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平平
摘 要:高職大學的教育培養目標是以市場為導向,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它更加強調了人才的應用性。基于模塊教學的理論對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向提出了改革策略。它首先闡述了模塊教學理論的概念及特點。其次,說明了實施模塊教學理論對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的作用。最后,結合高職大學的特點,對模塊教學改革提出相應改進意見。
關鍵詞:模塊教學理論;高職大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0-0250-02
近年來,社會對人才的工作應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盡管學生在校通過了應用英語A級考試或者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但是由于高職院校對英語的教學仍停留在講授基本知識點、應付學期期末考試上,對學生的應用能力不夠重視。這就易造成學生在走向工作后不能將所學的英語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形成學不能致用的尷尬局面。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高職大學基于模塊教學理論對英語教學活動實施改革。
一、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我國的傳統教學模式通常只注重學生的整體性,而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這個問題也普遍存在于我國高職大專的英語課堂。在高職大專院校,由于學生從不同的生源地來,而且各生源地的師資力量、教學媒體、教學氛圍、教學方式方法及教學環境的不同導致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巨大化。那么,在高職大專院校的英語課堂里,這種差異的巨大化便容易導致班級的兩極分化。
由于錄取入學只看學生的總分而不看單科成績分。所以,同一專業同一班的不同學生英語基礎是不同的。另外,我國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通常一個班的人數有30—60人不等,而每位授課教師的精力也有限。那么,不管教師采用哪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對班上的所有學生的關照也不是能面面俱到的。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禁錮,很多英語基礎好的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獲取英語四級或者英語六級證書。但是,由于應試考試的弊端,造成了學生片面注重卷面分的提高或考試的通過,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用到英語的時候應用能力和口語交流能力也相對缺乏。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我國高職大學應該注重學生英語口語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訓練和提升。
二、模塊教學理論及特點
(一)模塊教學理論
1976年,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感知神經學研究中心主任邁克爾·加扎尼加提出了模塊的概念,他解釋道:“大腦是在神經末梢活動的各個子系統以模塊的形式組織起來的。”20世紀90年代,模塊教學理論主要以模塊式技能培訓和能力本位教育兩種模式來體現。而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對模塊教學理論進行探索和實踐活動。模塊式技能培訓(MES),主張現場教學,以學會獨立完成某一項實際崗位的工作為中心,目的是為了實現技能培養。而能力本位教育(CBE),主張培養學生從事某一職位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和認知水平。模塊教學理論的兩種模式都注重實用性、能力性、操作性的培養。
(二)模塊化教學的特點
1.以學生為中心。模塊化教學通常注重學生的地位,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答疑解惑,并指導學生去獲取知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應該學什么、為什么學、以及怎樣學。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實現學習任務和目標。
2.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能力各異、興趣各異、對學習材料的處理能力也各異。那么,模塊化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和學習策略。這樣一來,就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它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來學習,同時也保護了學生的創新性,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也符合現代化教學的新趨勢。
3.高效靈活性。對于模塊意義的界定,可以是一個單元的知識內容,可以是一個小節的知識內容,可以是一項技能的培養,也可以是某些知識點的整合。它以點到面,將整個教學目標分成若干個模塊目標,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清晰,有益于師生之間的教學反饋,也利于教師及時把握教學計劃和教學進程,便于指導學生的學習。
4.極具實踐操作性。模塊化教學要求教師根據實際的工作經驗或者是職業崗位要求來進行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帶給學生更直觀的職業感受,給學生營造未來職業氛圍,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專業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更具有長遠性和實踐性,改變了傳統的注重書本知識而忽視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模式,它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快地適應工作。
三、實現模塊化教學的意義
(一)模塊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因為模塊化教學擯棄了傳統教學模式中一味地灌輸和講授,模塊化教學的內容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它可以是一節課、一個知識點、甚至是一項新技能的養成。它告別枯燥的學習,學生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是老師為了提高考試通過率而進行學習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這對學生今后就業更有利。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或者是掌握某項技能。因此,模塊化教學更能讓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
(二)模塊化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長久以來,中國的學生都是被動的學,教師的教也只考慮大多數學生整體意見,并不能對所有同學的個性化需求面面俱到。而模塊化教學由于其形式的多樣性和目標明確化,使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更有主動性和趣味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另外,學生目標的清晰,也避免了學生學習的盲從性。
(三)模塊化教學注重技能的培養或者是能力的養成
模塊化教學不僅僅限于課本知識的學習,它符合了當代社會對人們“活到老,學到老”的要求。因為我們現在身處于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技術、信息、知識的更新速度迅速。模塊化教學要求人們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斷完善自身所具備的各項技能或者是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會。
四、基于模塊教學理論的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轉換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通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要授課形式。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更應該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參與到課程中來,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模塊化教學不再強調老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它更要求教師做知識的啟發者,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創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主動掌握知識,明白自己應該學習什么,應該怎樣學習。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更有利于雙方實現教學反饋。
(二)實現模塊多元化教學
各模塊的設計應該以培養工作技能和能力為目的。實現模塊多元化教學可以采取實地考察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到實際工作崗位中去,以完成某一技能的學習。這樣學生可以有最直觀的學習感受,能獲取大量的一手學習資料。另外,可以采用自編教材,教材的編寫可以根據實際工作情況或者教師有關職業來進行編寫。這樣的教材可以減少書本和實際工作脫節情況的發生。
(三)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
盡管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利于知識點的講解。但這并不能帶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高職大專院校通常以提高就業率為導向。而教學活動只發生在課堂的話,學生是會缺少工作經驗和實踐動手能力的,這勢必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就業率。所以模塊化教學的授課形式既然是多樣的也可以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實際體驗工作,通過參與到實際崗位來學會某項技能、培養某種能力。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學習改變傳統的注重學生課本知識學習的教學模式,而注重學生今后的就業問題,培養了學生實實在在的動手能力和工作能力,有利于學生快速走上工作崗位、接手工作任務。
(四)改變傳統的期末筆試制度
期末筆試制度的存在導致學生被動地學,老師被動地教,所有人的目的都是為了在期末的時候順利通過考試而并沒有把學習知識和技能作為首要任務。因此就出現很多學生在學中不好好學習,快考試時候想盡各種小辦法。其實,這一方面體現了我國傳統教育“一刀切”不重視過程,只重視結果的弊端。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取消期末考試制度而采取過程測評的辦法。過程測評應該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性,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學習策略、生源地差異、專業差異等不同因素。過程測評則可以通過學生的出勤率、聽課表現、作業情況、課堂參與度、期末考試卷面分等多個方面對不同模塊進行考核。它具有公平公正性、綜合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
(五)學校應該根據高職大學學生的特點和興趣來進行模塊的設計
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具有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喜歡交際的特點。因此模塊的編寫不僅要滿足學校的教學目標、辦學特色,其課程組織形式也應該靈活多變,促使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只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學生才能通過模塊化的學習學到專業的知識技能或得到某項能力的提升。
五、結語
本文從模塊化教學理論闡述了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方向,模塊化教學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還有利于學生提高對英語的應用能力,有助于他們在走進社會之后能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而英語教師針對學生所學專業和將來走向工作后在實際工作中即將用到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合歸類,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具針對性,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直觀的感覺體驗,這樣能加深學生對工作的崗位理解,有利于學生投身自身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鋼.英語實施模塊教學的展示——英語課堂教學實錄[J].黑龍江教育,2003(2).
[2]蔣景東,黃雪英.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模塊教學[J].教育探索,2009(7).
[3]賈秋仙.大學英語模塊教學與形成性評價[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4).
[4]吳琦.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模塊教學[J].職教通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