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民族鄉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正確、全面了解民族鄉,加快民族鄉的發展,是值得重視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如何做好民族鄉概況的編修工作進行分析,著重對編寫內容和注意事項進行探討。作者認為,民族鄉概況的編寫意義重大,希望本文能夠引起相關部門和學者的重視,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加大力度對民族鄉的現狀展開更為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編修;民族鄉概況;思考
民族鄉(鎮)是縣(市)人民政府領導下的基層政權機構,是我國為保障散居少數民族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而設立的鄉一級行政區域,是我國特有的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內部事務、依法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一種基層政權形式,它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一種補充形式,是我國民族平等政策的一種具體體現。民族鄉(鎮)比一般鄉(鎮)有較多的自主權。民族鄉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正確、全面了解民族鄉,加快民族鄉的發展,是值得重視的問題。這就需要方志人全面客觀地記述民族鄉概況。筆者在參與《中國民族鄉概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鄉概況》的編纂過程中有一點粗淺之見,現特奉獻于各位同仁學者。
一、民族鄉概況及其編寫意義
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給修志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賦予修志工作者新的使命。要想做好民族鄉概況的編纂工作,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民族鄉概況?民族鄉概況是全面、客觀、準確地記錄民族鄉地理環境、人口與民族,以及成立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資政、教化、存史為目的的綜合性官方性資料工具書。
民族鄉,是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鄉級行政區域,是少數民族依法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一種基層行政建制,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一種必要補充形式。據《中國民族年鑒》(2012卷)統計,截至2011年,全國有民族鄉1128個,分布在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上海、山西、海南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未設立民族鄉,民族鄉最多為貴州和云南,分別達到252個、145個。民族鄉工作是我國民族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好民族鄉工作對于不斷推進我國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十分重要的。民族鄉概況的編寫,直接關系著民族工作的科學發展,它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圖文并茂地展示了民族鄉的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社會現狀、科教衛生、風土人情和文化藝術,就民族鄉的科學發展提出了實事求是的對策建議,其中的真知灼見可助推民族地區和各族群眾脫貧致富,也能為和諧社會構建、新農村建設和民族文化創新提供歷史借鑒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不僅對總結過去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我們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也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同時,編修民族鄉概況不僅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民族鄉的基本情況,推動民族鄉工作的開展,而且有助于對民族鄉現實發展狀況的理論探討。
總而言之,編修好民族鄉概況,對于民族區域自治的研究,祖國的歷史發展,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和民族關系,各民族鄉的繁榮昌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還對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實現民族平等,維護祖國統一,促進各民族鄉經濟、文化建設的共同繁榮和發展,進一步總結和研究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工作的成就、經驗和問題,發展我國民族學、民俗學、語言學、社會學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與此同時,民族鄉概況能為政府機關的政策制定和專家學者的學術研究提供資料和參考,能引導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少數民族和民族宗教工作。
二、關于內容的編寫
民族鄉概況應記述哪些內容呢?雖然文章在這方面的論述幾乎沒有,但我們可以參考鄉(鎮)志的編寫方式和體例,以及已出版的民族鄉概況。
首先,我們要明確編寫民族鄉概況堅持的原則和編寫重難點。民族鄉概況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充分尊重事實,充分體現黨的民族政策,體現“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體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編寫民族鄉概況要以改革開放為重點,充分展示30多年民族鄉的發展變化,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民族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全貌,以科學翔實的史料使世人和后人全面了解民族鄉的歷史與現狀,起到資政、教化、存史的功能。
