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小英
摘 要: 被譽為“幼兒第一本書”的繪本,是幼兒園進行語言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簡單形象的繪本通過獨特的方式向幼兒傳遞它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使幼兒更好地接受。本文就幼兒園利用繪本進行教學的現狀作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 繪本 幼兒園語言教學 教學形式 探索與實踐
隨著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繪本引發起熱潮,幼教工作者正在嘗試將繪本引進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由于大多數幼教工作者盲目地將繪本引進語言教學中,因此在此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幼兒園利用繪本進行語言教學的形式
幼兒園利用繪本進行語言教學,具體可分為三種形式。
(一)傾聽。
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他人的具體表現,傾聽在學前兒童語言學習中是基礎也是根本。幼教工作者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會利用繪本給幼兒講故事,這個過程就需要幼兒仔細傾聽。聽完后老師會提一些關于故事的問題,培養幼兒傾聽的能力。因為只有那些善于傾聽的幼兒才能理解語言內容,才能抓住語言的中心,進而掌握與人交流的能力。
(二)表達。
表達是通過一定的語言內容、形式和運用方式表達交流個人觀點的行為,是衡量幼兒語言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幼兒在聽完或者看完繪本中的內容時,教師會要求幼兒就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和交流。這個闡述交流的過程,訓練了幼兒的表達能力。只有懂得如何表達自己觀點想法的人,才能真正地懂得如何與人進行語言交際。
(三)欣賞。
繪本中的文學作品是幼兒進行欣賞活動的主要內容,繪本中的文學作品是通過語言塑造形象,表達思想的藝術作品。其中的語言既有口頭語言的特點,又有藝術語言的特點。欣賞繪本中的文學作品,幼兒可以學會構建自己的語言方式。
二、利用繪本進行語言教學中的不足
繪本是語言教學中的重要輔助工具,但在具體操作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照本宣科。
繪本中的內容豐富多樣,語言更是生動優美。但在幼兒園中,孩子經常只是被動地聽,教師也只是照著繪本中的內容念,使繪本中生動優美的語言、形象精致的圖畫和其中包含的關于知識、情感、技能三方面的價值取向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二)缺少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提取。
繪本的教育資源極其豐富,一篇小小的故事就可以訓練幼兒的多種不同能力。但是教師缺少對教材的梳理和對內容的提取,就導致教學活動目標分散,對幼兒能力的訓練分散。如果面面俱到,把作品可以訓練的能力都做到,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又內無法完成;但如果對作品盲目地刪改,則會失去作品原有的韻味。
(三)指導方法單一。
幼兒園因為條件有限,無法保證每個幼兒手中都有一本繪本,所以教學形式經常是老師講、幼兒聽,或者是幼兒觀看媒體課件。這樣使教學的形式單一,教師的指導方式單一,讓幼兒無法與繪本建立親近感。
三、利用繪本進行語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一)跳出對繪本原有的看法,重新審視繪本的特點。
大部分幼教工作者把繪本當做閱讀活動組織,目的是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培養幼兒閱讀習慣。這樣對繪本的理解不夠全面,比較狹隘,繪本中包含了很多價值和內涵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我們應該擯棄傳統觀念,發掘和探索關于繪本的更多活動,幫助幼兒理解繪本中充滿童趣的語句和觀察豐富多彩的圖畫。
(二)選擇合適的繪本進行教學活動。
1.選擇適合集體教學的、優秀的繪本。繪本的種類多樣繁雜,有些繪本的魅力來源于優美的文本、情節動人的故事、細膩的故事,還有些則是美妙的畫面。繪本本身的魅力是多樣化的,所以欣賞的方式也是多樣化的,有些適合自己欣賞,有些適合集體欣賞。因此,教師要根據繪本的特點,選擇適合集體教學的、優秀的繪本。繪本是否優秀,可以通過兩個方面判斷:一是繪本的故事,故事具有情節性、完整性等。優秀的故事題材一定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情節要跌宕起伏,主題要鮮明,適合幼兒閱讀;二是繪本的圖畫,形式上要有視覺美,精神上要有敘事性,總體上說,就是充分考慮幼兒的閱讀興趣。
2.依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本。要想幼兒得到充分完全的發展,在教學活動的選擇中,就必須考慮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對繪本的選擇也是。幼兒的閱讀能力與他們的認知水平有很大關系,所以教師應該用心地考慮幼兒的閱讀興趣,精心挑選合適的繪本。
(三)合理地對繪本內容進行刪減和重組。
選擇了合適的繪本后,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不要照搬,應該在把握,活動目標的前提下,充分把握繪本的特點和主體,有效地進行刪減。讓教學活動集中地實現目標,讓幼兒的某一能力得到鍛煉。有些主要配有圖畫的繪本,對幼兒掌握字詞的幫助不大,教師應該根據圖畫故事創編完整的故事,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字詞。
(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
1.巧妙引導。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一個好的導入會立即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立即投入到課堂中。繪本的導入方式可以從繪本的封面、名字、故事情節、游戲導入,不同的導入方式產生的效果不盡相同,變換不同的導入方式不會讓幼兒產生疲倦感,可以讓他們對每節課都充滿興趣。
2.生動朗讀。教師的朗讀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在朗讀時需要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讀。有感染力的朗讀會給活動增添色彩,也會讓幼兒愉快地進入課堂,學習目標中要求幼兒掌握技能。
3.適時引導提問。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選擇一些合適的地方進行提問,可以使幼兒產生疑惑,因而會聆聽得更仔細,還會產生自己的思考。這種引導幼兒思考的提問方式不僅會使課堂更加活躍,幼兒也會學的更認真,并且在問題中學會思考,鍛煉傾聽能力和思考能力。
4.組織交流探討。在活動的結束部分,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小組交流,鼓勵幼兒自由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可加深幼兒對繪本主題的理解,也會讓他們對繪本中字詞的記憶更加深刻。
四、結語
繪本是幼兒教師引導孩子成長的好幫手,但是由于將繪本引入教學還處于初始階段,還有大量問題需要我們思考、探索。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們在以幼兒為本的前提下,已經找到了正確方向。我們會繼續努力,讓繪本成為幼兒成長中的“精神食糧”,讓幼兒在閱讀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孔啟英.兒童審美心理研究[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