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
摘 要: 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課程理念下,探索如何設計課堂練習是所有老師關注的課題。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緊扣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有針對性、層次性、變化性的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練習 設計 著力點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理解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感情的有效途徑,在學生認知建構、思維訓練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課堂,它的練習設計一定是精挑細選、高質量的。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實施,小學數學課堂已基本形成“以學生為本”的局面,課堂教學氣氛良好。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數學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明確,缺乏練習的針對性;對數學練習設計的形式單一,缺乏練習的層次性;對數學練習設計的容量大,缺乏練習的變化性。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找準課堂練習設計的著力點是教師必須關注的課題。教師只有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緊扣課堂教學目標,科學設計練習內容,精心組織練習形式,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一、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練習要有針對性。
心理學研究證明:第二次重復學習,識記效果強化18%,第三次重復學習,識記效果強化7%,第五次重復學習,識記效果為0。由此可見練習次數絕不是越多越好。既然練習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教學目標,那么練習也就要準確地把握各部分知識結構的重難點,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做到有針對性。
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新授結束后,練習部分我采用蘇教版教材55頁的想想做做一,并且補充:75×101=75×( )+75×( )。補充這個習題,主要是想讓學生領會,右邊括號里的兩個數,不管怎么填,只要保證和是101,等式就成立,因為左右兩邊都表示75個101,還是想讓他們由乘法的意義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感悟。最后我讓他們算了括號里怎么填最好,他們都知道是100和1,并能口算出結果7575,有個學生還說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簡便計算,其實我想,學生已經有所感悟,乘法分配律可以簡便計算。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練習,基本能夠把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逐一突破,真正達到鞏固新知、鍛煉學生思維的目的。
再如,在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時,如45÷4,十位上的4除以除數4商1,重點理解1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十位上的4表示的是4個十,也就是40,40除以4等于10,十位上商1表示的是1個十,就是10。練習時,可以多讓學生說說商的十位上為什么寫這個數,從而有針對性地鞏固這節課的重點。通過這樣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二、設計要因材施教,兼顧學生差異,練習要有層次性。
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差異,新課程提出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性。因此,練習設計應為學生提供多層次的選擇,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均衡發展的需要。練習設計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安排。
例如:“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235+78+65→235+(78+65)→235+78+65+22→235-78+65-22練習的層次逐步由簡到難,由加到減的延伸,根據各種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體現在實施新課程標準實踐活動中,讓全體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和提高,都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再如,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中,在分析“工廠運來一批煤,計劃每天燒2.5噸,20天用完,實際每天燒2噸,這批煤可用多少天?”后,教者在問題里加上一個“多”字,把問題變成“這批煤可多用多少天?”學生在辨析比較后,得出求這個問題必須先求出“實際用多少天”,即先求出中間問題。接下來,教者直接出示“機床產原計劃每月生產640臺機器,實際提前四個月完成全年任務,機床廠實際每月超產多少臺?”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應先求出中間問題“實際每月生產多少臺”再解答。通過這樣有層次性的練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發展。
平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知識的連接上做到循序漸進、富有層次性,而且在對待學生的態度方式上也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對于成績差、反應慢的學生應該更耐心一點,對其表現出來的一點點進步都應報以真誠的高興與表揚;而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就應該在不同時段提出更高要求。
三、設計要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練習要有變化性。
課堂練習設計的變化性,可以減少枯燥感,克服學生學習的厭倦效應,促使他們自始至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例如題型的多樣:計算、填空、選擇、判斷、應用、畫圖、改錯,等等;形式的多樣:游戲、動手操作、實驗、制作,等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充滿興趣,那么學習數學就將變成他們自己的事,一件他們愿意做并且想做好的事。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堂上會比較活潑好動,如果長時間進行高密度練習,則很容易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此時如果教師設計游戲、搶答等練習訓練,則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如在認識方向新授結束后,教者通過游戲練習鞏固知識: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做出相反動作。如:教師說:“向左看”,學生就把頭轉向右邊;教師說:“向前一步”,學生就向后一步;教師說:“摸左耳”,學生就摸自己的右耳。通過這樣有趣的練習,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練習過程,不但能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熱情,而且能讓學生將新知充分內化。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練習在小學教學中有著更加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手段,更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的必不可少的途徑。教師要充分認識課堂練習的重要功能,不斷探索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著力點,以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