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魏文
摘 要:建設長江經濟帶是黨中央的重要戰略部署。岳陽要融入長江經濟帶,必須要發揮好自身具備的優勢,迎接發展建設過程中的挑戰,選擇好融入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岳陽;長江經濟帶;融入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156-02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指出,湖南要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發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抓住產業梯度轉移和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加快形成結構合理、方式優化、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李克強同志也指出:“先沿海興旺起來,再沿江加快發展,梯度推進,這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岳陽作為湖南唯一的長江沿線城市,怎樣搶抓戰略機遇,融入長江經濟帶,是當前岳陽經濟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命題,本文就岳陽如何融入長江經濟帶談談個人的淺見。
一、岳陽融入長江經濟帶具備的優勢
在中國版圖上,長江經濟帶,上接京津冀,西連絲綢之路,右接長三角,下連珠三角,天然地把東、中、西部連接在一起。湖南岳陽正位于長江經濟帶的脊背位置,天然具有“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因此,岳陽融入長江經濟帶有以下優勢:
一是岸線優勢。湖南岳陽是長江沿岸首批對外開放城市,也是湖南唯一臨長江口岸城市、國家對外開放一類水運口岸和海峽兩岸貨運直航港口。擁有16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和洞庭湖60%的水域,沿長江可建港岸線55.9公里,其中深水岸線長54.7公里,岳陽港是長江八大深水港之一。
二是交通優勢。湖南水系發達,特別是岳陽城陵磯港內連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水、外接長江黃金水道,沿長江可上達重慶,下抵上海各港埠,還輻射國際港口,具備水陸一體、江海聯運的綜合交通優勢。湖南鐵路有荊岳高速和京廣鐵路交匯。高速公路有隨岳、京港澳、杭瑞交匯,加上在建的岳陽空港,湖南岳陽已具有水陸空一體、江海聯運的綜合交通優勢。
三是產業優勢。以長株潭“3+5”城市群為主體的現代物流聚集是湖南省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支撐。岳陽是全省乃至中南地區重要的石化產業基地、航運物流基地、電力能源基地,完全可以建成湖南省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湖南省的石油、化工、造紙、電力、飼料、紡織、食品加工等傳統支柱產業與上海為長江經濟帶龍頭的長三角地區具有很多互補性。湖南的現代農業特別是岳陽、常德、益陽的生態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優勢明顯,兼具“魚米之鄉”和“生態農業之鄉”的優勢,完全可以成為長三角優質農副產品的供應基地。同時,湖南省較弱的電子信息、精細化工、生物科學、新型材料、再生資源利用等新型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等行業,完全可以向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區招商,我們承接產業轉移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是區位優勢。岳陽地處長株潭、武漢、成渝和鄱陽湖經濟圈中心,以長江黃金水道為軸心的四大經濟圈諸多重要產業臨水靠港。通過長江岸線的城陵磯港、華容港區和臨湘港區等將“一湖四水”的水運體系與湖南74個縣市區相溝通,至少連接全省70%大中型工礦企業和全省80%地域。
五是開放優勢。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崛起戰略,把加快沿江開放開發作為第一戰略、第一選擇來抓,在“速度指標爭先、總量指標進位、結構指標提升”的目標指引下,全市開放型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2013年,共引進內資項目617個,到位資金316.54億元,同比增長17.1%;引進外資項目13個,實際利用外資2.75億美元,同比增長21.2%;完成進出口總額64 423萬美元,同比增長10.95%;完成境外中方合同投資額3 082萬美元,實現外派勞務營業額12 194萬美元,外派勞務4 430人。同時,開放平臺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向國家海關總署成功申報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和城陵磯綜合保稅區進入國務院審批階段,進口糧食指定口岸已正式啟動。城陵磯港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和湖南唯一通江達海港口,已開通至日、韓、港、臺等國家和地區航線,實現了“江海聯運”。
二、岳陽融入長江經濟帶面臨的挑戰
