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娟
摘 要: 漢譯英在漢英雙語教學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翻譯過程就是語言轉換過程,在轉換過程中,雙語對比在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著。通過對比,掌握英漢語之間的差異,掌握話語轉換的規律,在翻譯交際活動中充分表達原語不同層次的意義。教學少不了英漢對比,處理好母語與外語的關系在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
關鍵詞: 雙語教學 負遷移作用 翻譯 對比分析
我學的專業是英語教育,現在在一所農村高中任教。在平時的工作與學習中,我感覺全面地用英語講課,能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在英語教學中不常碰到的術語和單詞,這也是雙語教學的重要內容。翻譯在外語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尤其在農村學校,學校的基礎設施無法于城市相比,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都遠遠差于城市的學生,因此在英語課上,翻譯和英漢對比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用英語進行課堂,并不意味著忽視英漢互譯的實在性,更不意味著否認英漢互譯的必要性。英漢對比有助于學生利用學習方法理解、掌握所學內容,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雙語教學強調的是在非語言類學科中用外語進行教學,通過非語言類學科知識的學習習得外語。
我認為英漢對比對教學是利大于弊的,值得運用。以英語課為例,農村中學的英語學習環境欠缺,英語課無法全用英語講課,教學真的很無奈,不得不用英漢對比的方式上課,學生仍然聽不懂。我平時讓他們在學習英語時注意用語音知識進行學習,學生在記憶長單詞時,能簡單運用語音知識記憶,背單詞就不那么累。漸漸地,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沉淀,就會發現其實英語學習也不是很難,當學生感到英語學習的輕松與快樂時,很多教學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漢譯英在雙語教學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翻譯過程是語言轉換的過程,在轉換過程中,雙語對比在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著。通過對比,掌握英漢語之間的差異,掌握話語轉換的規律,在翻譯交際活動中充分表達原語不同層次的意義。對教師而言,“通過外語教授學科知識”成為其一種基本的教學技能。因此,教師要成為既精通漢語和漢語文化,又通曉外語和外國文化的雙語人才。對于中國老師而言,要用外語講授其他科目的知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怎樣將用母語表達的內容轉換成外語。簡而言之,對于從事漢英雙語教學的中國老師而言,其搞雙語教學最大的困難就是漢英對比與漢譯英的問題。當第一語言有堅實基礎時,第二語言的良好說寫技巧就更容易形成。所以教學少不了英漢對比,處理好母語與外語的關系在教學中不可或缺。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語言接觸日益在深度和廣度上超越過去,由此提出了我們過去沒有認識到甚至沒有料想到的語言在實際轉換中的課題。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要確定兩種語言的表達法是否對應,翻譯者必須對兩種語言進行文化、語音、詞匯、語法、篇章等層面的對比分析。通過對比分析,找出它們的異同,從而在翻譯實踐中自覺運用這些特點,準確地表達原文內容。
作為英語教師,我以前覺得英語課應該是盡量全英文授課,參加工作后,我的看法不一樣了。對沒有英語基礎或是只有一點英語基礎的學生進行全英文授課真的很困難,實踐一段時間后,我認為英漢對比對雙語教學有很大的推動與輔助作用,值得運用。英漢語言對比在教學中發揮著很大作用,雖然我國外語教學環境有了極大改善,但母語的干擾仍然是教學時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對比分析恰恰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之一,未來較長時間內它都會在教學法大家庭里占有一席之地。
在英語課上,我平時注意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注意用語音知識進行學習,教會學生用技巧記憶單詞,而不是死記硬背。所謂音譯,是指原語的音位用譯語中在發音和聲響上與之最接近的音位替代的一種方法。例如,在學到一個新單詞的時候,我一般讓他們羅列出幾個與之相同音標的單詞,這樣既記住了新的單詞,又復習與鞏固了舊的單詞。此外,在翻譯詩歌等一些研究韻律形式的作品時,也要運用語音對比方面的知識,盡可能使譯文再現原作在韻律方面的風采。同樣,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每學完一個單元我都會搜尋一些翻譯的練習讓學生鞏固,強調使用英漢對比的方法與技巧,這樣學生能夠輕松掌握所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此外是語法對比,在任何兩種語言的語法體系方面,正如詞匯一樣,只在極少數情況下才完全相符。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將原語里的各種語法結構所表達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傳達時,譯者同樣需要對兩種語言的語法結構進行對比,在句子結構、語序等方面的差異尤其值得注意。英語寫作,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書面表達,是高中學生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對比分析理論認為:母語對外語學習有遷移作用,尤其是負遷移作用。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特別是寫作教學時,我們要認真對比分析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從而減少漢語的負遷移作用,避免“漢語式英語”的產生。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講解與練習中,提醒學生注意運用對比分析和英漢雙語知識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精益求精。
以上從語音、詞匯、語法等不同層面探討了對比分析在翻譯實踐中的指導作用。實際上,在具體的翻譯活動中,需要對原語和翻譯語進行更廣泛和更深入的對比分析。這種對比不僅局限于語音、詞匯和語法,在篇章、語用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更是必不可少的。“母語教育是提供優質教育和實現基本教育需要的先決條件。當第一語言有堅實基礎時,第二語言的良好說寫技巧就更容易形成”。英漢互譯的一切翻譯理論、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上,所以教學過程少不了英漢對比,它對教學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其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3(9).
[2]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