。在畫線標記的同時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能盲目,否則不僅會覺得這種方法沒有太多用處,還會覺得不會、不懂及難以掌握的知識比較多,造成困惑多,逐漸喪失該門學科或知識點的學習信心,弄巧成拙、得不償失。(3)組織策略。更高效率地學習,保證有質量地掌握知識,構造所有知識要點,建立知識點間的邏輯聯系。這樣幫助學生快速梳理知識要點,使整個知識體系看上去更加系統化,更加形象,更加有組織性,更加容易掌握,記憶也比較快速牢固。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經常采用的主要是列提綱的方法,分清主次關系,什么是提綱的主體,在這個主體下的分支有哪些,或者有哪些分支支撐怎樣的主體,然后建立各主體和各分支之間的聯系,最后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4.地理記憶策略。記憶策略就是對地理知識進行識記、保持和再現。它包括很多獨特的記憶策略,如地圖記憶策略、繪制簡圖記憶策略、線性記憶策略、歸納記憶策略和圖表記憶策略等。5.地理知識學習型策略。在地理學習策略中包含地理概念學習策略(有具體概念和抽象概念之分,還可根據實際情況把抽象概念具體化)、地理成因學習策略(包括地理事項和規律的成因,對影響、后果、評價等問題的分析和地理特征成因分析),等等。6.地理技能型學習策略。地理技能學習策略就是把學習的地理知識通過一定方式方法運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這是學習地理的最終目的。具體包括學生學會閱讀各種專業地圖和各種大量出現在教材中的圖表,通過這些圖表解釋教材中需要解釋的問題,遇到各種數據分析出圖中反映的有關氣候、地形、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狀況,以及人口、城市、工業、農業和交通,還有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
掌握地理學習策略不僅對地理學習本身有幫助,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也是有益的。當然,不論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都需要學習策略的幫助,因此,學習策略是必要的,會影響學生終身。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劉電芝,黃希庭.學習策略研究概述.研究教育,2002.2.
[3]劉電芝.學習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張向葵.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策略教學研究.中國教育學刊,2005.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