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教育,教育作為堅強的后盾,是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因此教育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是人們最擔心的問題。近幾年教育不斷的改革,改變教學模式,真正地實現了教學的實效性,同時也對以前教學中暴露的問題制訂了相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實效性
我們就以小學數學為例簡單地談談在小學數學方面如何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怎樣開展實效性的數學課堂,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分期分段制訂教學目標
目標是教學的開端,是教學的出發點,同時也是教學的成果。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擺著為學生著想,一切都要以學生為本的心態去教學,但是事實卻并非這樣,根據調查表明,許多數學老師在教學中都沒分期分段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制訂的教學目標都是一個學期的教學目標,這不容易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錯誤,不適宜學生的發展。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調節的作用,不會迷失教學的方向,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二、設計以“學生為本”的情境模式
情境模式教學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教學的關鍵。數學本來就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如果再采取死板的教學模式進行講解,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同時也達不到教學的目標,甚至會影響學生的正常發揮。因此,情境模式的設計是相當重要的,情境模式能夠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這更適宜學生的理解,并且能夠熟練地掌握數學知識,同時還能很好地將其運用到生活中,這更有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比如,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加進一些數學的小活動,“搶答比賽、數學游戲、小組討論”等一些趣味的數學活動,在小學數字的運算是比較重要的,老師可以出一些加、減、乘、除的數字運算,讓學生進行口算,進行搶答,這能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三、與時俱進,創新教學理念
作為一線的教師,要明確自己肩上的重擔,與時俱進,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的束縛。傳統的教學理念就是將教師作為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著教師展開,學生成為配角,這不適宜學生的發展,而且傳統死板的教學模式禁錮了學生的思想,老師講的什么學生學的就是什么,沒有一點開放性,一切以說講為主,注重說教,這樣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發展沒有一點促進作用,甚至會阻礙學生的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應該是一個思考實踐的過程,現在大多數的教學都用到了多媒體教學,所有的老師認為多媒體輔助教學是相當不錯的,但是老師從不從學生的位置來考慮,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需求,盲目地采用措施,起不到任何教學效果,所以老師在授課前要從學生的位置進行考慮,一切教學活動都要符合學生的要求,同時還要達到教學的目標。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符合學生的開放性試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在講完百分數的應用題之后可以根據實際創新這樣的試題:“現在人們都喜歡游玩,小明一家打算去一個公園游玩,可是在賣票時出了問題,如果買的是三張全票,其余的票價都打5折,如果一家人購買團票,會優惠70%,每個人的票原價都是300元,問哪種購票核算呢?”這就會引發學生的思考,并積極地去考慮問題,很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新課標改革的重點在于一切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展開,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且要摒棄傳統教學理念,創新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深化我國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陳隨治.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05).
作者簡介:景素霞,女,1970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小學,從事數學教學工作,海安縣數學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