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霞
摘 要:本文應對于當前就業形勢與學生能力發展,闡述在高職教育發展中,如何結合行業發展現狀,通過校園電子商務網站的開發與運營,來積極推動學生創業積極性的幾點看法。通過平臺開發與創業教育引導及電子商務的認識與理解,讓學生正確認識創業形勢的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積極尋求創業機會,提升個人創業能力水平,從實踐能力、市場預測與需求、職業道德需求等各方面來推動自身的創業積極性。
關鍵詞:大學生 電子商務 創業積極性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a)-0237-02
近年來,高職院校生就業由于經濟形勢和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持續增長而日趨嚴峻,而電子商務作為一門新興業態,技術與平臺逐步邁向成熟與穩定,也漸成為解決許多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一種新渠道,憑借電子商務行業低成本,高效率等優勢,大學生自主創業熱情與日俱增,尤其是高職院校畢業生。2010年,阿里巴巴商學院網絡創業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大學生網絡創業研究報告》顯示,高職學生電商創業占學生人數的63.23%,隨電商環境不斷優化,更多高職學生投身到創業中去。基于此,本文試圖以校園電子商務平臺開發為實例,結合高職教育培養技術應用人才的特點,來談談對推動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積極性的幾點看法。
1 推動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的必要性。
2013年,教育部對全國各類大學數量和規模進行統計,其結果是:具有招生資格的普通本科院校是879所,而高職院校是1266所,在校生人數已達到1000萬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高職學生規模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總人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國際經濟危機與各行業產業結構重組的嚴峻形勢下,高職學生就業環境不容樂觀。從而,緩解就業人口壓力,開拓新就業渠道,積極轉化高效人力資源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發展目標,同時,許多高職院校都在著手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走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產學研”模式,積極促進高職教育向前發展。但僅此還不能全面解決高職院校就業問題。那么,能否結合學生能力水平來培養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從而幫助其實現“就業即創業”呢?根據現有成功案例,在教學與實踐中,若能結合市場需求,積極引導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教育,推動學生創業積極性,則極有可能促進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用創業推動就業;同時,這也是提高他們個人生產力的有效途徑。
2 在教育環境中有效引導學生的創業積極性
高職教育特色是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既要培養學生良好職業道德,又要重視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學院可通過開發校內外實訓基地,校企合辦工廠,校內開發性工廠等多種形式,構建一個學業、產業、就業大環境,積極推動學生個體主觀能動性與創新能力有效發展。下面以高職校園電子商務平臺開發來談談如何在教學中推動學生創業積極性。
2.1 結合學生消費特點,開發適應需求的基礎平臺
校園電子商務平臺是局限性電商平臺,受眾群體主要是學生、教師、教師家屬等,產品主要針對校內對象所需所用,圍繞學生學習、生活、休閑娛樂等活動展開。相對來說,后臺管理與審核功能可以適當簡化,引導學生丟棄“網絡懼騙”心理,讓學生能夠獨立靈活完成操作流程,普及校園網購。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發揮所學技能,在校園電子商務平臺上自主創業。例如:結合學生需求,運用校園資源,開設網上商城。首先,提供學生、教職員工及家屬需求的產品及服務,真正實現一個校園電商環境。其次,考慮學生受眾特殊性,開展更多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創業積極性欄目,極力推動學生的主觀性發展。
2.2 針對學生個體,深度開發推動學生創業積極性
大部分校園電商平臺都是基礎運用占多數,對比互聯網電商環境,缺乏互動性。主要原因是:(1)產品與服務的局限性;(2)網站功能過于簡化,無優越性。很多高校都在校園電商平臺投入的精力較少,都沒有很好深思網絡零售市場的發展趨勢,更沒有長遠思考通過電商平臺可以更有利于學生就業與創業發展。結合高職院校教育特性與電商環境研究,基本自身校園電商平臺的建設與推進,給予以下幾個看法。
(1)開發校園團購平臺,緊貼地方經濟,提升學生市場洞察力。