目前,岳陽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也面臨著以下突出問題:一是在發展戰略層次上統籌協調不夠。由于沒有省級管理機構協調,所以可動用的行政、政策資源比鄰近的湖北、江西少,推進的速度也比他們要慢;二是在推進和發展力度上相對乏力。岳陽雖是長江沿岸首批對外開放城市,起(下轉282頁)(上接156頁)步較早,但開發強度不如湖北、江西、江蘇等省,湖北提出“一帶兩圈”(以長江經濟帶為主軸、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為兩輪),江西提出以九江為“龍頭”打造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都在積極實施,并且早見成效;三是在岸線資源上整合不夠。由于缺乏整合,造成港口資源利用不盡合理,港口碼頭權屬復雜,如城陵磯港27個1 000噸級以上碼頭泊位,分屬8家中央省屬企業管理,這些企業自用碼頭各自為營、管理粗放,有的甚至常年閑置。四是在用地指標上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比如,岳陽市2005年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到2020年用地總規模為140 930公頃,但到目前為止用地指標已超140 930公頃,用完了到2020年的用地規劃目標,隨著新一輪沿江開發的深入推進,現行用地空間與計劃指標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五是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滯后。東西向交通雖有水運優勢,但缺少橫向一體化的鐵路、公路干線,內河航道和港口建設還顯滯后,物流信息網絡尚未完全互聯互通,還未形成東西橫向出海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六是低水平同質化競爭激烈。長江中游地區普遍存在產業層次較低,鏈條較短,配套能力不足,現代物流和服務業發展滯后,產品技術含量和增值率不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同時,各城市功能定位也大體相近,尚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協作和互補關系,低水平重復建設仍較嚴重,城市間產業結構雷同,競爭大于合作。在交流合作上談得多,談成的少;一次性的多,長期性的少;松散型的多,緊密型的少;部門“拉攏”的多,企業“戀愛”的少。endprint
三、岳陽融入長江經濟帶的路徑選擇
一是在發展定位上堅持“開放引領”。長江岸線資源不可多得、不可再生,沿江地區的岸線開發、港口建設、城鎮建設、產業布局和商貿服務等,應堅持以國際化視野高標準規劃,統一實施科學合理的開發開放。在開放發展定位上,我市沿江地區將按照“江、港、城、園”一體發展的總體思路,以國家級內陸開放型臨江經濟示范區為目標,構建以臨港產業與戰略新興產業雙輪驅動,“一個中心(長江中游現代航運物流中心)、兩類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創新孵化基地)、三大產業(航運物流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綠色化工產業)”為主導,現代物流和現代商貿深度配套為支撐,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開放型產業體系。同時吸引區域外產業根據各自資源稟賦、地理區位和產業特征,向沿江地區集聚,再造臨江、臨港特色優勢。
二是在產業布局上突出“外向引導”。全力把“黃金水道”打造成我市對外大開放的“黃金海岸”,繼而成為全省開放發展的引領區和先導區。做實開放平臺。全力申報建設綜合保稅區,使城陵磯新港享有更多政策優勢,加快申報整車進境口岸和建設肉類食品進口指定口岸,大幅度提升港口吞吐量。做好招商選資。對接優勢主導產業,承接“長三角”資本和產業轉移,在招商引進中注重選擇“大進大出”型的外向型企業,擴大進出口總量,提高全市經濟外向度。做大港口物流。加快推進石油、煤炭、煙花、糧油、肉類、集裝箱物流等交易平臺建設,依托全省內湖、內河、公路、鐵路等綜合運輸體系和全省內陸腹地相關產業,實現彼此間相關聯系、密切協調、有機結合,以保稅物流帶動沿江經濟發展。
三是在區域合作上側重“融合引進”。加快與長江流域相連相通地區的攜手合作,共同培育貫穿東、中、西部的商品流通大通道。推進商貿物流合作。發揮各港口江海直達、海鐵聯運等優勢,依托公路、鐵路、高鐵等快捷通道,推動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在更高層次上進行信息對接和資源整合。推進區域市場合作。在資源要素市場特別是區域性商品市場建設方面加強規劃銜接,鼓勵企業依托當地綜合市場及專業市場,相互之間延伸營銷網絡。推進外貿外經合作。相互開放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共同利用技術、品牌、營銷網絡、會展平臺等資源,共同實現對境外市場的深度拓展和有效對接。推進邊界貿易合作。相鄰省、市、縣要在思想上突破、政策上突破、措施上突破,建設培育有產品優勢、有帶動輻射力的重點邊界集鎮,打造邊界經濟共同體。
參考文獻:
[1] 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岳陽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湖南日報,2014-03-21.
[3] 湖南省委傳達習近平在湘考察重要講話精神[N].湖南日報,2013-11-07.[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