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是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借助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從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表達能力的培養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三個方面進行概述,以期能夠真正發揮語文閱讀的價值,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培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文素養;小學語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文就從閱讀教學的角度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概述,以確保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借助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際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鑒賞中感受美,進而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下獲得情感的體驗,最終,使學生享受審美樂趣。
例如,在教學《走進麗江》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閱讀時,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跟隨著作者去感受麗江的神奇和美麗。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句子進行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感想。比如,“麗江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狀延伸,并分出無數條街道,整體形成網狀布局。條條街道有小橋,小橋兩邊是人家,橋下有潺潺的流水……”等等,讓學生在鑒賞中感受麗江的美,進而使學生真正得到美的體驗。如果班上有喜歡畫畫的學生還可以將自己想象中的畫面描繪下來,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借助閱讀教學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表達能力是其價值的直接體現,但是,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嚴重阻礙了語文價值的實現,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文本“復述”活動、“講故事”活動等等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鍛煉表達
能力。
例如,在教學《鯀禹治水》時,由于這是一篇古代神話故事,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為了在幫助學生養成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能促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在結束這節課的授課之后,我組織了“講故事”活動,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開口說,二來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為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令我欣慰的是,學生非常喜歡神話故事,有學生講了“共工怒闖不周山”“精衛填海”等,還有的學生講了“盤古開天辟地”“神筆馬良”等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熱情很高,這樣就為學生喜歡說奠定了基礎,當然,為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打好了基礎。
三、借助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也是教師和學生都認為比較難的,當然,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借助語文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眾所周知,閱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收集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的平臺。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鼓勵學生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好的字詞、優美的句子等摘錄下來,并進行仿寫或者是靈活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會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語文素養也會隨之得到提高。
當然,除了上述三點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閱讀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等,這些素養都可以借助語文閱讀教學實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閱讀的價值,讓學生在讀、在感悟、在鑒賞、在體會的過程中促使語文素養獲得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劉巧彬.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J].學周刊:B,2010(06).
作者簡介:黃旭霞,女,1979年8月出生,大專,就職于福建省南安市羅東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