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簡單的介紹了社會角色的相關內容,通過對人的角色扮演問題進行研究,來深刻的思考如何扮演好基于社會視覺的人的角色扮演,以提高人的社會角色責任意識,加強人的社會角色扮演道德建設,從而建立健全的道德理論研究體系,培養人們良好的社會道德素質,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社會視角;角色扮演;問題;思考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各項體制和制度都在不斷地創新和變化,人們在社會中的角色也再轉換。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我國在資源配置方面發生了改變,人們越來越重視個人的發展,而忽略了其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社會學角色理論貫穿于整個社會生活活動中,其是社會變革的重要依據。人們在社會中的角色轉換十分快,所扮演的角色種類比較多,而且不同的社會角色將會為其帶來不同的社會地位,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不盡相同。這種現象也充分體現了社會變革的效果,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就目前而言,人們在不斷地角色變換中,并未真正的將自己置于社會之中,所關注的僅僅是個人的利益和權力,而忽視了其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為改變這一狀況,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基于社會視覺的人的角色扮演問題,并且深入的進行研究。
一、社會角色的相關內容
所謂社會角色主要是指人們在社會中某種地位和身份所帶來的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是一種行為模式。社會角色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其并不是虛擬出來的事物,是社會生產生活在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在社會角色中,所有的角色都有其相對應的另一個角色,就比如妻子所對應的角色是丈夫,教師所對應的角色是學生。沒有一個社會角色是單獨存在的。每一個社會角色在特定的是時空內是不會存在著兩個重復的相同角色的,其具有單一性。人們在社會中的存在就像是在進行角色扮演,就如演員要扮演戲劇中的人物,其也要扮演實際生活中的角色。每一個社會角色都有其規范性,有固定的行為模式。
我們可將社會角色進行分類,第一種類型則是先賦角色和自致角色。先賦角色是人們一出生就帶有的角色,是建立在血緣、遺傳等因素中的先天角色。例如人的血型、性別和民族等。而自致角色則是指人們在有了思想之后自行選擇的一種角色,例如人們對職業的選擇,不同的職業就在社會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第二種是自覺角色和不自覺角色,自覺角色是指人們知道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而不自覺角色則正好相反;而第三種則是規定性角色和開放性角色。規定性角色有公務員、法官等;開放性角色是并無嚴格的規定來規范角色的行為。
二、基于社會視角的人的角色扮演問題
從社會視角上來說,其對人的角色扮演問題提出了許多要求。首先,它要求人的角色扮演要明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更為嚴格,人們在社會中的角色扮演就需要更加明晰,以適應新時期下的社會分工問題,但是現階段,仍然存在著角色扮演不明確的情況,以致于人們無法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難以在社會市場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未能找到合適的社會角色;其次,人的角色扮演需要規范化。人們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受到社會道德的約束,每一個角色都有其規范的行為模式,為扮演好角色就必須遵循其原則,不可越界。但現階段,人們在扮演社會某個角色的時候,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忽視了社會的義務,做出了不符合此角色規定的行為,從而為社會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三、對基于社會視角的人的角色扮演進行思考
為解決人們在社會角色扮演中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方面來思考解決辦法:第一,要強化社會角色責任和道德教育。人們要明確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行為規范,要意識到遵守行為規范的重要性。在認識社會角色規范的時候,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是社會的發展需要規范,一個則是所扮演的角色崗位需要規范。無規矩不成方圓。有規范才能保障社會的秩序不受破壞,才可促進各崗位的共同發展。除此之外,人們在扮演社會角色的時候,還必須認識到角色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人不可只使用社會角色所具備的權利,卻不擔負起相應的責任。角色責任是扮演好社會角色的重要環節。無論是角色規范還是角色道德,其都屬于角色道德建設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加強角色道德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場經濟的內在需求。第二,要建立健全的約束機制,以規范人的角色扮演行為。完善的制度機制約束,能使人們在扮演社會角色的過程中,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情,在制度的約束下,不跨越界限,以規范自己的行為。另外,還應該充分發揮輿論的監督作用,以通過社會輿論來促使人們自覺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扮演好社會角色。
四、結語
在基于社會視角的人的角色扮演問題上,我們應該重視將社會角色理論與社會角色實踐有效統一。可通過社會角色理論來指導人們如何在社會中扮演好角色,加強社會角色實踐效果。要大力宣傳社會角色理論,以使人們能進行有效的換位思考,了解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扮演的真實狀態,以提高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加強對社會角色的理論研究,能使人們在社會中,不僅要使用自身的權利,獲得個人利益,更要承擔自身角色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以推動我國社會的文明建設,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江福才.角色社會化視角中的青年政治心理培育[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
[2] 曹云華,張彥.中國的海外利益:華僑華人的角色扮演——基于軟實力的視角[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34)
[3] 李飛.大學生角色期待與行為引導——基于角色扮演的社會學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13(4).
作者簡介:張金寧(1985.03- ),女,北京人,本科,小學一級,從事研究社會角色的扮演,北京市豐臺區陽春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