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教師為了教而教,脫離學生生活實際,遠離學生學習興趣等現狀,提出數學教學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思想,旨在讓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情境;實踐活動;數學作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蘊藏在數學知識中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數學的智慧魅力。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談談我的幾點感悟和體會。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數學內容充滿生活化氣息
所謂生活化教學情境,即教師針對具體教學內容,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將其置于富有生活氣息的情景之中,從而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和氛圍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圖形與坐標》中“平面直角坐標系”這節內容時,我們不必馬上給學生講解有關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和其他知識要點,而是給學生創設如下教學情境:我國社會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各地旅游業的發展,假設我市的旅游業正開展得紅紅火火,而你是一名優秀的導游,站在我市西湖這一旅游景點示意圖面前,你會如何向遠道而來游西湖的游客介紹各個景點的位置呢?這樣,我通過講述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話題,將學生帶進了常見的生活場景中,他們都對這個問題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和熱情,于是,我和學生一起對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在討論過程中帶出了有關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知識,這樣,我們一方面幫助學生建立了空間概念,使學生初步感知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知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大力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
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在學生掌握了某個數學知識點后,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中,以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
比如,在學習了九年級上冊《相似三角形》這章內容之后,我們可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去測量操場上的旗桿、路邊上的樹木以及教師辦公樓等這些不易直接測量到的物體的高度,因為具有一定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都對這個活動表現出了強烈的探索興趣和熱情,并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想到了如下方案:人高與人影的比和旗高與旗影的比相等,量出人高、人影以及旗影之后,就能求出旗桿的高度。樹木和辦公樓高度的測量方法亦是如此……這樣,學生在解決完這些問題之后,數學經驗也顯得日趨豐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既體驗到了數學的真正應用價值,也嘗到了學習數學帶來的甜頭,從而真正喜歡上數學、愛上數學。
三、作業編擬生活化,促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趣味和價值
傳統初中數學作業,大部分是枯燥繁瑣的計算題和陳舊乏味的應用題,且脫離學生生活實際,致使學生對數學作業絲毫沒有興趣或者只是把它當作應付老師的差事。所以,我們在設計作業時,應當盡量體現出作業的生活化,讓學生在充分感受數學的趣味和價值的同時,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
比如,在學習了八年級上冊《一次函數》這章內容之后,我們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一項作業:回家后詢問自己家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等)手機的收費方式,然后運用自己所學到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知識,比較哪種收費方式更便宜、更實惠、更適合自己家人使用。因為和以往作業形式不同,且具有實際意義價值,學生都對這項作業表現出了極大的探索欲望和興趣,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完成,并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我們的初中數學課堂也能由原來的沉悶枯燥變得精彩有趣!
參考文獻:
賈青松.遵循生活化原則,優化初中數學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4(03):8.
作者簡介:周曉麗,女,本科,就職于浙江省杭州西子實驗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