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婷+儲萍+陳渭力
摘 要:課堂互動是指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師生主體交互的一種上課形式,這種上課形式實現了教學相長的良好循環。本文以獨立學院為研究對象,以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為例,著重分析了獨立學院學生參加課堂互動的現狀,根據獨立學院課堂互動的現狀,反思獨立學院任課教師應該擁有的素質。
關鍵詞:課堂互動 獨立學院 現狀 教師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a)-0197-02
獨立學院作為教育體制改革的新型辦學模式,是我國近年來為改變本科生源供不應求狀況,而在部分高等學校附設的相對獨立的學院,由于獨立學院是在本科第三批投檔錄取的院校,學生在生源質量和學習能力等方面與一批、二批學生存在明顯差異。目前全國共有300余所獨立學院,在校生數量達到200多萬人,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獨立院校要可持續的發展和壯大,就必須提高教學質量;而要提高教學質量,就是要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吸收和應用知識。課堂就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是一種以教學內容為媒介,教師的教授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這三者之間的互動過程。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師生一起理解教學內容,發現其意義,豐富自己的體驗。也就是說知識的傳遞是通過課堂互動實現的。
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是課堂互動的基本構成要素,這三個要素間的不同組合會產生不同的課堂互動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教師講解教學內容是提出問題學生來回答的互動形式;第二種是學生學習教學內容后發現問題并向教師提出問題,教師回答問題的互動形式;第三種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案例讓學生和教師進行討論的互動形式。不能說哪一種課堂互動形式更好一些,因為課堂互動的效果本來就是雙向性的,既可能產生積極性的促進性的影響,也有可能會產生抑制性的影響。如何提高獨立學院課程上知識的傳遞效率,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提高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能力,已經成為當今高等教育教學的新挑戰。
1 獨立學院課堂互動的現狀
筆者以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以下簡稱科藝學院)為例,設計訪談題目,本文假設同一時間上同一堂課的學生組成一個課堂班級(以下簡稱班級),對20個班級進行訪談,學生范圍包括文理科專業從大一到大四的學生。根據筆者近年來在獨立學院服務期間所見所聞以及對學生的訪談結果,總結出獨立學院學生參與課堂互動主要由以下特點。
(1)學生在實踐課上參與課堂互動頻次遠遠大于理論課上參與課堂互動的頻次。訪談中有設計如下問題:你覺得理論課和實踐課課堂相比較,哪種課堂上學生更加活躍,愿意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者提出問題?筆者訪談20個班級,100%班級認為本課堂學生在實踐課中表現更加活躍,在實踐課堂中多于60%的學生會向教師公開提問,15%的學生會在課后向教師提出問題;而在理論課堂中,能主動回答教師問題的學生只占不到10%,參加教師案例討論的學生占到20%,但是在課堂中主動提出問題的學生幾乎接近于0%。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科藝大部分學生對實踐課比較感興趣,而理論課課堂情況與我國高校課堂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相符的: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口干舌燥、聲嘶力竭;學生在臺下卻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教師與學生之間嚴重缺乏互動,尤其是科學有效地互動。如何提高學生對理論課的興趣已經成為科藝教師甚至是全國高校教師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
