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中途接班的情況,教師既不熟悉學生的基礎,又不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那么如何盡快進入角色,縮短師生間的磨合期,以便于快速進入高效的復習準備狀態,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三;學困生;復習
2013屆高考結束后,在學校的安排下,我來到了新的高三年級,即2014屆高三。現在,這批學生也即將結束他們一年緊張的復習,面對6月高考的絕殺。回望過去的一年,有種種的感觸。從中我不僅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對這份職業也有了新的理解。
對于學困生,管or放?
作為一名工作了18年的老教師,在教材的熟悉程度上沒有什么問題,因此,在備課的環節,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是用在了備學生上。我們這個高三雖然沒有完全進入到十一學校的模式,但是,某些教學理念上還是參照了十一學校的做法,比如2013年的暑假,我們在7月中旬就開始了上課,采用的是上兩周,休一周的做法。休息期間,老師在學校值班給學生答疑解惑。前兩周的上課,我是卯足了勁,想要盡快熟悉學生,所以從上課、聽課、作業等各個方面都給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然后自己做好觀察、記錄的工作。兩周下來,學生的基本情況我已清楚,哪些是學習好的,哪些是基礎好但因為習慣不好成績不理想的,還有哪些是成績和習慣都不好以至于干脆放棄了這門學科的等等。在摸清情況之后,我就開始積極采取行動了。于是,有些學生被叫來辦公室個別談話,有些學生在班里不點名的批評,還有些問題比較嚴重的和班主任取得聯系,尋求支持和配合,對于那些所有方法都屢次失效的學生,我則是請來了他們的家長。經過這樣大刀闊斧的動作之后,到8月份在上課時,我明顯感覺到很多學生比剛接手時更有規矩了,上課也順多了,最直接的效果是,在8月份年級的月考中,我所教的兩班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可是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去改造他們的不良習慣,也看到他們整體取得了可喜的進步,結果卻明顯地感到一些學生對我的抵觸。作為老師這么多年,我一直都和學生關系融洽,這次是怎么了?在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的溝通交流后,我明白了,原來這些學生懶散慣了,我的嚴格讓他們感到很難受,所以有時會故意找點麻煩。作為我的本心,是希望把所有的學生帶著一起往前走,能走多遠走多遠,我真心地希望在這寶貴的一年里,盡我所能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使他們每個人都能夠有所提高。在了解情況后,我才知道由于特殊的招生政策,有些學生已經睡了兩年了,現在我突然不讓他們睡覺了,所以,他們意見很大。那我是不是索性也不管他們了,任其自生自滅呢?雖然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想想這些孩子哪一個不是父母的希望,誰又希望自己差呢?我還是不能放棄他們,即使他們高考時成績只能多5分,10分的,那也是好的。雖然,在我的鼓勵和督促下,這些學生堅持了一段時間,成績上或多或少有所進步,但是很少有人能堅持學到最后。我想,作為老師,我們在面對大額班級時可能真的會因為精力有限,無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但是,至少我們努力過,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高三復習的節奏,快or慢?
以往的高三復習通常有三輪,即課本,專項,綜合。在這屆高三復習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的工作安排,我并沒有進行嚴格意義上的三輪復習。首先,課本肯定是要過的。但是,怎樣復習?復習到哪冊?時間如何安排?高考復習的節奏如何把握?這是關乎學生學習效果的大問題。針對近兩年的高考大綱上說明的,高考試題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和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考察,我決定將復習的節奏安排重頭放在課本上。在復習課本知識時,注重知識積累和準確運用,同時每冊書重點復習語法要點,將語法的講解貫穿到課本的復習中,讓學生反復見,反復體味這些語法現象在實際語境當中的運用,同時適度跟上有針對性的練習用以鞏固。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以往在二輪復習做語法專項講練時,學生很厭煩而造成的復習效果不理想。同時,也能夠將復習資料根據自己的講課進度和內容作高效、合理的利用。同時在此期間,除了學校每月一次雷打不動的月考外,我也兩周一次給他們做綜合卷,以此來培養學生合理調整做題順序,有效利用考試時間的能力。這樣一來,我復習課本的時間似乎很長,其實,從復習的效果上來看,卻比以往為趕進度的快速復習要有效的多。在高考復習的最后階段,沒有像往屆那樣,最后階段猛做完型和閱讀的練習,我將重點放到了作文和改錯兩類題的訓練上。這時候,我慢了下來。從作文的類型開始,挑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帶著學生一起,從文章的審題架構,到要點的羅列,到連詞成句,連句成篇,再到最后的修改謄寫,一步步走,一篇篇寫,用了一周半的時間完成了7篇作文的寫作練習。這樣使學生熟知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從而盡量在自己的寫作中爭取分值;知道如何能夠寫出對的句子,進而盡量寫出好的句子;從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兩方面的精心布置來吸引判卷教師的注意力,爭取高分。改錯題的訓練是和語法填空結合起來的,作為今年高考新題型出現的語法填空題和改錯題有很多相似之處。它非常注重篇章的內在結構,既考查學生對基本詞匯的理解和掌握,也注重語言的語用功能,和改錯題一樣,對學生的基本功要求很高。幾套題復習下來,學生們認識到,語言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詞匯上來,掌握好考綱詞匯的正確拼寫、基本用法、固定短語及常見結構等對于他們做這類題是多么重要。這時,我每天上課開始呈現考綱詞匯,每節課10分鐘,150個詞匯,要求學生梳理出不會或不熟的詞匯,下去后再自行復習,彌補知識漏洞,學生復習詞匯的積極性也高漲了起來。
總之,高三的這一年,是考學生,考家長,更是考老師。對于不同的學生,老師能給予的指導當然也是不同的。語言的學習的確是需要積累的,但是,合理的方法一定會提高學習的時效性。所謂教無定法,我們面對著一個個鮮活的不同個體,教法當然也要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秦顯水.考前巧安排[J].考試:中考版,2007(05).
作者簡介:楊玫,女,1971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新疆克拉瑪依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