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安禹
摘 要: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也是黨工作的根本路線。其中最根本的決定因素就是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我們還是要堅持這個路線。隨著現在社會中新問題、新狀況的頻繁發生,我們還是需要一直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關鍵詞:群眾路線;現狀;解決措施
所謂的群眾路線就是指中國共產黨長時間的努力和奮斗所創造的智慧成果,也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充分反映和真實寫照。早在十一屆六中全會中就進行過詳細的敘述:“為群眾服務,依靠群眾的力量,來源于群眾,再回到群眾中去。”這句話主要有三方面的含義:第一就是為群眾服務,這是群眾路線理論的根本和思想路線的體現;再者就是集中群眾的力量,這就是群眾路線的主要方法和實施策略;加上來源于群眾,再回到群眾中去就是群眾路線的主要工作方法和領導方式通過對這三個方面的分析,可以發現它們都是緊緊相依,密不可分。沒有很好的為群眾服務,就不會依靠群眾的力量產生良好的結果,以至于最后也不會出現來源于群眾中,又回歸到群眾中去的情況。如果沒有“一切依靠群眾”的意識,就不會有“一切為了群眾”那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不會真正的實現。并且“一切依靠群眾”是為了更好的突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才可以有效的實現“一切為了群眾”和“一切依靠群眾”的理想狀態。
黨的根本路線就是堅持群眾路線,在民主革命時期,劉少奇就認識到了群眾的強大力量,隨后就指出了群眾路線是黨發展的主要途徑。如果失去群眾的幫助,黨的組織、政治、軍事和相關事情就不可能實現。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黨也十分注重對于群眾路線的實踐,重視群眾路線的重要性,注重黨和群眾的密切關系。鄧小平曾把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作為黨工作的中心,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中明確表明:“通過長時間的斗爭和創造,建立的為群眾服務,依賴于群眾,來源于群眾,再回歸到群眾中去,是完成黨的基本思想和政治路線以及組織路線,更是中國共產黨的優勢和精神的體現。”
1 黨的主要政治路線就是依靠群眾路線,是構建和實行政治路線的關鍵因素
黨的基本路線也可以稱為黨的政治路線,是黨在發展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完成總目標而制定的整體性的總規模的奮斗目標。我們的黨先是經歷了革命,構建和改革的各個階段,在不同的時期制定了不同的政治路線,這些政治路線的核心內容都是要堅持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的力量也表明了黨對其的重視程度。依靠群眾也可以被稱為黨的根本政治路線,使得黨的領導更加的科學,使得黨的事業的發展能夠受到全國人們的愛護和支持。
首先,黨的主要任務和宗旨使得黨的政治路線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以大多數人民的共同利益為工作的主要目標和根本方法。劉少奇原來說過:“在黨開始建立的階段,主要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我們黨員所做的奮斗,努力和犧牲,都是為了更好的給人民群眾幸福,不是其他的目的。”不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制定的路線,還是在過渡時期制定的發展路線以及社會主義時期初級階段制定的方針都明顯的表現出了人們的共同利益需求。還有黨的主要任務和宗旨使得黨的政治路線一定要依靠群眾的力量,需要大部分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在革命的時候,國家需要獨立,人們需要自由,更需要眾多人民的廣泛幫助和大力支持,也就是所謂的兵民是勝利的基礎,戰爭的偉大之處體現在人民群眾的幫助中,只有充分的調動全國的人民,就可以有效的消滅敵人,構建和改革階段,要實現國家興旺,民族強大,人們生活幸福美滿,還是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發動人民群眾的主體性。
2 黨的根本思想路線是群眾路線,是完成思想任務的基礎
所謂黨的思想路線,也可以稱為黨的認識路線,是黨進行活動的行動指南和行為方式,也是黨進行政治建設,組織構造的基礎。經過長時間的革命和構建,要善于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去驗證真理和發展真理的思維方式,這個觀點的提出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更是群眾路線在黨的行為方針中的重要表現,并且群眾路線還是保證這個思想有效運行的基礎,更是黨所要堅持的基本觀點。