(2)學生干部和優秀生在課堂活動中更加活躍。在與科藝學生的訪談中,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一般在課堂中能主動回答老師問題或者提出問題的主要是哪些學生?78%的學生班級都提到了學生干部,56%的班級提到了優秀生,還有12%的學生班級提到一般學生,學習較差學生被提到的幾率為零。在這里,學生干部與優秀生的概念有點重疊,但是不完全重疊,學生干部可以是優秀生,但是不都是優秀生;優秀生可能同時也是學生干部,但是并不一定是學生干部。作為學生干部的學生性格一般比較開朗,在課堂中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有不懂的能及時提問,在教室的教案討論中更加活躍,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更加能夠吸引學生和教師的目光,在提問和回答問題中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更加有成就感。對于非學生干部的優秀生,能積極參加課堂互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這部分學生會考慮某個知識點會不會在期末考試中出現,搞懂這個知識點能不能為自己的期末考試成績加分;第二個原因是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或者主動提出問題能增強教師對自己的印象,在平時成績這一塊能取得更高的分數。這部分學生更加現實,學習和參加課堂互動的目標都是為了能夠拿到更高的期末分數,這與我國的教育體制中過分追求考試成績有關。
(3)在課堂活動中,男生比女生更加活躍。日常生活中,女生通常比男生更加靦腆,容易害羞。這種性格反映在課堂中非常明顯,筆者訪談的課堂班級在上課過程中,男生明顯要比女生活躍,不管是回答老師問題還是同學之間的討論方面。絕大多數女生在課堂互動中有以下幾個特點:①面對老師的提問,寧可不回答,也不會把自己不確定的答案當眾告訴老師;②如果課堂中遇到聽不懂的知識點,不會當眾提出,而是留在課堂后私下里向老師討教;③參加討論的幾率很小,覺得自己在課堂討論中說的觀點很有可能是錯誤的。筆者訪談中曾特別關注女生,觀察女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并且與女生討論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筆者注意到女生不肯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者不愿意當眾提問,造成這些現象的關鍵原因一是因為害羞;二是怕回答錯了,會覺得很丟臉,怕同學瞧不起;三是覺得自己提出的問題太幼稚了,會被同學和老師笑話。第一個原因是性格因素,無法有較大的改變,后面兩個原因與獨立學院學生中學時期學習成績較差的現實是分不開的,對女生的影響尤其更加深入,由于學習成績差而產生的自卑感要比男生更加強烈。
(4)在課堂活動中,大二、大三的學生比大一、大四的學生更愿意加入課堂互動中。筆者在教學秘書崗位工作過程中,很多任課教師會到筆者辦公室反映學生上課情況,很多上公共基礎課的老師會反映大部分學生上課挺認真的,緊跟老師的板書或者PPT記筆記,尤其是教師講例題時,學生大部分都邊看邊抄筆記,但是要求學生上講臺做例題或者提出問題時,回答的學生寥寥無幾;上大四專業課的教師經常反映學生不聽課,經常打瞌睡或者玩手機,教師提出問題時很多同學會回答不知道或者前面沒聽懂,在上課過程中得不到學生應有的回應;而給大一第二學期、大二和大三的學生上課的教師則經常反映的問題是學生上課遲到或者曠課,上課看手機或者上課大聲討論等課堂紀律問題。筆者觀察訪談中的20個班級,碰到的情況與教師反映的問題類似,大一的學生對上課這件事情還是比較緊張,延續中學時期上課不能遲到、不能講話等好習慣,只有極個別的學生會違反上課紀律;大學第二學期的學生班級上課氣氛就活躍一點,出現學生交頭接耳討論、老師提出問題部分學生馬上回答問題等情況,大二大三的學生班級上課情況比較相似,學生在大學里的生活漸漸開始豐富,積累了一定的閱歷,面對課堂的緊張感也漸漸地減小,活潑開朗的學生能夠主動回答問題并且能積極地加入教師的案例討論,對教師的提問能夠輕松應對;大四學生上課都帶有目的性,筆者訪談的班級,大四曠課的比例最高,能夠堅持上課的學生主要是因為對課程很有興趣或者是為了得到優等成績,由于這兩種因素的驅使,再加上大四學生的成熟老練,大四的課堂雖然到課率比較低,但是課堂互動程度是比較高的,課堂氣氛比較活躍。endprint
2 教學啟示
培養創造力是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出路。學生如何通過課堂將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才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才能,甚至還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這需要學生與教師雙方共同的努力,發揮教師與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筆者認為,要把學生從手機、電腦、寢室、網吧中拉回課堂,積極地加入課堂互動,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必須要發揮其高度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采取各種措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筆者在這次訪談中,也與同學們交流了類似“一般在什么課堂上學生能主動回答問題,并且能夠參與教師的課堂討論?這些課堂上課教師有什么特征?”這樣的問題,被同學們提到較多的字眼就是“幽默”“旁征博引”“親切”“微笑”“形象好”“嚴格”等,同時也提到了課堂互動氣氛較差的課堂教師的特征,出現的字眼有“死板”“課堂內容不熟練”“表情嚴肅”“課堂中斷太多次”等,通過這些字眼,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能夠調動課堂互動氣氛的教師應該有的素質。
