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 要:一次作文課上,雖已布置課前預習,但課堂上當我宣布全班交流時,學生們仍和以前一樣,要么低著頭,像犯罪似的;要么大眼瞪小眼,假裝冥思苦想狀。看到這種狀況,我既生氣又想笑。哎,既然學生們不愿意說,我何不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觀察彼此此時的動作表情,再結合自己的表現及想法寫一篇作文。于是我節外生枝,以《記一節……的作文課》為題寫作。結果學生表現積極,妙語妙語。可見結合生活實際及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學生是不難寫出好作文的。
關鍵詞:契機;貼近生活;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77-01
課前我已布置學生與家長一起回憶發生在自己童年的趣事,以便順利地完成習作《童年趣事》。走進教室前,我想:童年的趣事應如海邊的貝殼般千姿百態,五彩斑斕,課堂上還真怕他們說不夠呢!我懷著期待的心情走進教室,飽含深情地說:“同學們,對每個人來說童年都是值得回憶的,在那里一定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誰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話音落下的同時,教室里“忽”地寂靜無比,我環顧整個教室竟沒有一個同學愿意說,他們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像聽了命令似的低著頭。見此情景,我課前的自信蕩然無存。此時我真想大發雷霆,隨意抓幾名“罪犯”“審一審”,然后讓他們打草稿寫了算了。可是心中另一個聲音告訴我要冷靜,不能扼殺學生的寫作興趣。
正當我再次環顧教室想尋找一線生機時,只見我班平時一向愛發言的陳云卻嚇得趴在桌子上,用書本擋住臉,恨不得像孫悟空一樣有七十二般變化——消失得無影無蹤。其他同學的表情也都豐富至極,看到這番情景,我靈機一動,既然他們無話可說,我為何不讓他們都來觀察一下彼此此時的動作表情,說出自己此時的真實感受呢。
我故作生氣地說:“唉,老師真是恨鐵不成鋼呀!你們瞧瞧,沒有一個舉手的,再看看都什么樣兒?”聽我這么一說,有的同學轉臉看看后面的同學,有的用眼瞟一下身邊的同學又快速地低下了頭。我又故意放慢語速,故弄玄虛地說:“既然大家都不樂意寫《童年趣事》,那今天就不寫它了,咱寫《一節……的作文課》。”學生們好像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面面相覷。“剛才大家親身經歷了這節作文課,也觀察了同學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實感受,我們就說給同桌聽聽,好嗎?”聽后學生們欣喜若狂,齊聲說:“好!”
沉悶的課堂此時宛如一個菜市場,熱鬧非凡。
生1:當老師宣布找同學交流時,我嚇得趕緊低下了頭。此時,我真想變成一只小螞蟻找條地縫鉆進去。
生2:當老師宣布找同學交流時,同學們一個個低著頭,宛如犯了罪等待法官審判一般。尤其是我班的陳云同學,他一改往常的活潑好動,此時他變成了一只縮頭烏龜,將頭縮到了書本后。
生3:當我的目光與老師的目光相碰撞時,老師的目光就像一把利劍,嚇得我馬上低下了頭,在心中默念:阿彌陀佛,菩薩保佑,老師千萬別叫我。
生4:此時的教室異常的安靜,靜的連掉一根針都能聽得見,此時的我嚇得連呼吸都感覺困難。
生5:教室里十分安靜,嚇得我連大氣也不敢喘。
反思:在案例中,我慶幸自己尊重他們當時的想法,及時調整了習作計劃。學生們的精彩發言讓我吃驚,更讓我驚喜,就連平時最不愛發言的同學也想一吐為快。由此我想起了葉圣陶先生說的:“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可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習作的源泉。《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要為學生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這就要求教師要主動挖掘生活中的習作資源,為學生提供一個活生生的,原生態的體驗環境,讓他們樂于動筆。
一、一周兩練,尋找寫作之源
清代邵長恒在《與魏叔子論文書》中說:“學文者,必先浚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學”之前必須要有“源”,并且要對這些“源”進行權衡,篩選哪個更有價值。所以我每周抽出兩節課時間讓學生把一周以來的所見所聞、奇聞異事揀一件最有趣的說給大家聽,然后大家分別從語言敘述、辭藻的運用、選材是否新穎、文脈是否清晰、詳略是否得當等角度簡單評述。大家找到了寫作之源,最后再把修改過的內容寫下來,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了。
二、聯系生活,挖掘寫作素材
農村的生活真切、樸實。美麗的大自然孕育出千姿百態的山山水水,一年四季,優美異常。農村的孩子在這片獨特的土地上盡情地撒歡兒。他們去小河里捉魚,去果園里摘果子,去大山上放羊,去田野里瘋跑……凡此種種都是獨具特色的寫作素材。教師要善于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條件,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的生活,把生活搬到作文中來,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注重實踐,消除說寫不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原因何在?因為“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卻較少。因此在寫作訓練時,應該強調學生先說后寫。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口頭作文能力,并引導學生把“說”和“寫”聯系起來。過生日是孩子們最常見最高興的事,讓學生以模擬打電話的形式互談過程、談感受,把學生的生活和說話訓練有機的聯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漸進,學生寫的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說寫不一的現象自然就會消除。
四、摘錄詞句,積累寫作語言
摘寫讀書做摘錄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寫摘錄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摘錄筆記,要做好課內課文的摘錄筆記,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作好摘錄筆記。具體的方法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復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涌向筆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習作從生活中來,還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只要我們注重激發學生情感,使他們養成勤看、勤說、勤練、勤寫的好習慣,不愁寫不出好文章。