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
摘 要:在教育理念轉型時期,古典的應試教育和單一教學目標今天還大量流行,那是因為他具有短期效應,那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教育,容易把學生培養成狹隘、自私、追名逐利的心態,而真正的素質教育和三維教學目標是一個長期效應,有利于學生良好心態的形成,真正的成人成才,才是我們教育必須堅持、不懈追求、孜孜奮斗的方向。而活躍課堂氣氛在高中歷史的素質教育和三維教學目標中亦為重要。所以改變古板式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提高教學質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激發興趣;挑動激情;活躍氣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35-01
一、深挖掘、勤交錯、精講解、多聯想
把歷史和各學科間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滲透,形成知識的框架化、綜合化、網絡化。比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里有:昔秦皇漢武,略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在講封建帝王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一用,增加文采,活躍氣氛。還有:在講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時候,其路線圖就用毛澤東站在陜北黃土高坡,感慨萬千豪抒的《長征·七律》來表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在豪邁的雄渾的詩歌朗誦中既增加對毛澤東為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大無畏和樂觀主義精神的崇敬又生動的理解了長征路線:翻五嶺突破敵人四道封鎖墻——走烏蒙取遵義——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雪山——過草地——陜北會師。除此之外,歷史和地理,歷史和政治,歷史和物理,都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用課別之間的網絡知識來帶動學生的興趣。
1、重要史實、史料的補充
史實的補充是為了幫助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或重要歷史現象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認識而補充一些 必要的史實。 史料的補充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加深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認識。如講西漢初期休養 生息政策的結果時可引用《漢書。食貨志》的有關文字來說明西漢初期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情況。“至武帝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庚盡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史料的補充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史料的閱讀、理解和 分析能力。
2、基本歷史理論的補充
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要求中學歷史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1995 年高考歷史科《考試說明》對考生的能力要求第8條規定:“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的本質,闡述歷史發展的規律”《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是指導中學歷史教學兩個最權威的文件,它們都明確規定了對學生掌握和運 用歷史基本理論的要求,而這兩個文件所要求的歷史基本理論的具體內容則是中學歷史教材上所沒有的,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具體史實給學生介紹和補充。
3、相關學科知識的引入和滲透
重視相關學科知識的滲透和考查是近年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我們平時教學時就要重視將相關學科知識,特別是語文、政治、地理等學科知識引入和滲透進歷史教學之中。
4、將難以理解的歷史知識點借用一定的手段具體化、形象化、感情化
比如講鴉片戰爭影響的時候,講到戰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由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轉變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之間的關系的理解比較復雜。,那么我們就可以用這樣的圖示來顯示其關系:同學們看這個圖示象什么呀?同學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數學的交集。對,交集。政治和經濟是相對獨立的,但又緊緊交織在一起,所以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理解要拋棄兩種錯誤觀點:①中國社會變成一半是半殖民地一半是半封建社會。②中國社會變成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經濟上是半封建社會。不能把他們截然地分開。同學們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情緒活躍。還可以繼續激發,放飛思緒,張揚想象。你們看還象什么?同學們想啊想……老師提醒了:我們可不可以想象為兩只手臂舉著甜甜的紅酒挽在一起?可以。那么他們就是……?新婚夫妻在喝交杯酒。同學們回答。象,同學們回答。政治和經濟相對獨立的部分就是新婚的妻子和丈夫,交集的部分就是他們的愛情,那我們共同為今天結為伉儷的新婚夫妻祝福,祝他們新婚愉快,百年好和,好嗎?好!手臂挽在一起。還象什么?還象抗洪搶險前線的解放軍戰士們,手挽著手臂組成一道堅固不摧的人墻。團結呀,團結就是力量,團結誕生希望。同學們情緒高漲了。繼續深入,同學們你們看,他還象不象同學們之間的關系:既獨立又交融,獨立的是個體交融的是友情。象,好,就讓我們的交集越來越大我們的友情越來越深。友誼萬歲,祝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就這樣啟發誘導,張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學生的情緒。這節課肯定會出現一個小高潮。學生的思緒就象放飛的風箏,但線卻要攥在老師的手里。
二、巧設疑、輕點破
講解歷史知識的手段可以戲劇化、生活化。比如;講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濫發紙幣,造成貨幣大量貶值。其危害性有多大?我就想到了一個腦筋急轉彎:貝貝走在大街上,看見一根骨頭和十元錢,貝貝要了骨頭而沒有要錢,為什么?有的同學馬上就想到了:貝貝是條狗。好非常好,這是轉彎想到的,但答案不是唯一的,那么我要求同學們腦筋不轉彎你看還有什么答案?一邊提問一邊提醒:也就是說貝貝是人。這樣,就有同學可以回答了,錢是假幣。對,還有呢?肯定錢是不作用的,有了,民國時期濫發紙幣,民國卷一錢不值。國民政府濫發紙幣授刮民脂民膏,人民身在水生火熱之中。歷史知識有機的和日常生活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同學們興趣怏然,積極的思考,效果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