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玲
摘 要:本文基于中高職英語課程銜接研究,以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語言學相關理論為依據,以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為導向,探討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原則、思路及其具體內容,旨在促進中高職英語課程的有效銜接和高職英語的科學發展。
關鍵詞:職業導向 中、高職英語 課程銜接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187-02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高職英語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職業為導向來確立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成為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的一種趨勢。該理念下的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包括課程的準確定位,培養目標的再認識,相應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管理和教學評估體系的合理安排和構建,教學整體設計、單元設計等等,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需要高職英語教學工作者去不斷探索。而近有效年來高職生源比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中職畢業生的生源比例逐年攀高,因此,高職英語課程的設計必須要考慮和中職英語課程的有效銜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學生英語水平兩級分化的問題。課程設計決定課程教學的成敗,要搞好高職英語教學,首先必須考慮中高職的有效銜接,重視其課程設計。
1 高職英語課程特點及其課程設計意義
高職英語是中職英語教學的延續,它是基于學習者需要的一種語言教學方法。該課程的學習不僅是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更是通過學習來掌握某專業或某種技術相關的英語語言表達。它和其它外語課程設計一樣,涵蓋了教學對象、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方面的,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了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等方方面面。
Hutchinson & Waters認為課程設計從根本上講就是提出一系列問題為以后的大綱設計、材料編寫、課堂教學和教學評價提供理性的基礎。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對搞好教學具有重大意義,它為實現其教學計劃、意圖、期望、目標而對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策劃、指導、監控和評價。
2 高職英語課程大綱設計理論依據
2.1 教育學對高職英語課程設計的指導意義
教育學研究從事教和學的人,揭示教學本質與教學規律。教育學與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密切相關。高職英語課程重心在相關專業詞匯的掌握。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完全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高職英語強調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和個人發展所需經歷。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通常要做大量的需求和個性化的調查。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充分體現學生的意志。在高職英語課程設計上體現為以聽說領先來帶動讀寫,強調重復法是語言學習的最有效方法。在課程設計中,所有的活動重心是任務設計,目的是使學習者經歷不同的認知活動,教師和學生都從中意識到不同的個體學習風格。
2.2 心理學對高職英語課程設計的影響
心理學(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研究的對象和關注的問題有情感、感知、學習、認知、動機、記憶、個性等等。高職英語課程設計針對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來進行。問題設計主要體現為通過話題討論,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等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課程設計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借助聲、像、圖、物等鮮活的立體信息刺激學生的感覺系統,提高學習效率。
高職英語課程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注意學習者在記憶、思維、智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在設計任務時,應根據不同的個體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時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根據學生不同的動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任務。
2.3 語言學對高職英語課程設計所起的作用
語言學是研究語言和語言使用的科學。它通過對語言的描寫、分析、解釋、揭示語言的本質、特征、屬性和功能,是制定外語教學目標的依據。人們對語言本質的不同認識,也對高職英語課程設計產生極大的影響。其中,心里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影響最大。
近年來,心理語言學把研究對象從句子延伸到比句子更大的單位。例如:人們是如何理解、記憶和產生語段或語篇的。了解心理語言學對高職英語詞匯和閱讀課程設計有重要指導意義。認知語言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是外界刺激與認知主體內部心里相互作用的結果。高職英語課程設計應強化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從狹義上講應用語言學就是指語言教學。而情景教學法、聽說法、交際法和任務型教學法也能廣泛適應并促進高職英語教學。
3 高職英語課程設計
3.1 設計原則
高職英語課程設置應實現中高職英語教學的順利過渡。融合高等教育的屬性和職業教育的屬性,將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也就是,把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能力的培養貫穿到職業技能的培養之中。
3.2 設計思路
高職英語教學可分為基礎英語和行業英語兩個階段實施?;A英語階段旨在銜接中職英語教學,幫助學生達到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順利通過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行業英語階段,重點突出“工學結合”能力訓練,滿足行業,企業崗位群對英語職業能力的需求。兩個階段的教學內容自然銜接,逐漸滲透融合。
3.3 課程設置設計
3.3.1 課程目標
掌握“高等技能型”英語人才必須掌握的英語知識和技能,注重發展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能夠以英語為工具,在職場交際中進行簡單的交流和溝通,真正達到高職英語課程基本要求所規定要達到的水平。
在能力目標上,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具備一定的日常和職場生活中使用簡單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信息交流的能力。在知識目標上,掌握適合上述能力目標的基本詞匯和表達方式。在實訓和實習目標上,要覆蓋所學知識,具有一定典型性和實用性,大力發展學生實際應用所學英語語言的能力。endprint
3.3.2 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目標,各專業生源特點和各專業目標崗位對英語的需求,精心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劃分教學模塊,分配教學課時。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使不同水平層次學生的英語水平都有所提高。
在基礎英語模塊教學階段強調與中職英語的有效銜接,增強學生詞匯量,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語言技能。在聽力技能方面,能夠理解聽力材料的要點和大意,聽懂具體信息,并做出一定推斷。在口語技能方面,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能夠進行簡單的提問和作答。在閱讀技能方面,能夠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意思,快速查找信息,理解文章大意,理解作者觀點和態度。在寫作方面,能夠使用所學詞匯、句型等進行日常書信、通知、電子郵件等寫作。
在行業英語模塊教學階段主要強調工作崗位所涉及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培養。該教學是建立在基礎英語教學模塊之上的,同時該階段的教學可以結合校內實訓和企業實習,使學生鞏固所學,并將所學應用到未來崗位之中。
3.3.3 教學模式
針對各專業所對應的崗位要求,設計教學模式。在基礎英語教學階段,可以采取交際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語法教學法等進行模塊化教學;在行業英語教學和實訓教學中,可采用項目驅動,任務型教學模式等。此外,可以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使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教學手段,建立合理的個性化課外學習和自學模式。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
3.3.4 教學資源
除統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以外,各種英文報刊雜志,應用文寫作材料,網絡資源,影像資料等都可以成為高職英語教學資源。另外,各專業群(專業)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組織教師和企業人員編寫適合本專業群(專業)的行業英語教材。
3.3.5 課程考核
改變單一的考核模式,采用多元評估體系。除了考核學習計劃的制定情況,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到課率,課堂活動參與情況,自主學習情況以外,還可以結合其它與英語學習相關的考核和認證,比如: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寫作大賽及全國大英競賽等等。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并增加形成性評價的比例,淡化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期末考試,改變用終結性評價決定一切的局面。
4 結語
新形勢下的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必須考慮與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還要淡化應試教育,以職業為導向,確立精準、明確的教學目標,突出學科建設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特色,強化課程和教學的崗位工作指向性。高職英語教學與社會需求緊密聯系,必須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戴煒棟,王雪梅.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育體系[J].外語界,2006(4):2-12.
[2] 蔡基剛.外語能力培養與我國外語政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5):29-32.
[3] 劉黛琳.高職高專外語教育發展報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張慶宗.外語教與學的心理學原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