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慶
摘 要: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中等職業學校不僅是各專業的基礎課,而且是能力達標課程(計算機等級考試),由于中職校生源多樣化,水平參差不齊,為避免傳統教學的弊端,因此作者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 計算機應用基礎 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其主要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深入和生源的多樣化,針對不同專業、基礎不同的學生,必須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很好的發展。通過近幾年的教學,我明顯感受到傳統教學思維勢必造成學生的兩極分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組織者,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有各自特點。因此,實施分層教學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學習環境和發展空間,使每個學生各有所長、學有所獲。
一、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傳統“班級授課制”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形式單一,阻礙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為了克服這一弊端,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提出“掌握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學習能力、速度和動機方面的差異將會消失,大多數學生都將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學生分層
在授課之前必須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摸底,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知識結構進行教學設計,以學生基礎和學習能力水平為標準分成不同層次,確定不同教學目標,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采取不同的教學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根據摸底結果,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
A層(高):對Windows 7操作系統熟悉,能夠使用Office 2010基礎型功能、Internet和常用軟件。
B層(中):對Windows 7、Office 2010、常用軟件有所了解,但沒有具體操作。
C層(低):不了解或沒有接觸過計算機。
大多數學生屬于B類,要讓師生都明確在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階段所處的層次,務必讓學生樹立學習計算機的正確態度和信心,正確對待分組,目的是防止A層學生驕傲自滿,B層學生得過且過,C層學生心灰意冷等。
(二)教學目標分層
目標分層是根據計算機課程要求和學生不同層次的實際水平而制定的教學目標,從而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為了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教學目標分成不同層次,教師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進行教學,如學習Excel公式計算時,A層學生除了會用公式計算外,還應主動探索函數計算方法,B層學生則按大綱要求完成相應內容,C層學生則要認真仔細地聽講。
設計教學目標時不能停留在學生現有水平,教師的教學應當激發一系列內部發展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更高層次的任務,這完全符合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三)教學分層
教學分層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計算機應用基礎是抽象思維內容較少、操作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只有充分地動手實踐才能掌握,上機操作形式多樣,一般性上機操作面向B層學生,特殊性操作面向A層學生,C層學生完成最基本的知識技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側重點不同,A層學生基礎好,應考慮如何拓展和加深問題難度,C層學生基礎弱,更多地考慮知識的鞏固,做到穩步推進,同時縮小A層、B層、C層間的差距。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使每個學生得到全面提高。
(四)作業分層
作業是教學效果的一種體現,在作業的布置當中,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決定,這樣才能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最好讓作業模塊化,可以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對于基礎較好的A層學生設置綜合性或拓展性較強的任務,如在Excel中利用函數計算表格中工資項的同時添加“if”條件計算獎金。對于基礎較弱的C層學生設置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程度的任務,加深對Excel公式與函數的理解。這樣分層不至于出現完不成或過于簡單的現象。
(五)評價分層
評價分層的基本要求是評價要有差異性與及時性。為了充分考慮個體差異性,本階段應當清楚每個學生所處的層次,并給學生指出其優勢和不足,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其今后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此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對C層學生以表揚為主,使其增強學習動機。對B層的學生以鼓勵為主。對A層學生,則可以用評價增強其競爭意識。在分層評價過程中,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進步的大小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效的基準,這是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層教學法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整個過程充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三、分層教學的好處
通過分層教學,制定不同層次與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并將總目標分解成多個階段性目標,使學習目標具有可操作性,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提高。分層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明顯增強。
總之,分層教學模式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的一種教學策略,有助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有助于教師正確地制訂教學方案和有效地組織教學過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習興趣、學習目標不僅是學習的導向,更是學習的動力,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才能充分發揮學習目標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博琴,張龍.邁向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新高度[J].中國大學教學,2009(4).
[2]邱捷,楊鵬,王韞鵬.用“大成智慧學”教育理念設計培養方案培育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09(6):20-23.
[3]魏亮.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培訓,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