在現在的中國共產黨中所規定的“實事求是”,就需要尊重客觀實踐、符合群眾利益、密切聯系實際,其中的實踐和實際就是要聯系群眾、尊重事實。所謂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符合人民群眾的實際體驗和基本需求。黨要不斷的深入群眾的真實生活,探尋群眾的內心感受,有效的發現群眾中的實踐經驗,能夠從群眾經驗中去發現優勢,從而找到符合真理的理性認識,從而制定出符合實際,滿足人們根本利益需求的政策和方法。理論和實際相融合就是把黨的理論、方針、路線和群眾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融合。人民群眾不但是黨制定方針和策略的主要力量,還是黨實施方針、政策的根本基礎,所謂的“實事求是”就是要求黨要正確的面對現實,不做唯心主義,要把群眾和實際結合在一起,要能夠在群眾的角度去觀察問題,知道群眾的內心感受,關心群眾的日常生活,用真誠來感染群眾,有效的處理群眾中的問題,在實踐的過程中去驗證真理和發展真理,把政策和思想融合到群眾的實際生活中,不斷進行修改,利用群眾的實踐經驗,來有效的幫助群眾去認識和掌握黨的政策動向,從而通過群眾的力量來改造世界,滿足群眾的真實需求和根本利益。如果脫離了群眾路線,黨的政策方針就會和實際相脫軌,就不會有正確的思想認識。
3 黨的組織路線主要是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我們黨進行政治活動的主要力量
黨的組織路線是依據一定的歷史階段來進行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準則,是政策方針有效運行的根本。進行革命和創造事業是人民群眾的目標,要努力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來取得成功。黨的主要目標就是組織和調動黨內外的人堅持群眾的力量。劉少奇說過:“我們黨進行的所有工作一定要和群眾聯系在一起,我們黨的組織路線,需要從群眾中獲取,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進行政治活動的主要力量,更是黨組織的主要路線。”在我國黨內建立的一些民主制度和集體領導制度,能夠有效的調動干部活動,這些路線和方法都要依靠群眾的力量才能實現。
以民主制度為根本,在民主制度的基礎上,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也就是先從領導做起,在領導示范的作用中,再到群眾中去,就是領導在后面發生作用。所以,黨的民主集中制不僅要集中人民的力量,還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如果脫離了群眾,黨的組織工作就不能進行,組織路線就不能發揮其實際的價值。
4 依靠群眾是黨工作的主要方法,也是黨工作的基本原則和管理方式
黨的工作路線和方法是跟隨不同的歷史時期而發生不同的變化。黨長期的發展和創造中建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例如:理論和實際的有效結合,管理人員和群眾相融合,單個號召和普遍動員相結合,抓兩頭帶中間等方法,這些方法的主要內容就是以群眾為基本動力,都有效的發揮了群眾的力量。早在1943年6月,毛澤東同志對于黨的群眾路線和工作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我黨的實際工作中,如果進行正確的領導,就要起源于群眾,再回到群眾中去,轉而言之,把群眾的觀念融合起來,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再到群眾中進行宣傳和傳播,變為群眾的意見,讓群眾堅持去做,付諸行動,在實際的經驗中反映出這些意見的正確與否,然后融合群眾的力量,持續堅持下去。這種循環往復,使得答案一次比一次精準,更加的豐富生動。劉少奇對其也進行了一些研究,群眾路線就是需要黨和人民群眾構建良好的關系,使得黨能夠采取正確的態度和方式去堅持群眾路線,這也需要我們黨的管理人員和大多數的人民群眾進行有效的融合。我們黨的主要路線就是群眾路線,構建黨的領導思想,堅持黨的有效領導,促進黨事業的全面發展,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和幫助。
群眾路線一方面是黨,一方面是群眾,領導和群眾相聯系,領導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人民群眾之中,綜合所有人民的智慧,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要依靠群眾的力量,相信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要相信人民,和人民搞好關系,那么我們就不懼怕困難,困難也就不能壓倒我們,我們就可以打敗困難。所以,黨的各級領導人員要尊重人民,努力向群眾學習,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充分的表現出領導的力量,加強領導能力和領導藝術,從人民群眾中收獲更多的力量和養分。
5 總結
根據上面的描述,群眾路線是我黨必須要堅持的基本路線和方針,不論在任何環境中都要堅持不懈,也是黨制定和實施政治思想和組織路線的有效方法。有關歷史經驗表明,未來也會進一步證明只要我們努力依靠群眾,幫助群眾,來源于群眾,再回到群眾中去,我們的黨就會勇往直前,走向繁榮。
參考文獻
[1] 程一方;論如何全面踐行群眾路線推動檔案服務工作[J]. 辦公室業務. 2014(13)
[2] 衣永紅,包曉峰;“中國夢”內蘊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J]. 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2)
[3] 黃小華,孫微微,吳青云.;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做好高職輔導員工作[J]. 中國職工教育.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