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 要: 優化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要靠教師運用課堂教學藝術,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讓數學成為學生自覺追求的東西。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運用課堂教學藝術,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那么怎樣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擁有濃厚的興趣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古語就非常形象、生動地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 用新穎有趣的教法誘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新奇的事物能抓住學生的心,使他們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這就需要我們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引起他們對于學習內容的好奇心,從而神情專注、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例如,我在講第四冊“小時、分、秒、的認識”時,首先讓學生猜這樣一個謎語:“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卻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這樣很自然地使學生認識了鐘表,小時、分、秒,同時及時地向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高漲。
二、巧妙設問,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藝術性的勞動,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恰當的姿勢和手勢、巧妙地設計各種啟發式的問題,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意自己的數學語言,無論在復習舊知還是教授新課時,都應巧妙地設計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例如,在講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求相同加數的和的加法計算,或師生進行計算比賽,從而提出問題:教師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結果?或這樣連加多麻煩,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什么方法計算比較簡便?當學生認識到用乘法計算簡便后,老師又提出:2×3 讀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讀作什么?表示什么,乘號前面的數是什么數?乘號后面的數是什么數?結果叫 什么?通過層層設問,促進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持續發展。
三、用數學的本身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知識,都直接或間接地應用于人們的生活領域和生產實際。因此,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聯系實際,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學起來自然有親切感、真實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使其產生學習興趣。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可設計讓學生很快翻書找到指定頁碼的練習;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擺了好多商品,琳瑯滿目,選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貨員,其他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些商品的價格。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使課內的數學知識得以鞏固。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從而不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通過實踐操作,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單憑老師講,學生容易感到疲勞、厭倦,聽不進、記不住,效果差 。如果老師發揮學生好動的特點和長處,讓他們親自動手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學生積極性就高,教學效果就好。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這樣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區分面積和周長,可以要學生先剪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為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先讓學生用紙剪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長方形、正方形圖形的面積有多大,量一量數學書的書面有多大 。由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參加實踐,因此學習興趣很濃,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記憶牢固。
五、用數學課外活動發展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到一定的數學知識,并產生了學習興趣后,就會不滿足于課內所學的知識。這時,教師應組織各種數學課外活動,為其創造自由、寬松、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趣味化、實踐化。例如,在低年級組織全班性的數學表演會,通過講數學故事、猜數學謎語、做數學游戲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高年級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介紹國內外數學家的故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學小常識,開展出數學墻報等活動。這樣不僅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得到提高。例如,在低中年級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課外活動游戲進行教學,把學生對游戲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如口算、筆算接力、組數對口令、找朋友、開火車、奪紅旗等;在高年級教學中,教師可采取看誰解得快,看誰解法多,看誰編得又對又快等辦法,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習疲勞,從而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總之,要使課堂氣氛活躍,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科學地設計學習活動,使學生不僅愛學、會學,而且學得積極主動,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讓數學成為學生自覺追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