其次是要詳細制定編寫提綱,突出重點。值得參酌的有兩個,一個是不少省市、直轄市民族(宗教)事務部門編纂出版的民族鄉概況,如《貴陽市民族鄉概況》、《四川省民族鄉概況》、《黑龍江省民族鄉概況》、《湖南省民族鄉概況》、《浙江省民族鄉(鎮)概況》、《重慶民族鄉概況叢書》等。另一個是2013年9月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編纂的《中國民族鄉概況》,尚未出版。筆者認為,編寫民族鄉概況要繼承并創新《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區地方概況叢書》(于2009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和已出版的民族鄉概況的編寫體例,介紹各民族鄉的基本情況,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促進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科學發展。綜合起來,主要內容包括:基本情況或鄉情概述(環境、資源、氣候、人口、民族)、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名勝古跡等)、歷史沿革與行政區劃、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農業、鄉鎮企業、交通通信、財政稅收與金融、旅游、教育科技、人才隊伍、文化藝術與廣播電視、醫療衛生與體育、社會保障與扶貧開發、鄉鎮建設與環境保護等)、民族(宗教)事務工作、大事記等。既要反映本民族鄉經濟建設的成就,也要重視社會事業發展的展示,要有一定的信息量和厚重感。同時,突出新發展、新變化和亮點,突出本民族鄉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三、編寫民族鄉概況要注意的事項
(一)找準編寫出發點和立足點是關鍵
社會主義新方志是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編修的,因此,民族鄉概況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資料系統記述各民族鄉的歷史發展和現狀,突出時代特點、民族特點和地方特點,做到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起到“資政、教育、存史”的作用,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當然,在站穩馬克思主義的立足點的同時,也要注意志書的客觀性。志書是“志”而不是“史”,它是用來“資政、教育、存史”的。客觀、如實地記述、反映各民族鄉的發展規律,是志書的靈魂。因此,民族鄉概況不能單純地從主觀愿望出發,在志書中使用政治色彩濃的、帶有評論性的字眼,以免志書失之偏頗。
民族地區編寫民族鄉概況的特殊意義何在?筆者認為,那就是為了全面、客觀地記述各民族鄉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這既是我們的出發點,也是我們的立足點,而且又是它的特殊意義所在。民族鄉概況作為民族鄉的第一部志書,是地方志書的一員,把各民族鄉人民的活動作為重點記述,立足于各民族鄉,記述各民族鄉的建立史、發展史。
(二)準確記述各民族鄉歷史沿革是必要內容
民族鄉的產生有其一定的歷史背景,提出建立民族鄉與提出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同時的。這主要基于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最大程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即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首先提出來的。(1)1942年4月,陜甘寧邊區政府劃定了定邊的四、五區和城關鎮的兩個自然村為回民自治區。9月,又劃定曲子縣的三岔鎮為回民自治區。以后,邊區政府又在伊克昭盟建立了城川蒙民自治區,還在回民聚居的農村(如關中正寧縣)陸續建立了一些少數民族自治區、鄉。在少數民族自治區內,由少數民族自己選舉區、鄉長,管理自治區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2)這就是我國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區和民族鄉。同時,民族鄉和民族區域自治地方都是在黨的同一政策的指引下發展和完善的。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把建立民族鄉作為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內容和形式來考慮,早期的民族自治地方就包括區、鄉、村三級。1954年頒布的我國第一部憲法,規定少數民族聚居的鄉稱民族鄉,不冠以自治名稱。對此,中共中央統戰部在對1954年憲法草案中有關少數民族幾個問題的說明中指出:“憲法草案上規定,少數民族聚居的鄉稱民族鄉,不冠以自治名稱,這是因為幾年來的經驗證明,在相當于鄉一級的自治區,由于地區很小,人口很少,受條件限制,不可能行使憲法草案第二章第五節規定的自治權,所以不叫自治鄉,而叫民族鄉,以區別于民族自治地方。”(3)1983年2月,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起草的《民族區域自治法》征求意見稿說明中指出:“1954年憲法頒布以前,縣以下的區、鄉范圍的民族聚居區都可以成立自治地方,但后來鑒于只在一個區、一個鄉的民族聚居區建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有困難,因而從1954年憲法頒布以后,這些民族聚居區,不再建立自治地方,只設立民族鄉,以適應這些小聚居民族成分的特殊情況。”(4)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民族鄉數量發展到現在,已有1100多個。編寫民族鄉概況的關鍵就在于準確記述各民族鄉的歷史沿革,如建立時的歷史和變更的情況。這是對歷史負責,對我們黨負責,也是對我們自己負責,對后人負責。值得一提的是,在續志時要及時修訂、補充和完善。
(三)明確民族鄉的性質和地位,如實記述各民族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是重中之重
