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穎 蔣琢瑩 周徐穎
摘 要: 和諧師生關系的建構作為當前社會關系的反映,在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從學生、教師、家長的角度分析師生關系不和諧的原因,并提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
關鍵詞: 和諧師生關系 師生矛盾 構建策略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等。師生關系不僅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還是一定時期社會關系的反映。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師生矛盾產生的原因
在高校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有時處于一種緊張狀態,如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僵硬,師生矛盾日益突出,甚至“水火不容”。具體體現在:
(一)學生對教師的不當態度。一方面,在高校課堂中,有些學生習慣遲到、早退、曠課,認為這樣才是大學生活。有些學生甚至第一節課去了,第二節課就走了,為了上課而上課,使得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僵化。另一方面,大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年輕氣盛,叛逆心理強,對于教師的一些觀點會有自己的看法,在自己的見解得不到回應時,便會對教師的上課內容進行屏蔽,久而久之便對教師產生厭煩心理。此外,有些學生會因為教師的一些細節問題而感到反感,對教師的要求過高,從而激化師生間的矛盾。
(二)父母對學生失當的教育。父母是學生的啟蒙教師,父母對學生的啟蒙教育決定了學生的人生態度。由于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學生的關懷有過之而無不及,使得學生的心理年齡遠遠小于實際年齡。父母對學生的溺愛導致有些學生我行我素,甚至不把教師放在眼里。與此相反,有的家長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一味給學生加壓,對學生打罵并用,不僅在無形中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更使學生產生了壓迫感和自卑感,導致學生即使在高校也不敢正眼看教師,一定程度影響了和諧師生關系的建構。
(三)教師錯誤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師往往在不經意間給學生增加壓力。課堂上,有些教師為了趕進度,評成績,只是純粹地講理論知識,即所謂的重點。這樣的做法導致學生即使在高校課堂上也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束縛。此外,有些教師會把情緒帶到課堂。年輕教師易沖動,耐心不足,往往不會聆聽學生的心聲,也不會接受學生的意見,從而很容易使學生產生誤解,師生間產生無法跨越的鴻溝。而有些年紀大的教師,思維比較古板,上課規矩較多,反對學生上課交流,必然導致課堂氣氛僵化,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抬頭率很低。這些方法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反而加深學生對教師的不滿,是造成師生關系不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和諧師生關系建構的策略
和諧師生關系的建構需要學生、家長、教師的共同努力,具體而言:
(一)學生要對自己提高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首先,學生必須尊重教師,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同時,學生在課堂上要積極回答問題,這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尊重。古人云:“疾學在于尊師。”要學到真才實學,就必須尊重教師;其次,學生要用矛盾分析法即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師生關系問題,既要看到教師不足的一面,更要看到教師優秀的一面。對于教師不足的一面要用委婉的方式適當指出,對教師正確的一面給予支持,并全力配合,不唱反調,要始終牢記“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最后,學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大學生年輕氣盛,所以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分析對錯,絕對不能意氣用事。我們還可以多看一些哲學、思想、文學類的書提高自身修養和精神境界。
(二)家長應該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子女。對子女的愛要適當,不能使他們產生唯我獨尊的心理,不能對子女過于嚴格,使他們產生心理壓力和自卑感,應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學習環境。家長作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學生和教師的溝通需要家長的引導。家長在平時應多和教師交流,以便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即便到了大學也應該如此。大學作為學生學習和工作的平臺在人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從一般意義上講,大學師生關系是指特定環境中的特定人際關系。家長幫助學生與教師溝通,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對學生未來發展及構建高校和諧的師生關系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擁有學生的愛,是為師享受不盡的財富。只有擁有學生的愛,才會笑得燦爛,才會自信,才會幸福,這就是良性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油燈,學做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教師不能以學習成績定義學生的人格品行,否則很有可能毀了學生的一生;其次,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尤其在大學里,由于所處的社會時期和文化背景不同,學生和教師的思想往往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多聽聽學生的意見,要求學生做什么得讓他們理性思考,這樣規則更容易被接受,學生會樂于讀書、樂于受教。
總而言之,師生關系既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又是一定階段社會關系的反映。在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過程中,家長、教師和學生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換位思考是治本之策。
參考文獻:
[1]李壯成,張麗.大學師生關系現狀及原因分析[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4).
[2]唐靈芝,繆麗麗.新時期大學師生關系的重新定位與構建[J].知識經濟,2009(14).
宿遷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期團隊實踐項目(項目編號:SZB201401024)
指導老師:孫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