為推動社會與校園文化融合,引導學生積極參予地方性電子商務發展,帶動地方性經濟發展,可開設校園團購欄目,引入地方性團購網產品與服務,活躍校園電子商務經濟環境的發展。例如當地餐飲活動,電影團體票,蛋糕與禮品訂購,短途旅游、戶外健身等等。引導學生正確消費團購,關注校園團購,認識團購發展市場,促進校園團購規范化。更重要是推動學生自發組建團隊通過小額投資來主辦團購項目,進行在校創業。學生在參予中,積極應對學生需求結合市場提供所需求產品,鍛煉學生適應環境能力、市場調查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協調組織能力等等,綜合提升學生自主創業積極性。當然,校方必須從技術層面上,強化網絡安全措施,降低電子商全安全交易風險性,提供一個安全的交易環境。
(2)建立二手商品交易模塊,倡導節約性校園。
當代大學校園,大學生普遍欠缺消費觀念。在消費水平提升的同時,大學生對于二手物品處理不夠有效、環保,致使二手物品嚴重浪費。在節約環保的21世紀,大學生應提倡節約環保,減少浪費,而校園中有許多物品因各種原因,如畢業、調換宿舍不便于攜帶等而被丟棄和浪費。西安市約有2011屆本專科在校生約68萬人,據調查,其可出售的閑置或廢棄物品高達100萬件以上。從這些數據中,讓我們得到啟示:構建高校二手交易平臺,響應黨的十七大“節能減排”號召,合理利用二手商品,減少資源浪費,減輕環境負擔,滿足學生需要,同時,通過平臺的開發管理與運營,積極開發學生創業積極性。某高校通過問卷調查了解該院校學生對二手商品的交易處理成為一個難題,電子商務工作室通過“校園節能減排,服務你我人生”活動,利用IM營銷方式,同時在校園1號店網站上,發布二手商品相關信息,解決65.35%的二手商品滯留與浪費。通過二手商品模塊建立,倡導節約性校園,集結校內百余學生參予二手商品搜集與交易處理工作。在高校環境中,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建立,不僅極大的推動了學生創業積極性的開發,解決了商品滯留與浪費,大幅度的進行實二次價值運用,更加合理倡導學生具備“提倡環保,節約”的優良品德。
(3)引導兼職就業發展,推動與社會形勢接軌的創業意識提升。
隨著國家就業形勢嚴峻發展,大學生畢業即將面臨白熱化擇業、民工化待遇、游離化從業的局面。造成這樣局勢的原因無外乎有二:第一:畢業生職業道德素養存在一定問題,沒有建立正確三觀,第二:畢業生專業能力與企業需求無法達到預期,雙方選擇呈現局限性,學生對社會就業形勢認識缺乏,在校園電子商務平臺中,高校可以提供結合地方就業信息,創建兼職就業模塊環境,促進學生對就業環境的認識與融入,更重要是通過兼職可以創造更多創業機會。課題組做過調查,校內有10多個協會的創辦與發展,離不開校外商家項目引入。提供兼職就業信息,學生通過兼職既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又能了解當下社會就業形勢,引導他們在社會實踐中,發揮自身的創業積極性,激發創業熱情,建立“就業即創業”的觀念。當然,在兼職引導中,我們更多的是考慮學生的權益問題,一般情況,都會由學校的就業處監管,積極與政府支持的地方性就業平臺相聯接,提升就業兼職安全性。
(4)構建校園物流配送網絡化、信息化環境。
電商迅速發展,網購人群中,大學生成為最活躍的網購群體與主力軍,校園電子商務平臺的普及與發展,校園物流配送業務的興盛與發展成為一種必然。高校校園內普遍存在多家物流快遞公司的代理營業網點,師生收發快遞都會去相應營業廳辦理,校園電子商務平臺開發之后,某高校通過問卷調查所得,85%以上師生要求有相應的物流跟蹤與管理網絡化、信息化,更加提升校園物流智能化發展。
如何提升物流快遞信息管理網絡化?在校園電子商務平臺中,應開設相應的物流在線版塊,提供各大物流快遞公司的基本信息、費用及網點,提供校內快遞代理電話,提供物流訂單在線查詢,實施及時跟蹤,提供通過校內物流代理網點寄發的快遞單號詳細信息,方便安全管理,減少糾紛。同時,對于快遞送發時無法及時聯系的師生,可在版塊中及時公布信息,方便個人獲知。設定相應物流訂單下單版塊,引導學生可以自行通過IM工具,如阿里旺旺,QQ……等等來選擇快遞服務,通過這種改進,既帶動高校內物流配送快速發展,推動學生創業積極性,讓更多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快遞項目合作,組建團隊來完成快遞的校內業務處理。學生的潛力開發是無止境的,他們所具有的熱情與自信只會將相應業務與工作做到更加完美。
總之,高校擴招之后,大學生面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學生因擔心就業前景,自暴自棄,沒有很好抓住機會提升自己,導致陷入就業“瓶勁期”,動搖學生積極去接受高等教育的信心,應積極引導學生驅掉悲觀情緒,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諸多的關注社會積極顯化案例與榜樣,了解現今市場環境,發揮自己的主觀性,挖掘市場項目,分析項目實施可行性,積極自主創業。引導他們在應用性、服務性領域,結合專業特性,結合校內外環境,以團體組織或個人形式積極開發創業意識,引導學生積極認識校園電子商務平臺的優越性,結合現今電子商務創業發展形勢與就業趨勢,引導學生結合校園的一卡通及網絡化環境,真正為創業前景打下牢固的基石,推動自身向前發展,為社會創造有效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小強,周剛.基于電子商務創業的網絡思政教育研究——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大家,2011(23).
[2] 楊周,周磊.大學生二手物品交易現狀調查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
[3] 李轉轉,于麗娜,姜橙.校園電子商務網絡團購模式的探討[J].知識經濟,2008(5).
[4] 杜江萍.校園電子商務模式探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