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媚
摘 要:在雅斯貝爾斯 “教育為了人的自我生成”的教育哲學引領下,課堂教學更應突出其過程性,讓學生在知識的發生,發現,應用過程中,在問題的分析探索中,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自主完成學習過程,達到優化學習效果。本文從教師如何研制學習生成單,開展合作探究小組,彈性預設以及運用生成性課堂資源等方面進行了高中英語生成性課堂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生成性課堂;學習生成單;合作探究;生成性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182-02
一、生成性課堂的理論支持
學習金字塔理論: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最早它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并提出的。
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二、開展高中英語生成性課堂的實踐和體會
1、研制英語學習生成單,為生成性課堂提供有效的學習目標和任務
學習生成單遵循的基本原則:主體性,導學性,層次性,高效性,開放性.
學習生成單的基本框架
學習生成單包括下列五個基本方面,學習目標,預學、探究、檢測、拓展、課堂小結和評價,其中拓展環節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加以取舍。
(1)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出發點,區別于教學目標。目標制定要具體、詳實、明確,并可操作和評價,用詞簡練。如“記住××”、“會說××”、 “會寫××、“會用××”、“會做××”,讓學生一目了然。
(2)學習重、難點
(3)課前預學
彈性預設,為學習生成預留空間。以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出發點,進行問題化設計,引導學生自主解決教材或教學要求中的基礎性問題,并對疑難問題做好標記,與同學合作解決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
(4)課堂探究
以分析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立足點,從“交流課前準備情況”入手,便于教師研判學情和有序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或展示活動,著重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借助問題的變化和深入,總結學習經驗,掌握基礎知識技能,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的學風。
(5)課堂檢測
立足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和學習要求,有針對性的編制不同梯度的練習,可為基礎達標、提升練習、挑戰練習等系列練習,突出學習生成單中當堂檢測與反饋功能。
(6)拓展
學生通過學習可能還存在一些學習的困惑,此部分就是給學生再次提供一個平臺,學生寫下這節內容還有不懂的地方,若全懂了,則要自編一道題目,老師批改過程中要關注此交流平臺,在下一節課時可以適當展示學生的問題或題目,被展示的同學充滿著一種自豪感,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良性循環的學習風氣,有利推動課堂變革。
(7)課堂小結和評價
學生總結自己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羅列出沒有掌握或者易錯的知識點,并自我評價上課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培養學生自主反思總結學習經驗和方法的習慣。
2、巧用生成性課堂資源,預約精彩生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有不同的理解,對解題有不同的方法,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課堂上,教師及時發現并捕捉師生,生生,學生與文本對話中產生的有價值的問題和信息,在亮點處引領,在迷茫處指導,使課堂產生新的思維碰撞和交鋒,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預約出精彩的生成。
(1)鼓勵質疑,發散思維,在問題中促進生成。
著名學者波茲曼N.Postman 等人指出,“一旦你學會了如何問問題,你就學會了如何學習,對于教師來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5] 教師要鼓勵學生帶疑進課,課中產疑,課后再生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問題意識。如在新授課Module1Unit5 Using language中,討論“whats your opinion of being famous?” 某學生提出“It is stupid for Freddy and his band to go back to the lake” , 其他同學對此各抒己見,在學生的質疑和討論中,教師總結“Different people attach different opinions to being famous.” 從而得出成名本沒錯,不同的人對成名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2)將錯就錯,順勢而導,在錯誤中促進生成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待學生解題或者理解文本時出現的錯誤,教師一般采用訂正和評講的方法馬上指出學生的錯誤。但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角度看,這種處理方式使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與印象并不深刻。學生出現的錯誤,是他們樸實思想最真實的暴露,如在定語從句新授課中,學生給出 “There are 50 students, some of them are reading”,教師讓學生思考如何用兩個句子表達此句意思,學生頓悟,知道some of them的表達是錯誤的,應該用some of whom. 教師尊重學生的錯誤,用 “資源”的眼光平和、理智地用看待錯誤,并輔之以策略處理,加之引導,這樣讓學生在辨析錯誤、改正錯誤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讓“錯誤”發揮它最大的價值,實現生成。
3、構建“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學習
共同體,在合作探究中實現動態生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者,是知識與能力的主動構建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學習最終要靠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可采取“以學生為中心,訓練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的教學模式。1)組內合作探究,交流意見,解決難題。2)組間競爭,達成“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學習效果。如語言點的課型可采取“我的課堂你做主”的教學方式,教師將語言點分工給不同的小組準備,每個小組合作交流后派代表上黑板寫出該語言點的常見用法,典型例題并講解,然后由其他組進行質疑改正補充。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學習的權利,學習的自由,學習的快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開口,擔當主角,才能真正保證學習主體地位的落實,才能真正提高課堂實效,實現由“教會”到學會的轉變。
總之,在高中英語生成性課堂中,教師既要做到課堂充分的預設,制定適合學生的學習生成單,更要注重捕捉生成性的課堂資源,及時做出課堂教學的調整,在引導中點撥學生促進其生成,在學生合作探究中,在不斷的展示中使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和創新,從而突顯“以學為主”的中心,促進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 葉 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教育科學出版設, 2006.
[2] N. Postman, Teaching as a Subversive Activity, Delta,1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