(1)擁有豐富的知識。隨著21世紀全球化的發展,知識陳舊的周期縮短,知識經濟時代提供給學生廣泛的視野,豐富多彩的實質,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和途徑增多。部分學生的知識面甚至比我們的教師還要廣闊,還要深入,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昔日教學者的權威經常受到沖擊,這就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深刻的反思、研究和探討,結合時代的變化,以及學生的發展狀況,把外來先進的、可取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教學方法內化,并進行融合,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可操作的教育教學主張;其次就是要研究自己的學科知識,掌握本學科較為先進的知識,樹立在學生心目中的學科權威,使自己在課堂中成為引導者和解惑者,引導學生挖掘自己擁有的知識以及學科發展較為前沿的知識。
(2)擁有良好的語言技巧。語言是教師進行教學最基本的工具,教師運用語言的技巧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的效果。良好的教學語言應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抑揚頓挫,配合必要的肢體語言,同時師生雙方應有眼神的交流。有些教師就不太注重課堂互動的策略,缺乏與學生在眼神、表情、語氣等方面的隱形互動,眼神瞄著黑板或墻壁,獨自在講臺上滔滔不絕,不見語調和節奏的變化,沒有給聽眾留下足夠思考的空間,學生自然聽得云山霧繞、昏昏沉沉。而優秀的教師則能緊扣學生心弦, 使其輕松愉快地進入到課堂情景之中,不知不覺下課了學生仍余興未了,回味無窮。一個教師如果能夠善用委婉、親切的語氣和幽默性的語言,通常會在妙趣橫生中提高教學效果。而隨著授課專業知識難度的增加,恰當地運用比喻會使深奧的道理一目了然。語言的發揮程度取決于個人的演講能力,但如果有充分的準備和良好的演練,即使是新上講臺的年輕教師,也可以使課堂語言最大限度地生動起來。在課堂中,教師應充分而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動作、表情、語言風格、氣質風度等,創設出既體現民主和平等,又表現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3)擁有良好的教學形象。本次筆者的訪談中,學生在面對“一個課題氣氛好的任課教師的特征有哪些?”這個問題時,經常提到一個詞——“親切”。形象好,親切有素質的教師能夠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而形象邋遢,素質差甚至貶低學生的教師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獨立學院大部分學生的家庭都比較富裕,學生在家里很少遭到挫折和責罵,教師的責問或者是貶低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學生不愿意聽課甚至不愿意見這個老師。這樣的課堂只能是死氣沉沉的,更別提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教師不僅僅只教授專業知識,還應該教授如何做人,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談何育人。
總而言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需要不斷地去探討和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師不僅要顧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更要重視學生能力和思維的培養。不能片面地灌輸教學內容,而應該適應新形勢,不斷學習,自我完善,更好地去發現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教學,變成生動有趣的互動式教學。
參考文獻
[1] 任云霞.關于大學生課堂互動的研究——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J].大學教育科學,2007(4):51-54.
[2] 林茂.加強高校課堂教學互動的探討[J].高教論壇,2010(9):67-69.
[3] 鐘啟泉.“課堂互動”研究:意蘊與課題[J].教育研究,2010(10):73-80.
[4] 孫建美.基于對話教學的課堂互動[J].教學實踐研究,2011(7),219-2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