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姣平 謝勇軍
摘 要:當代高職學生就業價值觀缺失主要表現于就業取向功利、就業目標模糊、個體至上化、職業精神缺失等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當代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培養當代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職業精神。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學生;就業觀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3-0181-02
在現代社會,當代青年的價值實現程度已經構成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重要指標之一。人類邁入21世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代中國也發生深刻變化,胡錦濤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將這種變化概括為“四個深刻”,即“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1]。誠然,此種深刻變革伴隨的負面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沖擊著當代高職學生的就業價值觀,更為嚴重的是導致當代高職學生扭曲了自身的就業價值觀。因此,加強高職學生就業價值觀的教育尤為重要。當下,探究高職學生就業價值觀培育的有效路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這無疑是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題中之意。
一、當代高職學生就業價值觀的現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從宏觀上來看,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黨及政府的高度重視,為當代高職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就業環境;從微觀上來看,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出現了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現象,尤其是近年來人才市場出現的招工難與就業難并存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目前,高職學生的就業價值觀主流是積極的,但在多方因素的制約下,部分高職學生出現了就業迷茫、心態消極、意志消沉、價值迷失、行為失范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他們就業價值觀的缺失。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就業取向功利。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和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與侵蝕使得社會價值觀念出現紛繁復雜的多元化趨勢。多元化的價值取向使得相當比例的高職學生過分追求物質利益,熱衷于拜金逐利,利益至上,缺乏奉獻精神。比如,部分高職學生有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但在求職時會選擇待遇好、工資高、條件好的崗位,不愿意從事累、苦、臟、險和低工資的崗位,特別是不愿意去西部艱苦地區或邊遠落后地區就業。
第二,就業目標模糊。據調查,絕大部分高職學生沒有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甚至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毫無實際意義[2]。基于此,他們缺乏人生理想的規劃,抱著一種順其自然的消極態度。一方面,他們沒有及時地跟蹤市場的需求,對當前的就業環境缺乏充分了解;另一方面,他們對自己的就業目標認知模糊,對就業崗位選擇相對隨意,更多情況下是以工作報酬作為主要的評判標準,從而忽視了自身的發展和社會價值的實現。
第三,個體至上化。部分高職學生在工作中過分關注個人利益,他們把自我利益的實現和促進自我發展作為人生最大追求,信奉自我價值高于一切,嚴重缺少社會責任感。比如,不少高職學生貪圖眼前的“經濟利益”,對工作只求回報不求付出,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不愿真正主動地為集體和他人以實際行動給予付出。
第四,職業精神缺失。有關資料顯示:“高職學生在工作中存在職業精神普遍缺失的現象,具體表現為缺乏敬業精神。”[3]由于缺少愛崗敬業意識,剛工作時具有濃厚的熱情,但往往不具有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力,使得他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常常會選擇逃避甚至選擇放棄工作的行為。比如,一部分學生在頂崗實習等職業實踐活動中,因薪酬低于正式員工而心態失衡,也有因為缺乏艱苦奮斗精神而半途而廢。一部分學生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不愿意從基層做起、從小崗位干起,也不愿意開拓新的途徑。在當前就業形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重挑戰的情況下,仍然很少有年輕人勇于開拓、敢于創新、不畏艱難地進行自主創業。
總而言之,伴隨社會的整體進步,給當代高職學生的就業價值觀帶來了新的沖擊,導致相當比例的學生在就業價值觀方面產生諸多困惑,有些問題還相當嚴重,形式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思想開始滋生、蔓延和膨脹。
二、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以“共同價值”導向筑牢學生就業價值觀的根基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這一重要論述繼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和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在這種意義上,意味著高職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具有不可回避的特殊意義。
首先,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實價值目標,是黨和全國人民的最大利益或核心利益,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追求。“富強”即國富民強,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物質基礎,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現實目標。“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做主。這充分體現的“人民性”就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優越性;“文明”是衡量社會進步的基本尺度,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最終價值取向。“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體現了中國人民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共生的理想。概言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能夠激發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奮斗。
其次,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想價值屬性,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精神要素和價值追求。“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也是社會主義追求的理想狀態。“平等”指的是人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教育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和根本途徑,通過法治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地實現個體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國家才能安邦定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觀為每一位社會成員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提供社會價值保障。
最后,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規范,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基本價值追求和基本道德準則。“愛國”反映了個人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敬業”要求公民積極樹立職業理想,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真實可信、講求信用。“友善”即友好善良,強調了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和睦相處。
概言之,“三個倡導”內涵豐富,意蘊深刻,為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筑牢了基礎,指明了方向。高職院校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廣大學生,要積極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作用,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當代高職學生就業價值觀的對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現階段全國人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具體內容的最大公約數的表述,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引導力。當下培育當代高職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價值觀,要充分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和教育功能,積極探索科學合理的、富有針對性的對策,從而優化和完善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充分發揮政府相關部門在高職學生就業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政府要為高職學生的就業提供平等環境,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不得歧視高職院校畢業生;鼓勵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在貸款、稅收和場地等方面的支持。社會各界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職學生進行就業價值觀教育,鼓勵他們洞察自我,實事求是地對自己合理定位;教育他們在就業選擇時不局限于條件好的經濟發達地區,要放寬視野,勇于選擇西部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等可以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尤其要樹立基層就業的職業價值觀,廣大青年只有深入到基層,才知基層工作的辛苦,才能得到鍛煉和磨礪,才能具有吃苦耐勞和樂于奉獻的職業精神。相關部門引導他們在求職過程中要腳踏實地、切勿好高騖遠,正確面對就業中遇到的挑戰和困難以及成長過程中的曲折,立足本職工作,努力形成“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敬業精神,自覺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第二,積極發揮共青團組織的應有功能和作用,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共青團組織在就業輔導中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積極組織學生學習和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愛國主義、敬業奉獻精神來引導高職學生到祖國最需要、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安心工作、任勞任怨,讓他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之中認清和體驗到自身的歷史使命,從而自覺地確定自身職業目標,逐步形成良好的就業價值觀。
第三,高職學生需要自覺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的思想,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高職學生要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實習訓練、工學結合的頂崗實習、見習和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注重鍛煉自己的能力,不斷提升職業技能水平;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及時跟蹤市場的需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自己的行為規范;要善于把正確的職業理想與務實的就業定位相結合,擺正思想、面對現實,在職業崗位上力爭人生價值的實現。除此之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大學生創業創新。當代高職學生要發揚“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勇于挑戰,積極創業。自主創業不僅實現了自我就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更多人的就業問題,無疑成為雙贏之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自主創業的精神是不謀而合的,將兩者有機結合,有助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
綜上所述,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民族振興的具體體現。培育高職學生的就業價值觀,應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針對高職學生就業價值觀存在的現實問題,探索科學合理的對策,有助于解決當代高職學生的就業難題,促進社會和諧和社會文明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870.
[2]劉錦霞.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探討[J].教育探索,2013(10):125.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