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曉晴
摘 要:幼師舞蹈教學的宗旨是培養能夠進行幼兒教學、示范表演和舞蹈創編的幼兒教師,要求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學會舞蹈的基礎知識、民族和幼兒舞蹈的基本技能,還要具備獨立創作舞蹈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舞蹈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我們可以通過激發興趣、理論引導、啟發式教學、藝術體驗與實踐、嘗試創編活動等途徑和方法有效培養學生在舞蹈學習中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幼師;舞蹈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舞蹈是以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過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從動作的設計、編排,到舞臺的表演,都包含有大量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元素。舞蹈教學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舞蹈的創造能力和舞蹈創作水平。
舞蹈的創造性思維是表演者創作新的舞蹈作品和對舞蹈作品的理解、掌握的二度創作。同一個舞蹈作品,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舞蹈表演效果,每個人表演的舞蹈既能體現出各人的舞蹈藝術素質、學習接受能力,也體現了舞蹈的二度創作能力,同時也是運用其個人創造性思維進行活動的展示。不少幼師畢業生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良,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基本功,但走上社會以后在獨立創編及舞蹈實踐中則顯得力不從心,尤其缺乏創新能力,無法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學生舞蹈學習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采取有效措施,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主動探索、思考的精神。
1 激發興趣、理論引導是培養學生舞蹈創造性思維的前提
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持積極主動態度,才能使自己的思維活動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有積極的思維才會具有創造性。興趣是學習和創作的動力。因此,激發興趣是舞蹈教學中應首先解決的問題。初入幼師的學生,大多對舞蹈都很陌生,對學習舞蹈的興趣的態度各有不同。例如,舞蹈課一上來就側重模仿式教學,往往會使學生無所適從,興趣索然。甚至還會因心理、身材、過去所生活的環境及所受的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對舞蹈課產生恐懼感,從而使舞蹈學習課程成為負擔。因此,剛開始的舞蹈啟蒙教育課對今后學生在舞蹈方面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能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可在剛開課時,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屏幕播放經典舞蹈,讓學生從感觀上充分領略舞蹈的美;讓優美的舞姿和精辟的解說詞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在充分感受美的同時,產生躍躍欲試的氛圍。進而通過對舞蹈起源的講授,讓學生知道舞蹈是人人都能學會的人體動作的藝術表現,是與人類共存亡的文化形式。由此引導學生了解舞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傳情達意,又可強身健體。利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本能特點,告訴學生接受一些基本的舞蹈訓練,能使體態優美,舉止文雅,氣宇軒昂,能培養和提高舞蹈者的良好心理素質與心理水平。教師還應該把握學生特點,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逐步提高舞蹈學習和創編興趣。
2 采用啟發式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舞蹈創造性思維的關鍵
在舞蹈基本訓練的基礎上,表演性的組合訓練,甚至在基訓課過程中,教師要在每一動作的一舉手、一提足、一個呼吸、一個眼神中去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創造力,開發學生內在的潛質,并賦予這些動作的一種活的生命力、創造意境,而不是簡單地、表面上的四肢和身體訓練。
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用情感去滲透,用感染力去示范,傳授舞蹈的內涵,讓學生感受、模仿、體味、悟化,然后再講授動作的風格、特點、舞種的起源,同時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結合學過的、看過的某種舞蹈的風格、特點,進行討論,豐富學生的想象,增進對舞蹈的理解與掌握,挖掘學生的二度創作。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舞蹈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而且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為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奠定了基礎。
3 進行相關藝術學科的體驗和學習是培養學生舞蹈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藝術是相通的,學科是相連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加強相關學科的學習,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其想象的空間,觸類旁通,從而為其進行創造思維活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例如,舞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看畫展、武術表演,多聽古典和中外音樂,多看影視、文學作品等,從中培養學生對于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感受能力、對美的鑒別能力、對美的欣賞能力以及對美的創造能力,從而使學生產生和形成完美的心理結構、高尚的情操,以及成功的人格力量,從而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幼教人才。
當然,舞蹈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具有豐富的知識結構、人生積累和豐富的舞蹈情感體驗。盡可能地具備專業知識外文學、美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因為感情因素飽和才能捕捉到特殊的創造心態,培養學生的創造心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依靠間接的體驗,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自身的情感與智慧。要用微妙的舞蹈語言結構,去感染、啟發和誘導學生潛在的創造力。
4 進行創編活動、參加藝術實踐是培養學生舞蹈創造性思維的重點
提倡創新,是避免片面模仿,強調人的發揮,不能是照葫蘆畫瓢地一個模式,把學到的東西,簡單地照搬到學生自己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學中當學生學會了一段兒童舞蹈組合后,在學生舞蹈動作規范化的基礎上,啟發、誘導他們用心學習,開發潛在創造力,捕捉完美的動作形象,完成二度創作。教師可有意布置作業讓學生根據新的命題對原組合重新加以改動變化,可從舞步調適,隊形變化、動作編排上進行調整,以這種多少帶有點強制性質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學生掌握了基本規律,懂得了各種舞蹈的風格特點以后,及時地、適當地布置創編練習,可由教師指定題目,也可由學生自由選材,或者二者結合,要注意題材的廣泛性、風格形式的多樣化,曲調旋律的優美性,節奏的鮮明性。創編中要提倡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原則指導,學生集體討論、互幫互教,共同提高學習風氣,讓學生在創編中思考,在鞏固中發展,在發展中創造。進行即興舞的訓練,即學生在無準備的情況下,用舞蹈動作直接在現場反映所聽到的音樂和音響,迅速勾勒出音樂形象和意境。由于即興舞是即刻、即席的隨音樂興致而舞蹈,具有無準備、無重復的特征,對于培養學生的創作欲望和創造性思維具有很好的效果。學校再有意識地組織一些交流活動、節日演出,在實踐中檢驗效果,發現優劣,進一步修改、加工,提高、完善,在學生創造性思維不斷拓展的實踐中逐步培養出創編能力。這些做法從簡到難,從單一到完整,既不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又能讓學生有充分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表演中施展才華,創造能力充分得到拓展。
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因素積極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適應日益發展的時代教學需要。如果我們做到在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同步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一種可以反復使用的根本方法,那么無疑為學生打開了表演之外的多種道路。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不但可以使學生在將來的舞蹈教學中立于不敗之地,而且還能讓學生在舞蹈以外可以找到更多的生存空間,那才是成功的教育之道。
參考文獻:
[1] 熊瑛.淺談幼師生舞蹈素質的培養[J].學前教育研究, 2002(3).
[2] 鄒雪梅.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