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平
【摘 要】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小學生作文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而作文能力水平又直接取決于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性較強,故而作文訓練難度大,尤其對認知能力相對較弱,信息獲取、儲存少的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就更困難。
【關鍵詞】小學 低年級 作文教學
對于低年級小學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們都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究其癥結所在主要是作文教學問題。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小學生作文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而作文能力水平又直接取決于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性較強,故而作文訓練難度大,尤其對認知能力相對較弱,信息獲取、儲存少的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就更困難?;谶@種情況,如何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呢?我根據自己在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我認為要想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從如下幾點入手加之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 注重口語交際的訓練
堅持課前幾分鐘的演講,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開始學生有些膽怯和害羞,主動上臺演講的同學很少,我常用一些名言來鼓勵他們:“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堅持就是勝利”等,讓他們心里想什么就說什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上臺能大膽說話了。
在講課時我比較注重課文的分析和作文訓練的結合,讓學生明白我們寫的與課文題材相近相同的作文時,就要學習課文中的觀察、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方法;學習課文典型事例表現主旨;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安排。如:在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歸納“父親”的性格特點后,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說自己的父親。
二、 重視語言積累,擴大閱讀量
作文需要學生一定的語言積累,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詞句量,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低年級學生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響,課外書籍相對來說比較少,學生作文從頭到尾都是口水話,枯燥乏味。為此,每到開學初,我就會讓班上的每一個學生準備一本好詞佳句本、點評的筆記本。每個單元的語文教學我都讓學生進行詞語積累,有時也給幾個詞,讓學生寫一段話,嘗試如何運用詞語??梢哉膬热莺芏?,有名言警句、優美句段、精彩的描寫片斷等。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寫作水平也逐漸提高。
三、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后,就讓學生以后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四、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
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后,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笔前?,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著,她睡覺我伴著,而且我還緊緊地捏著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發現媽媽提著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著發就在后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里空蕩蕩的,怎么也睡不著,只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
五、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于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后能多看點書,認真做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學生作文訓練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教師要持之以恒、一點一滴、一步一個腳印地引導學生扎實基礎,逐步升級。整個作文寫話訓練過程中的每一步,教師都要和學生一起去經歷,去體驗,只有親生體會每個過程,教師才能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符合學生實際的作文教學的成功之路,學生才能在每一步的訓練中豐富情感,積累經驗,學到方法,才會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得輕松、走得愉快、走得踏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