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要求化學課堂追求高效性,從上好一節化學課的標準為起點,探析“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在課堂教學特點上的不同,針對高效課堂的不同特點,根據化學學科特點,對實施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效課堂;傳統課堂;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
長期以來,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大都沿用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N.A.Kaiipob,1893—1978)的“五個環節”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布置作業”。該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行為,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需要,不利于三個維度目標的達成。與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的特點相比較,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具有以下特點:
一、化學課時緊,課堂容量大
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后,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高中化學學科的標準課時為每周3個課時,相比之前課時減少了,但需要學生學習的化學基本內容卻并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很多補充內容和需要學生參與的實踐活動內容。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具體教學活動的安排,可以把課堂教學適當地前后延伸,課前發放本節課的導學案,讓學生提前預習要上的教學內容,適當地自主學習部分內容;教師在課上處理教學內容要留給學生能夠自由發揮的空間,最終達到化學知識點的落實。
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
課堂上實施高效教學最直接的表現是師生互動積極,師生間
的互動積極了,課堂上所有學生都動起來,在這樣的積極課堂氣氛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的發揮,表現為學生肯學化學、想學化學了。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對于教師而言,課堂的駕馭能力要強,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簡單的一句話能打動學生。總之,只要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
三、充分體現了化學課堂教學的生動性
高效課堂區別于傳統課堂最顯著的特征是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它打破了傳統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教師運用多樣的教學藝術手段,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習作為一種有趣的學習體驗過程,這樣的高效課堂上教師教得生動,學生學得也生動,學生不自覺地在生動有趣的氣氛中體悟到求知的樂趣和知識的內在規律。化學課堂上中要多利用實驗、多媒體等手段體現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最終對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以實驗為載體,致力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它有利于揭示化學現象的本質,教學中容易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所以,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助于體現真正的素質教育的全部“學會”目標,即實現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目標,從而讓學生成為獨立的、自由的、快樂的人。
五、突出化學課堂教學目標的生成性
理想的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課堂的精彩往往來自精心預設基礎上的絕妙生成。為了課堂教學目標的生成性,教學中要采用分層教學手段,分層教學時在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上要注意三點:一是在目標實施對象分層次,課堂上在了解學生的特點的基礎上提出個性化的學習目標,將一個班學生分為高中低三種類型。二是在目標要求上分層次,對化學基礎薄弱或一般的學生要求達到“了解,理解,認識”目標,化學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掌握,應用”目標。三是目標內容上要分層次,通過不同層次的目標檢測題讓不同層次學生完成,比如需要同學們都完成基礎題,有興趣的同學完成提高題,這樣能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當然,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或者上好一節化學課的標準并不是只要體現以上幾個特征,重要的是看通過一堂教學課后,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是不是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上學到了知識?能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得好呢?所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在明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特點的同時,需要化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化學教師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躍.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5-36.
[2]趙麗霞.高效課堂教學的六個特征[J].天津教育,2008(5):19.
作者簡介:楊兵,男,碩士研究生,就職于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學,研究方向:中學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