民族鄉與一般鄉都是縣以下的基層政權,但民族鄉與一般鄉比較,具有更多的自主權,體現出自治的性質。而與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相比,民族鄉又不是完全的自治區域,因為在只有一個相當于區或相當于鄉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內,事實上不可能完全行使憲法中規定的各種自治權。民族鄉不可能建立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等完善的立法機構以及其他與民族區域自治有關的部門以行使自治權。民族鄉雖然屬于民族區域自治范疇,但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只能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補充形式——這就是民族鄉在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的地位。因此,在明確了民族鄉的性質和地位后,編修人員要本著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原則,要充分反映各民族鄉成立以來在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發展變化。這是民族鄉概況記述的重點。
(四)注意突出地方民族性和時代特色
編修人員要通過自然環境、民族構成、歷史沿革、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鮮活史料來多方展現各民族鄉的地方民族性特點,將歷史資料與現實的活史料有機地結合與統一起來,做到既能貫通古今,反映出民族發展變遷的歷史脈絡,又能詳今略古,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五)注重甄選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圖片
當現代攝影技術走入古老的地方志后,作為方志傳統體例之一的圖,發生了質的變化。民族鄉概況中,文字不易表達的內容可以通過圖片來反映,或者補充文字敘述說明的不足,使得民族鄉概況所記錄的事物更加完整、形象、具體。所選的圖片除要符合志書要求外,還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如要充分反映民族鄉時代風貌的紀實性,直觀顯示地方特點和民族特點,較完整地保存人文史跡。同樣,照片選材要盡量是本地區別于它地區獨有的,不能拼湊“十樣錦”。
四、幾點思考
一是領導重視,成立編寫小組。希望相關部門組織編寫民族鄉概況,給予財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將民族鄉概況的編寫納入地方志書編纂體系,準確認識其所能發揮的“資政、存史、教化”作用。同時,要提高地方志的使用率,首先要求志書的內容和形式與民族鄉科學發展的需要相適應。
二是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總結第一輪《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的編寫經驗,一些章節目的設置,凡可前后照應的盡可能都要照應。如在記述經濟方面的內容,可以設置一些相應表格來完成。讀者通過表格,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民族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情況。在志書門類劃分標準上,盡管志書傳統的橫分門類、以類系事的方法仍適用于民族鄉概況的編寫,但那些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事物要在概況中得到充分反映,就必須不拘一格,靈活地使用其他分類方法,如大事記不只是記大事,也可記微觀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圖片除地圖外,圓形結構圖、曲線圖、折扇圖等各種統計圖同樣可以豐富民族鄉概況的內容。
三是民族鄉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無論是民族鄉經濟社會發展,還是民主法制建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民族鄉工作在長期的時間中不斷得到充實,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同時,民族鄉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在新的發展機遇中,民族鄉同樣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民族鄉的研究不僅要研究民族鄉的發展歷史過程、歷史背景,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民族鄉的現實發展狀況。沒有新情況、新問題、新發展的研究就不可能有理論上的提高和發展,要對現實狀況進行研究就離不開準確系統的統計數據和深入的田野調查。遺憾地是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專家、學者對西北部民族鄉的發展狀況進行深入實地的、系統的、全面的調查,更沒有與此相對應的各民族鄉志。希望本文能夠引起相關部門和學者的重視,加大力度對民族鄉的現狀展開更為深入的研究。
注釋:
(1)朱秀宏、姜勇:《試論關于民族鄉的建立及其制度建設問題》,《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第14—16頁。
(2)參見中共中央統戰部:《民族問題文獻匯編》(1921年7月—1949年9月)《前言》,第8頁。
(3)陳海超、王尚仁:《新疆民族鄉建設的幾個問題》,《民族理論研究》1990年第2期。
(4)王尚仁:《新疆民族鄉問題初探》,《民族理論研究》1987年第2期。
參考文獻:
[1]覃乃昌:《關于民族鄉的幾個問題》,《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2]重慶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會編,滕新才、陳興貴主編:重慶民族鄉概況叢書,四川金城出版社,2013年3月1日第1版。
[3]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編,李增夫主編:湖南省民族鄉概況,湖南省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4]四川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會編:四川省民族鄉概況,四川省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5]貴陽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會編:貴陽市民族鄉概況,貴陽市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
[6]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編:浙江省民族鄉(鎮)概況,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1日第1版。
[7]黑龍江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會編,通拉嘎舒展主編:黑龍江省民族鄉鎮概況,1993年12月第1版。
[8]沈林主編:中國的民族鄉,民族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