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蘭
摘 要:“閱讀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語文基礎能力訓練。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明確閱讀目的,激發(fā)學習興趣;切合崗位實際、鍛煉交際能力;理解文體實質、培養(yǎng)寫作能力。我認為以讀練說,以說練寫,形成良性循環(huán),是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的思路,供借鑒。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 語文基礎訓練 實用化 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b)-0156-02
“閱讀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語文基礎能力訓練。職業(yè)教育語文教學不同于普通教育語文教學,它有其自身特點,因此,在職業(yè)教育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語文素質,還要在職業(yè)教育特點上下功夫,那就是“實用”。由于職教學生基礎薄弱,厭倦學科式知識灌輸,多數學生屬于弱勢群體,未能養(yǎng)成自覺學習習慣,中職階段是他們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因此語文教學不能沿襲普通學校語文教學模式,要把學生畢業(yè)之后“會做什么事,能上什么崗,需要哪些語文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學目標和任務,基于語文教學要聯系崗位的需要,加強教學的實用性就是職業(yè)教育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直以來,中職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沿襲了普高語文的教學思路,為了適應學生水平低的狀況,相應減少教學內容和降低教學效果的檢測,被動授課,使得中職語文教學成效甚微,這也是中職語文教師的苦惱。加之學生抱著學習一門技術的目的,不重視文化課學習,久而久之,使得語文教學散漫渙散,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制定長遠戰(zhàn)略,提升學生素質,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
1 明確閱讀目的,激發(fā)學習興趣
閱讀的過程是一個思維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語言文字可以為你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閱讀可以激發(fā)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一個人具備了閱讀能力,才能夠憑借自己需要的知識,吸取前人經驗成果,從而達到提高自身修養(yǎng),在學習和工作中,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葉圣陶說過:“學習始于興趣,終于毅力”。我們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開手腳,多啟發(fā),多引導,讓學生對讀書產生興趣。在此過程中,如何配合學生所學專業(yè),指導學生閱讀尤為重要,這樣既積累了知識又促進學生對專業(yè)產生興趣,一舉多得。如在教土木工程專業(yè)時,我引導學生閱讀天安門觀禮臺、國家歷史博物館的設計大師張開濟的傳記《建筑大師張開濟》,從中了解大師的敬業(yè)和為人。通過播放《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紀錄片了解他們的才華和愛情,激發(fā)學生內心美好向上的力量。教學過程中我還讓學生準備記錄名言名句的筆記本:建筑是“石頭的史書”—— 雨果。“美在于自然景觀與藝術表現的結合”—— 巴拉干。通過這些有的放矢,卓有成效的閱讀學習來影響和改變一個人素質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 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學習來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從而使自己成為內涵豐富,趣味高雅,品德高尚的人。
2 切合崗位實際 鍛煉交際能力
葉圣陶早在建國初期說過:“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就叫語文”。而在學習生活工作中口語的運用遠遠高于書面語言。擁有良好地口語表達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關系,在現實生活中十分重要,因此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以適應社會需要,語文教學工作肩負重任。而現實卻不容樂觀,由于職高學生的特殊性,往往內心自卑,羞于表達,加之很多學生性格內向,雖然渴望交知心朋友,與人交流,卻苦于盲目沒有良好地溝通能力,甚至有的同學亂撥電話,上網聊天等,以尋找溝通渠道,常此以往,勢必影響學習生活,影響身心健康,影響良好素質的形成,以至于影響他們走向社會的角色,所以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良好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成為語文教學工作的當務之急。在教學中針對這些情況,我采取以下方法:(1)朗讀能力訓練,要求學生吐字清晰,聲音洪亮;學習普通話的聲韻調及表達手段,幫助學生克服怯懦心里。教師要從《漢語拼音方案》入手,從發(fā)音方法、拼寫規(guī)則教起,進而著手進行朗讀訓練。如從課文中選取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進行訓練,使學生自然流暢地朗讀,有情感地朗讀,并通過課外日常交往加以鞏固,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進而不斷提高他們普通話的表達水平。(2)復述、講故事訓練,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我,課堂內外組織學生復述課文,準備小故事,激發(fā)學生內心渴望表達的熱情,改變僵化的一言堂教學模式。(3)演講辯論的訓練。教學中,抓住課文引導學生學習提升,如教《短論兩則》時,對于網絡文化時弊,我組織學生展開了一場正反方辯論賽,經過廣泛探索,精心準備,在課堂上針鋒相對,言辭精彩激烈,氣氛熱烈。在教《中國西部》時,我引導同學們展開的翅膀,進行《假如我是----》的演講,一幅幅美好藍圖的呈現,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洋溢在充滿理想的快樂中。教《致橡樹》時,讓大家談談自己的愛情觀。課堂上,同學們紛紛發(fā)表看法,既把文章內容穿插了進去,又對學生上了一堂“戀愛教育”。教《荷塘月色》時,對描寫荷塘月色的段落進行朗誦比賽。即完成了教學工作,又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掌握表達技巧,學有所用。(4)求職與社交的訓練。教師要教導學生實用口語的技巧,在理論上指導學生一些應注意的原則與問題。在應聘時要注意:言之有物,避免抽象;確認提問內容,切忌答非所問;要有個人見解,有個人特色。面試交談應忌諱的問題,如:忌無精打采,忌自我吹噓,忌太多專業(yè)術語等。還有在社交上應注意的各種問題。如社交分為:拜訪與接待;贊揚與批評;勸慰與道歉;拒絕與應對等這樣幾個方面。當然口語交際訓練中不必過多注重口語交際的理論基礎和專業(yè)知識,而更應重視在各種實踐中通過實際練習幫助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5)實踐出真。結合所學專業(yè)情況,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專業(yè)所需的交流語言,切身體會職場氛圍,如護士專業(yè),“如何與患者交流”。做到有的放矢,加快學生角色轉變步伐,讓學生學有所用,培養(yǎng)出積極向上的良好的新生力量。
3 理解文體實質 培養(yǎng)寫作能力
“應用文就是‘應付生活、‘用于實務的‘文章。”應用文的這一本質屬性,已經規(guī)定了它的生活化、實用化的特性。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必須進行各類應用文的訓練,從請假條這樣基礎的條據著眼,從廣播稿、演說辭進行練筆,從求職應聘的述職進行提升。采用一系列的訓練:服裝設計的構思、電子維修保養(yǎng)的說明、課件制作的講解、解說詞的演示等,引導學生對相關專業(yè)學科學習的熱情,發(fā)現語文學習與其它學科的聯系。同時,轉變學生重專業(yè)技能輕文化基礎的思想,從根本上讓學生意識到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的技能性。在訓練過程中,切忌急躁冒進,追求教學進度,而忽略實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靈活的教學計劃。指導學生閱讀分析,掌握文體的格式和技巧,然后由模仿到創(chuàng)新,寫出自己要寫的內容,循序漸進,開闊視野,以訓練學生更快地熟悉和掌握應用文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以備實際需要,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多年中職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實用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聽、說、讀、寫的基本要素。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我認為以讀練說,以說練寫,形成良性循環(huán),是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的思路。總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理解文體實質 培養(yǎng)寫作能力為未來學生的就業(yè)和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素質好、技能強的勞動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