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音樂教育是一種比較高雅的藝術形式,同鋼琴教學有著一定的難度,需要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多種鋼琴學習能力。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鋼琴教學是一門重要且基礎的課程,對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和鋼琴技巧發揮著重要意義。為了提供高質量的幼兒鋼琴教學,必須要提高幼兒鋼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促進幼兒鋼琴教育改革十分必要。
關鍵詞:幼師;鋼琴教學;教學問題;改革措施
鋼琴教育作為音樂教學中重要的課程和內容,對幼兒學生的鋼琴學習和音樂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學好鋼琴知識和技能具有重要性意義。但是,就目前幼師鋼琴教學來看,鋼琴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眾多問題,在鋼琴教學過程中過分地重視鋼琴專業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幼兒鋼琴教育的特點,因而幼兒鋼琴教學質量并不高。鑒于此,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幼兒鋼琴教育過程中的教學問題,來探討幼兒鋼琴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幼師鋼琴教學問題分析
(一)教學模式落后
受傳統教學課程的長期影響,在幼兒鋼琴教學中,課堂教學仍然把教師講授作為教學重點,并且片面地側重鋼琴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對鋼琴實踐教學活動缺少探索。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鋼琴教學中,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并且對鋼琴的實踐操作技能較差,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幼兒鋼琴教育也進行了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上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鋼琴教學形式和內容上仍然比較落后。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教學內容純粹地按照課本內容來學習,缺少創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鋼琴教學的效果。
(三)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目前,“現場演奏”通常是幼兒鋼琴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成為學生期中和期末的鋼琴考核的標準,而演奏樂曲也成為考試的主要內容,這樣通過演奏來進行鋼琴教學評分。這種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鋼琴演奏的機會,也檢查了學生的基本鋼琴技能,但是考核方式太過簡單,并不能從整體上客觀評價學生的鋼琴水平。
二、探討幼師鋼琴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優化教學模式
長久以來,鋼琴課堂都會定義為傳授音樂知識、訓練鋼琴技能為目標,這種形式已經被人們深深地刻在了腦海中,可以說成了金科玉律。因此,基于這一現象,要想更好地在鋼琴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讓他們由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還應該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轉變,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便在過程中充分了解音樂和其他藝術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還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認識音樂和社會生活之間所存在的潛在關系,以便讓學生更加具有音樂鑒賞的能力,從而為以后的音樂學習和自身創新精神的實現起到良好的承上啟下作用。
(二)豐富鋼琴教學形式和內容
在幼兒鋼琴教育中,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出發是必須要考慮的方面。幼兒好玩愛動,且模仿能力強,因此在鋼琴教學中不能按照固定的教學模式來教學。為了提高幼兒學習鋼琴的效果和興趣,不斷變換鋼琴教學形式和內容,對活躍鋼琴教學氣氛有重要意義。舉例來講,在鋼琴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某一具體的樂曲,通過多媒體先讓學生認真聽樂曲,然后再結合樂曲來講解鋼琴理論知識。另外,為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老師還可以創新教學內容,從日常生活中選擇教學素材,豐富鋼琴課堂。這都有利于鋼琴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完善評價體系
為了客觀地反映學生對鋼琴水平的把握程度,要完善鋼琴評價體系,建立多種評價標準。首先,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要設定不同難度級別的鋼琴曲目,避免水平較低的學生不能完成鋼琴彈奏情況。其次,不能僅僅把期中和期末的考核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還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綜合打分,評價更加客觀。最后,對于鋼琴考核的內容要全面,考核過程中不能僅僅考核學生的單一鋼琴水平,要綜合考核學生的鋼琴演奏、伴奏以及鋼琴理論和技能等方面,使鋼琴考核更加全面和客觀。
綜上所述,鋼琴作為一門特殊的藝術,促進幼師音樂教育中的鋼琴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鑒于當前幼師鋼琴教學中的種種弊端,我們要認真分析具體問題,并不斷探索解決措施,優化幼兒鋼琴教學模式,創新幼兒鋼琴教學內容,不斷推進幼兒鋼琴教學改革,提高幼兒鋼琴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對鋼琴知識的全面把握。
參考文獻:
[1]趙娟.中國社會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之文化闡釋與建構[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齊心源.鋼琴教育與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
作者簡介:張玫,女,1974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河南省三門峽市教師進修學校,研究方向:基礎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