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整個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發展的基礎,對促進社會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學好物理教師必須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實驗是物理教育本質的自然回歸,符合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要求。
關鍵詞:改進;更新;物理實驗
一、大膽改進實驗
實驗改進無止境。通過實踐證明,教材上的部分實驗有改進的必要,甚至需要改進完善。例如,在演示摩擦起電的實驗,利用實驗室的器材,演示毛皮摩擦橡膠棒以及絲綢摩擦玻璃棒時,橡膠棒帶電現象較明顯,但用絲綢摩擦玻璃棒時,玻璃棒帶電現象卻不明顯。兩玻璃棒帶電后互相排斥很難觀察,更不用說用驗電器來觀察。但如果用試管代替玻璃棒則實驗現象非常明顯。由于實驗室試管很多,于是在課堂上我把這個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究實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探究興趣很高。這個實驗和生活中很多的靜電現象相聯系,教學效果很好。
實驗的改進離不開實驗裝置的改進與創新。如,在探究決定音頻高低的因素、探究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及探究不同樂器的發聲特點的實驗中,示波器是觀察波形常用的儀器。但筆者在實驗中發現,使用示波器操作不好控制,示波器顯示屏太小不利學生觀察等。如果用一款音頻處理軟件Cool Edit Pro代替示波器進行處理時,效果非常明顯。該軟件功能強大,能夠對一段聲音錄音,然后播放顯示波形,波形的疏密可以調節等。在課堂上可以記錄不同學生朗讀同一段文字的聲音,再次播放時觀察波形,發現波形放大后明顯不同,這說明音色不同。只要花點時間學會該軟件的簡單應用,教學效果是很明顯的。
教與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在多年的教學中本著“不唯書、大膽改”的創新態度,在三年多的時間內改進了11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還增加了“空氣有質量嗎”等幾個隨堂實驗。
二、更新實驗教學的思路
演示實驗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需要教師認真研究和準備。有的教師忽視課前演示實驗的準備工作,結果造成演示失敗或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以致在課堂上手忙腳亂,“強行”讓學生接受結論,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認識存在問題,對實驗教學不重視或持懷疑態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為實驗內容簡單,以前做過或曾看見別人做過;還有的是怕麻煩。這些都是實驗教學的大忌。教師在課前首先要準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全部儀器和材料。其次是在課前反復操作,直到熟練,對于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數并能及時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時間,注意與教學進度緊密配合。第四是教師要考慮除大綱和教材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外,還可以適當補充哪些小實驗,或對現有的實驗作必要的改進,以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蒸發吸熱”這一問題時,教師可用方座支架、小燒瓶、細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燒杯等組裝一個伽利略氣體溫度計,用它來演示蒸發吸熱現象比直接用普通溫度計演示現象清晰、直觀。第五是要考慮在演示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總之,我們不是為做實驗而做實驗,我們做實驗是學習研究事物內在聯系和問題的方法。
三、實驗教學研究
現代教育強調合理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將教學過程看做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活動,在堅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注意不要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相關研究表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養成學習方法與學生個體的主觀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物理實驗教學也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對學生研究解決問題方法的訓練,引領他們邁向自己未知的領域。筆者在總結以往物理實驗教學經驗基礎上,改進部分原有基礎實驗,根據學生特點增加了一部分研究性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工作需扎實、創新和探索,經驗應總結、推廣并交流。在實踐與研究的同時,將成果及時交流,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也能把自己的經驗和心得推廣給同行借鑒、試用,把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何晶.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17).
作者簡介:賀兆雄,男,1967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甘肅省蘭州48中,研究方向: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