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課堂自實施以來,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的學習習慣不良和學習興趣很低,教學質量也不高,采用高效課堂的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做了大量的實踐,反復磨合,找到了一條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教學范式,嘗試把這種范式加以總結和完善。
關鍵詞:小組;預習;高效
筆者對我校教學現狀,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的綜合分析整理發現,我校學生在主動學習、自覺完成生物學習任務方面做得不盡如人意,學生課堂不思考,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很普遍,這種惰性的、不主動的學習習慣是我們的主要問題。因此,為了改變這種不好的局面,我們課題組以打造課堂教學創新為研究主題,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不斷反復總結提升,初步形成了“三階段,五環節”的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存在的不足
1.教學手段單一,沒有很好地利用實驗、掛圖等教學輔助手段,特別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更是很少使用。
2.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缺乏對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重視。
3.課堂教學的行為不規范,影響教學效果,表現在:(1)教學語言不規范,缺少精心設計;(2)板書、板畫不規范;(3)課堂教學組織不力、監控不嚴,對學生規范化的要求過低;(4)課堂教學環節不完整。
(二)產生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
1.課前投入不足。
(1)集體備課研究力度不夠,有的流于形式,甚至應付公事,難以提高學科教師的整體素質。
(2)個人備課不充分、教學環節設計不精、缺少問題情景的創設以及學生活動的精心設計等,教學方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2.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自主學習的方法欠缺。
大多數學生沒有把學習變成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迫切需要教師的指導和管理,使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三階段,五環節”打造課堂創新教學
基于以上的研究,以及對課堂創新教育的理解和思考,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推進我校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嘗試在教學中采用三個階段、五環節的教學模式,算是一種探索和小小革新吧。
所謂的三階段是指:課前,課中,課后;五個環節是指:目標定向—自主學習—交流展示—點撥提高—訓練反饋(當堂完成)。
(一)課前
對老師的要求主要是做到有效備課,并且在此基礎上優化個人備課,對學生學習方法做到有效指導。對學生而言,則主要是做好強化預習。
(二)課后
對教師而言,要做好教與學的反思,不斷提高水平,還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次批改,達到提高的目的。對于學生則是進一步強化和預習下一節內容的過程。
三、課前準備
(一)加強備課,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在確定教法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已具備哪些知識,對哪些知識還較模糊,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最有效,從自學范圍、自學內容、自學方式,到自學時間及自學要求,也都列入集體備課所要討論的內容。另外,重點研討如下問題:自學時可能會遇到哪些疑難問題,設計怎樣的當堂檢測題才會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后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等。可以說,這些備課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根據學生的“學”來設計的。
(二)指導學生,預習為先
一般可以分為周預習和單預習。周預習就是指導學生利用雙休日預習下周要學內容,重點是找出疑難之處,嘗試解決后作好記錄。單預習指每次上課前的針對性預習(可在第一、第二個環節里完成),它類同于我們平時進行的預習。這些預習將有力地促進學生自學。
四、課堂實施
(一)每節正課必須給學生展示學案內容
學案包括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相關資料、學習過程及方法。
(二)作業考試化,考試高考化
在不給學生增加額外負擔的前提下,教師要在提高學生自習的效率上做文章。
(三)優化時間安排,創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變教室為學室,變教時為學時;要樹立責任感,摒棄我的課堂可以隨意支配的觀念。
總之,實現課堂創新,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洪水猛獸。如果我們教學一線的老師,真正能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放開眼界,就會發現外面的教學改革并不都是我們想象的那么難,那么不切合我校實際。我們需要做的,是放下我們固有的觀念和做法,嘗試著往前走即使一小步,真正實現一些轉變,我想,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馬聰嫻.培養創新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J].龍巖師專學報,2004(S1).
作者簡介:蘇丹,男,1982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陜西省勉縣九冶中學,研究方向: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