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形象思維對中學生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中學階段數學課程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數學教學實踐,在對數學形象思維概念進行闡釋的基礎上,圍繞價值意義和培養策略兩個方面對數學形象思維能力展開分析研究,積極探索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新途徑、新方法,以實現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目的。
關鍵詞:形象思維;價值意義;培養策略
數學形象思維是形象思維在數學領域的一種表現,它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具有特殊的發現功能。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訓練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借助直觀形象進行推理論證的能力,從而培養運用圖形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以及數形結合能力,是中學階段數學課程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筆者從數學形象思維的概念入手,主要結合數學教學實踐,著重從價值意義和培養策略兩個方面對數學形象思維能力展開分析,努力嘗試和探索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新途徑、新方法,以達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目的。
一、數學形象思維的概念內涵
人類的思維結構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形象思維,一是抽象思維。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之一,形象思維主要著眼于事物的感性整體,并在關于事物的綜合考察中,運用畫面、場景、圖表、語言文字和符號等直感形象信息來間接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律。由于它形象生動、直觀動人、易于理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易于把握數學對象的本質特征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較好地解決數學問題。所謂的數學形象思維,就是一種運用直觀感覺來反映數學對象結構關系的一種心智活動,它往往構成思維與對象的直接聯系,其基礎在于數學知識組塊和數學直觀的整合。當解決新問題時,運用直觀上獲得的數學表象,迅速與有關數學概念、公式等相聯系,并以直接推斷的形式把握對象關系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比如我們在數學中碰到判斷二次函數的系數a、b、c的值對圖像位置的影響時,大腦中就會出現一個一般二次函數的圖像,即數學形象,由這個具有概括性的直觀圖像結合具體的a、b、c值就可以確定圖像的位置。
二、數學形象思維的價值意義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數學教育中,教學內容較之以前更加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發展,尤其重視模型、圖案等感性材料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鼓勵學生借助直觀表象來分析數學對象的性質和關系,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的目的。在《普通中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就明確要求,“應在教學過程中切當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示空間圖形,為學生理解和掌握幾何性質的教學提供形象支持。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線性規劃的基本思想,借助幾何直觀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數學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許多研究表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具體形象的模型,可以幫助學生較為透徹地理解數學對象的本質特點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尤其在高度抽象的數學知識講授中,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
參考文獻:
陳志權.淺談數學形象思維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0(03).
作者簡介:張占金,男,1963年7月出生,大專,就職于甘肅玉門市第三中學,研究方向: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