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花
摘 要: 隨著基于網絡環境的新的教學模式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日益重要。理工科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薄弱,在網絡環境下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網絡環境下理工科學生在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 網絡環境 理工科學生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途徑
一、引言
2004年1月國家教育部制定并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并以此作為各高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該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不僅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一要求還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自主性方向發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在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是當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同時是改革的關鍵。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同時因為應試教育的誤導,我國英語教學模式一直以知識灌輸為主,忽略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導致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薄弱,這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迫在眉睫。理工科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英語學習自主性相對更差,培養理工科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二、網絡環境下理工科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師生難以適應角色轉換。
傳統英語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主體,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權利沒有得到應有尊重,重教輕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形成依賴心理,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無法養成積極有效的自主學習習慣。殊不知外語學習主要靠學生自主學習,外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
在基于網絡環境新的教學模式中,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真正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教師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變成組織者、指導者和監控者。學生則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主動學習者。
教師和學生在角色轉換過程中都遇到了困難。就教師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兩種情況:部分教師難以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英語課堂以知識講授為主,忽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部分教師則徹底摒棄傳統課堂,把網絡自主學習任務完全交給學生,放任自流,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和監管。就學生而言,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習慣被動接受知識,對自主學習模式表現出無所適從:不知道在網絡上學什么,更不知道怎樣學。有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自己學習,缺乏有效的自我約束和管理,濫用自主學習機會,進行與當前學習無關的活動,導致自主學習效率低下。
2.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薄弱,學習動機不強。
在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受支配地位,按照教師的安排學習,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大學生都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習成長起來的。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學習上過多依賴教師,學習態度被動,對學習責任認識不清,仍然習慣于傳統的教與學,自主學習意識薄弱。
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英語自主學習環境,學生有了更大的自由和主動性,學習熱情高漲。但隨著學習的不斷推進,學生又會回到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甚至有部分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得學分、過四級。這種學習動機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3.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缺失。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增強學習效果,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采取的措施,是學習者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在積極的學習動機下,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并熟練運用這些策略是自主學習不可缺少的內部條件。
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重知識傳授而輕策略培訓。因此,學生對學習策略知之甚少。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面對新興的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模式,很多學生表現出不適應,自主學習策略缺失明顯,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事實上,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習效果,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而且有利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才能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三、網絡環境下理工科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主要措施
1.主動轉變觀念,盡快適應角色轉換。
師生角色轉換在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積極轉變自己的觀念,充分認識到網絡環境帶來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盡快適應角色轉換。
為了適應新的教學趨勢,教師必須首先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要認識到: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已由語言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種角色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為教學的每個環節若想取得理想效果都離不開教師的認真組織和精心指導。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情境,設計出符合教學要求的、合理有效的課堂活動,積極而科學地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覺運用網絡環境自主學習。在階段性學習任務結束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具體情況給出客觀真實的評價,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自主學習中最基本的要素。要實現自主學習,學生必須轉變學習觀念。自主學習中,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學生要改變被動懶惰的學習習慣,英語學習要變被動為主動,變依賴為自主,變獨自為合作。
2.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導者。現代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教師要讓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由被動的他主學習轉變為主動的自主學習。教師要指導學生借助網絡環境自主學習,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觀,建立起學習自信心,最終實現學生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轉變。
3.加強學習策略培訓。
大量研究表明,自主學習成功者都得益于有效的學習策略的運用。學習策略不是天生的,是通過訓練加以培養的。學習策略培訓是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學習方法,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運用這些方法,最終使學生完全有能力主宰自己學習全過程的有效途徑。學習策略培訓由認知策略培訓和元認知策略培訓兩部分組成。通過認知策略培訓,學生了解并掌握各種學習技巧,如聽的技巧、交際技巧、閱讀技巧、寫作技巧等;通過元認知策略培訓,培養學生對各種認知活動進行計劃、監控和調節的習慣,從而有利于學生發現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而言,學習策略培訓的目標不在于掌握策略本身,而是提高他們的策略意識,增強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能力,使經過策略訓練的學生在日后語言學習中自覺運用學習策略,并對語言學習過程和語言學習結果都能起到積極作用。因此,策略訓練的重點是鼓勵學生有意識地、有目的地使用策略,使他們自學更容易,從而增強英語自主學習效果。
四、結語
網絡環境下理工科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讓我們認識到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理工科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要主動轉變教學觀念,盡快適應角色轉換,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和學習策略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要積極轉變學習觀念,明白英語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英語學習要靠自主學習,主動承擔起學習責任,克服依賴心理,自覺主動學習,養成積極有效的自主學習習慣,使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增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陳偉紅.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
[3]楚承華,李蕓.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策略培訓研究[J].海外英語,2013(11).
[4]駱玉輝,韓莉妲.網絡環境下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時出現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