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芳
摘 要:數學作為現代邏輯思維培養的課程,應從小就開始培養教學,要想打好學生數學基礎,創新出新的教學設計是必需的,將這些應用到課程中,打造良好的小學數學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設計 研究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121-01
教學設計是為了更好的給學生提供服務,小學階段是屬于學生的發展期,在這個階段的學生還帶著幼稚,也是最難管。最難進行教學任務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重要性就極度的體現出來,學生的心理摸不透,很容易造成學不進去并有不尊重教師的行為,只有在這個時期把學生教育好,才能為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雖然只是小學數學的教學,但是萬萬不能忽視的,它對日后的數學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要想學好數學,就要從小抓起,因為數學這門課是一環扣一環的,只要有一環斷開,那么后續是很難接上的。
1 開展生動的情景模式,引起學生興趣
有句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在學生感興趣的狀態下進行教學,那么不僅能讓學生理解的更透徹,又能輕松的進行教學。許多人認為數學只有枯燥的公式與繁雜的數字,其實不然,小學數學很適合開展一系列的情景活動,比如讓學生演繹一些生活中關于數學的情景,以數學游戲接力的方式讓所有學生匯聚到一起,或者讓學生到臺上說明自己是如何解題的,以這些活動向學生們演示出數學的奧秘,不要一味只利用課本進行教學,發散學生的思維很重要。數學要的是靈活的頭腦,官方來說就是邏輯性思維,這種思維在普通的課本上很難得到發展與提升,讓教學變得自由,頭腦也會插上翅膀,這樣的教學顯得更有意義。
2 建立多種教學制度,選取合適教學方法
人是多種多樣的,學生的接受方式與想法也是不一樣的,小學生更多變,不容易凝聚,學習數學課程很容易靜不下心。不能拿以往的教學方法來限制后來的學生。建立制度要尋找到合適的方法,這一屆的學生不一定就和后一屆的學生思想一致,社會的發展造就出來的學生思想也不同,教學方法也要創新改革,建立多種教學制度,配合學生進行教學,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把握好他們的想法,這樣的教學才能體現出效果。
3 組成學習討論組,互相討論共同進步
現在的教學主流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可以讓學生自己把握好度,培養自己動手的能力,這對邏輯性思維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要讓學生幾個人為一組,人不要太多,太多容易造成太大的分歧與雜亂,一組盡量在8個人以內,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得出不同的結論,并互相研討,作為教師可以給出一些正確的提示以作引導,剩下的空間留給學生自由發揮,培養學生個人的能力。在課堂上將解題的方法與技巧教導給學生,適當的布置幾道難度大,適合學生自主思考的題目,第二天也可以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組長來負責總結大家思考的過程從而得出的結論,組員說出自己的思維見解并負責搜集一些類似的題目進行擴展。從小學就要讓學生們有這種意識,對他們也是良好的走向。
4 巧妙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數學帶入實際中
學習理論知識,學習解決問題,而這些都要帶入實際,學習并不是為了應試,現在大多數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真正能做到的還是少之又少,分數不能代表一切,學生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現在多媒體設備被廣泛應用。從一開始的加減乘除到應用題的解答,都是由淺入深,現在的小學數學教育難度漸漸加大,如果不借助一些現代設備,很難讓學生理解透徹,紙上談兵并不能解決實際。要會技巧性的使用多媒體展現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或者一些關于數學的事件來吸引學生,也同樣的能更好的引入課堂。鮮活的動態教學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覺與心理的雙重沖擊,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上面,渴望了解的更多,擴展出課外知識,讓學生不局限在一個小圈里。
5 開展勞逸結合教學,理性布置作業形式
眾所周知,學生都不喜歡做太多作業,數量多的作業有時會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到頭來費盡辛苦都是徒勞,現在小學生的壓力也很大,繁重的課業奪去了他們休息的時間,這樣沉重的壓力用處并不大,無論是教學還是學習都要講究勞逸結合,這樣能使學生學習時的精力更加集中,學習的效果自然也會好得多。分層性的作業可以采用,但要注意學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都一樣,有的學生邏輯能力較差,需要教師理解。布置作業其實是一項技術活,不能老套的一味的做題,這樣既浪費時間還收效甚微。基礎的題目只要找到規律就好,象征的以不一樣的題型為單位練習下就好,這樣可使學生可以耐心完成,不會煩躁從而導致完成作業的效率低。要采取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開闊學生的視野。
其實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有許多,重要的是怎樣去創新改革,找到正確的方法并應用在教學上,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是為了奠定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發展邏輯思維,培養思考能力、動手能力與理解能力。為了更好的使學生學好數學,教師要選用合理的方案讓學生更好的吸納知識,總結出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積極的參與到活動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活躍自己的腦細胞。
參考文獻
[1] 張秀玲.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新課程(教研),2011(6).
[2] 胥寶鳳.基于新課改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淺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6).
[3] 蔣靚.從教學方式的角度探究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0(S1).
[4] 張興元.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