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兩級分化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如何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讓他們都有所進步,就成為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孔子曾經說過“因材施教”,在數學的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最好的方法就是實施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可以調動各個層面的學生,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順利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數學教學更體現了“人人有提高,人人有進步”的理念。在一個班集體里,每個人的學習水平,努力的程度都不一樣,好的學生感覺課堂沒有挑戰性,課堂上會有所松懈,而學困生則沒有自己施展的舞臺,也不敢有所表現。學困生會產生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上課不愿意回答問題,作業不會做,時間一長學習的積極性逐漸喪失,最終導致兩極分化現象出現。而分層教學能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提高。以下是我在分層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狀況的差異進行分層
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態度,可將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按1∶3∶1的比例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甲層是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本內容,獨立完成作業和資料習題,可幫助乙層的學生和丙層的學生解決學習上遇到的難題,與丙層學生結成學習伙伴,進行一對一輔導;乙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并積極地向夾層學生靠攏,并樹立超越甲層學生的決心和信心;丙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甲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本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教師要特別關注丙層學生,與他們交朋友,并給予耐心輔導,課堂上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樹立超越自我的信心。
在編排座位時,最好五個人(1個甲層、3個乙層、1個丙層)為一個學習小組,便于互相交流提高。注意分組是相對的,并非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讓進步較大的丙層同學進入到乙層,或超越甲層同學的學生進入到甲層。
二、備課過程中注意分層備課
初中數學的學習由于學生掌握的情況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在備課的過程中,除了考慮照顧絕大多數的學生,還要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因此在備課時就要進行分層備課,既要設計簡單的習題滿足丙層學生的需求,還要備一些有一定難度的習題滿足乙層學生的需求,對于甲層的學生要設計一些相對靈活并且有一定難度的習題。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分層的具體做法
1.學生掌握知識熟練程度層次化
讓丙層的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乙層的學生能主動解決大多數知識,甲層的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要有所拓展,并且主動幫助丙層的學生解決學習難題。
2.教學目標設計層次化
例如,在學習用公式法進行因式分解時大家的共同目標是:記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熟練地進行因式分解。
各層次目標分別為:“金牌”層:能熟練地運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解決較為復雜的因式分解;“銀牌”層:理解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因式分解;“銅牌”層:記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能利用公式進行簡單的因式
分解。
3.課堂教學分層
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將有難度的問題讓甲層的學生回答,簡單的問題讓丙層的學生
回答,難度適中的問題讓乙層學生回答,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
4.課堂練習分層
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對各種層次的習題都要有所涉及,丙層的學生只要求完成簡單的習題,乙層的學生掌握有一定難度的習題,甲層的學生要設計一些高難度習題。
參考文獻:
楊振華.初中數學課堂如何進行分層教學[J].快樂閱讀,2012(02).
作者簡介:曾永健,男,1982年4月出生,本科,就職于陜西省柞水縣瓦房口鎮九年制學校,研究方向:中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